此后,向辽东发展甚至想在中原混局中分一杯羹的高句丽在中原政权的打击下,有好几次差不多走到跳海的边缘。经过屡次教训和碰壁,高句丽不再企图染指中原,专心地在朝鲜半岛扩张。四世纪期间,他们攻破了乐浪、带方,并越过现在的三八线,成为彼时朝鲜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
高句丽成立后又过数十年,南下的高丽人在马韩地区建立了百济国,逐次吞并马韩诸国。百济的开国的君王是朱蒙的儿子,又或者是别的高句丽贵族,因为分家产分不均,离出走,另外开辟了百济这个新天地,并于三世纪中期成立了中央集权制国王。
又过不知道多少年后(新罗在胜利之后,为了压过高句丽和百济一头,把自个还在山洞里窝着的时间也算进去,算得他们是在公元前五十七年建的国。史书是胜者书写的,由他吧),一群人在辰韩地区建立了一个部落联盟式的国,国名徐罗伐,又名斯罗期卢,由几大部落轮流执政,这便是新罗的前身。到四世纪中期左右,金氏脱颖而出,砍掉了不服从者的脑袋,独掌了大权。
这就是四世纪之后,朝鲜半岛的大体局势,三个国家中国力最强是高句丽,次之百济,最差新罗。
除了这三强国外,半岛上还有别的一些国家,如弁韩的那些任那加罗什么的。他们只能跟着做墙头草,今天东门迎天子,明日西门接大王,是靠三大国的脸色混日子的。
这三个国家吵吵闹闹,杀来砍去,结盟毁约的时期被现今的半岛人称为朝鲜的三国时代。
大概是还嫌三国打得还不够热闹,从四世纪中期,翅膀上长了几根羽毛的日本加入朝鲜半岛的战团,斗地主玩成了四国大战——这也是日本由关起门打架向出门找人开片迈进的一大步。大概他们自认为,在家里练好功夫了,该是闯荡江湖的时候了。
彼时的新罗国力尚不及倭国(据称三世纪左右,还不是新罗的新罗国不过四千户人,邪马台王国本部就多它十几倍),在与倭国的对抗中处于下风,象神功皇后故事里那样称称臣,玩个投降进贡的把戏是很有可能的。日本本国内局势也不稳定,虾夷人、肃慎人还要征,豪强间矛盾不断,动不动也有人玩叛变什么的,所以也不太可能在朝鲜长期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存在。这场四国大战,看来还得一直的玩下去。
在三国中,高丽句对日本的记录基本没有,百济有一些,对日本记忆最深的是新罗。新罗从公元前就开始有日本来扰的记录。这种“扰”大概不是官方的行动——那时日本还没有官方呢——而是部族渡海过来打风秋,抢粮食之类的骚扰,顶多是倭寇式的行为。这些黄豆大事也记下来,说明新罗那时候最多也就西瓜大而已。
到了二世纪末期到四世纪中期,新罗记录中日本的条项突然增多。公元二零八年、二三三年,日本人先后两次来侵。新罗派兵相拒,让不少日本人只需卖单程票,顺便把人家的船也给烧了不少——估计日本人入侵的规模也大不到那里去,否则以邪马台国倾国之力,新罗还真得好好的喝上一壶。
这此条项在年月上跟神功皇后征韩的时间相近,日本人可能看到这条内容受了启发,炮制了神功皇后远征新罗的故事也不一定。
对不给买双程票念念不亡的日本人在一百年后的公元三四六年再次入侵半岛的风岛,包围了新罗都城。这次日本人搞闪电战,学了德国人;而新罗人搞坚墙清野,学了俄国人。结果当然是翻版,日本人食尽而退,新罗军派兵追击,又有一批日本人不用卖回程票。
十八年后的公元三六四年,日本的新一批好汉在进军时中了新罗军的埋伏,再次败绩。
经过精密的计算,砖家们认为《纪》中所载的摄政四十七年百济上贡的事其实发生在公元三六七年,而不是公元二四七年。可能是在多次碰了新罗这个扎手剌猬后,天皇们认为需要在当地找个帮手,所以才有斯摩宿祢出使卓淳的故事;百济也面临着来自北方强国高句丽的压力,即便日本是远水,难近渴,抓住一个还是算一个。出于共同的需要,两国干柴烈火,一拍而合,结成蜜友。
蜜友的意义很快就体现出来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日本书纪》(如果加120年的说法成立的话),都不约而同地记载有发生在两年后的公元三六九年的一场战争:高句丽发兵2万征百济,百济王求救兵于日本。
日本兵打几千一万户的新罗还拿不下,对二万的高句丽兵肯定有些发悸,却又不好把刚说过的话当放屁,便派兵为百济牵制任那地区不服的小国与新罗,免得他们趁火打劫——这点,从《纪》中的记载里可以看得出来:倭国军一直就在任那与百济一带打转转,压根没有向新罗方向进攻。
这场仗最后以高丽国损师过半,退回北方为告终。日本人虽然没起多大作用,百济对这位新盟友还是很感激的,铸了一口奇型怪状的七枝刀,送给日本,以记念百倭之间血铸的友谊,密切的兄弟友邦关系——日本人这次出兵朝鲜的事儿是日本专家计算出来的,百济没提这事,高句丽也没提这事,新罗更是一字没提。
但是,传说中的那把七枝刀倒是有的,可以作呈堂证供。
两年后的公元三七一年,百济出兵三万攻高句丽,将高句丽王故国原王中乱箭射死——炸掉了人家的司令,是百济在这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四国大战中的最大的战果。这一场胜利,把高句丽打得消停了好一阵子。
好景不长,高句丽毕竟是强国,继故国原王上台的小兽林王七年(公元三七七年)之后又重新恢复了对百济的攻势,双方继续开打。没有资料能证明百济的蜜友日本有掺合进来,可能是移情别恋,找到新欢谈恋爱去了。
七 斗地主与四国大战(二)
公元三九一年,高句丽与新罗通好,新罗派太子大西知伊之子实圣为质。当年,高句丽大名鼎鼎的广开土王就位,兴趣勃勃地发起了南伐百济的战争,拨十城;北攻契丹,虏男女五百口。
这时广开土王的百济对手是辰斯王。这位爷在位八年,六条记录,倒有三条是打猎的。最稀奇的是,辰斯王八年时,人家高句丽王拔了他十座城,他竟然还有闲情雅致去打猎!还在打猎的时候在狗原突然就死掉了——常人一看,他不是傻得要命就是镇静得要命就是没有责任感得要命,与史书上“为人强勇, 聪惠多智略”的评语差老鼻子了。
尽管百济人自己一再声明辰斯王是自然死亡的,日本人却给咱们另外一个说法。据《纪》所记,辰斯王是因为“失礼而贵国天皇”,因此天皇派人骂他。百济人愧对“上国”日本,干脆把他给杀了,然后立前王的儿子阿莘王为主——从《百济本纪》的吞吞吐吐来和《纪》的记载来看,辰斯王应该不是正常死亡,当然也不象日本人那么自我感觉良好,是被愧对于“上国”的百济国人所杀的,而是死于阿莘王与日本人联合制造的宫庭事变中:既然你不愿跟我们走,那你就跟你大哥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