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二四次移民

有人认为,从先秦时代开始算起,大陆居民共有四次大规模涌入日本列岛的记录。这些规模性移民,被称为“秦人”、“汉人”、“新汉人”、“吴人”、“唐人”、“渡来人”“归化人”等等。这些移民大都是大陆政权交替、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时,逃亡到海外各式人物;也有一部分是日本为了吸收大陆先进文化,通过猎头公司引进的技术型人才。

这四次移民,分别发生在春秋末期至汉初、魏晋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宋元时代。

第一次规模性移民的起因,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春秋末期吴被越所灭,吴国贵族逃亡东海,为后来人树立了一个榜样。此后,被灭的各国落难遗族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人们在榜样精神的鼓动下,纷纷逃离故士,登上他们的“五月花”号,前往新世界。弥生时代前后二三百年间,吴人、越人、楚人、齐人、秦人都聚集到日本这几个小小的岛屿上,侃起大山来都是当年俺老祖宗是怎么大败你家先祖的,说得倍有自豪感,却全然忘记了大伙儿都是落跑者的后代。

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便是那个儿童拐卖犯,徐福先生。

我们都知道,徐福是个方士,骗秦始皇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神药,能让人长生不老啥的。秦始皇是那种想向天借五百年的君主,便派他出海寻仙问药,以便自己一统中国,千秋万代。

徐福倒也光棍,美滋滋地拿着公费旅游了十年,一无所获。

秦始皇等啊等,终于等得不耐烦了,直接到第一线指导工作。当他看到弹指十年过后,寻药之事毫无进展,怒而磨刀,准备砍掉徐福先生的脑袋。

徐福满头大汗地诉苦:人手经费两不足,又有大鱼阻道啥的,属下实在是力不从心啊。

秦始皇将信将疑,实地考察,果然找到一头鲛鱼(鲸鱼啥的吧)。这位爷也是喜欢玩新奇的人,便兴趣勃勃地来个海上狩猎,追上了那条倒霉的鱼儿,把它射死;然后又给徐福派上保镖若干,童男童女三千,带上足用三年的粮食、衣物、药品、种子、农具入海求仙——求仙而已,又不是叫你开发边疆,带上种子农具和童男童女做甚?

徐福瞧着秦始皇那么认真,这才知道:正事不办还真的不得了,自已会摊上大事的;可是,这正事是无论如何也办不成的。干脆,咱们一走了之,找个地方做山大王去吧?

徐福出海后的行踪就成了迷,有些人认为他到了台湾,更多人认为他到了日本,有些人甚至认为他就是神武天皇。《三国志》提到徐福去了澶洲,《后汉书》说东鳀人是他的后人。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是了。

到五代十国时,和尚义楚突然发了个贴子(《义楚六贴》),说他的日本友人称徐福去的地方是日本——中国的史书有个毛病,就是不应该知道事它全知道,韩信与陈稀谋反,司马迁简直就在边上做笔录似的;徐福事件也是这样,那徐福本来是要跟秦始皇躲猫猫,其行踪怎么可能给你知道?就算是其后人跟故国打交道,无意泄露出来,你又如何确认这个消息的真伪呢?

其实,日本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徐福的记录,是北畠亲房等人于一三三九年编撰的《正统记》,《记纪》中并没有记载。可见,在编写《正统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或许并不知道有个徐福的存在。我们不知道义楚的那个日本朋友(弘顺大师)说徐福到日本的依据是什么,最大的可能是,弘顺溜达来中国后,发现一千年前中国有个叫徐福的家伙在出公差时畏罪潜逃,不知所终。弘顺大师为了套交情,遂称徐福最后在日本定居,言下之意就是:咱们祖先交情还是蛮深的嘛。

义楚不辨真假,把这个为了加深交情的客套当成事实记了下来,又被欧阳修在《日本刀歌》中发扬光大,搞得这事迹便显得真假难辨起来。

当中国这边的资料传到日本,正处于被北朝打得满头是包,日子过得相当艰难的日本南朝官方一看,嘿,俺们是正统,跟中国的交情可不是一般的深哈,你北朝要打咱,多少要考虑中国的影响吧?

于是,南朝马上在官史上添加了一笔:“徐某,某年某月某日自常有国潜逃,归化于本国,感沐圣恩”等等云云——上千年都没有记载的人,忽然中国这边说他去了日本,然后日本就发现了许多徐福的坟墓、神社、登陆点,开始了对他的祭祀,深究其源头,却或许断于日本人弘顺的一次扯淡,岂能作为信史?徐福其人或者确有,出海寻仙之事亦可能发生过,定居日本之说,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却终是无据,只能靠猜。

如果徐福确实到了日本,那么他们便是中国大陆第一次移民浪潮中的一波。这第一波移民到达日本后,迅速取代了原住的绳纹人,奠定了日本弥生时代的发展基础,成为了日本现代人祖先的主体,推动了日本列岛国家社会的发展。

第二次移民浪潮就发生在弥生时代与古坟时代交替之间。这一时期,中国地区除了西晋的五十年稍微平静些许外,其余时间都在战乱中渡过的。汉末乱世,三国鼎立,五胡登场,十六国唱戏,东晋偏安。魏晋风度掩盖不住民族之间仇杀的血腥,冉闵一声令下,原来被视为奴隶、在乱世中翻身作主后变得异常残暴的羯族几乎举族被灭。

在这种已经失去理性的仇杀中,老百姓为了活命,只得络绎不绝地向外逃亡,或奔向还能暂时偏安的东晋,或投向东边的大海。大陆的每一次动乱,都是日本列岛发展的契机。对日本来说,大陆的战乱,反而成了好事。

这一批逃亡到日本的人中,有一些后来混出了名堂,弓月君、东汉直、西文首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这些混出名堂的人往往称自己是中国某朝某代某皇帝的后嗣,至于是与不是,则无从深究了——抄书者认为,跟皇帝扯上关系,虽然给自己添了点身价,但混到亡命他国、寄人篱下的地步,自己不觉得羞愧么?如果是抄书者,也只敢学《水浒传》卖刀与林冲之人:“若说时,辱没先人,子孙不肖,家道中落,没奈何才将这口刀来卖”,怎还好有意思自吹自擂?

据《日本书记?应神纪》所载,应神十四年,弓月君(亦称融通王)从百济来日本。这位弓月君原本自称为秦始皇五世孙,后来想想大概五代人活五百年的时间有点长,又改称为十三世孙。

他是秦始皇的第几世仙,对日本人来说并不是很重要,但其提及的另外一件事却引起了应神天皇的注意:这位爷说自己带有“一百二十县”的人来归化,却被新罗人阻在伽罗(伽罗在任那地区,新罗的手脚彼时好象还没能长到干涉伽罗事务的程度,看似日本文学创作者故意给新罗找的茬也未知),进退不得。

据估计,弥生时代末期,全日本的人口仅约200-300万人左右,应神天皇深刻地了解人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听说弓月君手下有“一百二十县”人“归化”,大喜,遂派袭津彦(就是前面说过的、中了新罗人美人计的那位,不知道为啥又活过来,还被应神重新重用了)去与新罗人交涉。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