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对于江上波夫的理论,抄书者并不太感冒。目前虽然没有绝对的证据否定骑马民族国家理论,但也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能证明它的成立。在理论上,要征服一个已有初具规模的邪马台国,并以此为基础征服九州北部、本州中、南部,单靠小规模的移民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是大规模的征服,我们在中朝方面的史料却找不到与之相关的蛛丝马迹。况且,如果是外来征服者建立的大和政权的话,不太可能继承被征服者的三神器的传统,也无法解释大和族的“日向”记忆。

这些古坟的形状不一,圆状、方状、前方后圆状、帆方贝形状、前方后方状、上圆下方状、双方中圆状、双方中方状、八角状等形状均有之。主体还是以前方后圆状为主,象古时候的钥匙孔状——据说在朝鲜也发现这种制式,乐得江上波夫的粉丝们屁颠屁颠。

有人认为,这些古坟之所以大多建成前方后圆的形状,是源古代东亚文化圈的人们对天地的崇拜影响。古人认为,天圆而地方,活人在地上生活,祖宗们却升天去了。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日本贵族把先人沉睡的地方修造成圆形,就等于把他送到天上去,在高天原上过着幸福的生活了;后人在地上给他们提供食品,说不准还烧了些五千万什么的地府通用币之类邮寄给他们,让祖先不致于衣食堪忧,好保佑自己的武运长久——咱们连现在汽车美女都给祖宗烧了,日本人真的烧点通用币之类的,也不过是向先进文化学习的体现吧,不稀奇了。

但是,中国祭天的圆丘与祭地的方坛,都是分开来建的,并不在一处,其作用也是向天地祈福而已,跟死人没啥关系。日本人为了省事儿,把它组装起来,还把死去的先人埋在里面,实现一物多用。这可能是日本人在引进中国的舶来文化后,结合自己的想象,重新赋予它的新的功能吧。

古坟边上一般都埋有埴轮。埴轮是一种除了陪葬功能外没有其它用处的粗陶,基本上是空心的,有简单的圆筒形,也有各种人状、器财状、屋状、船状、动物状等复杂形态的器物。这些植轮直接反映制造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基本情况,让我们得以追上流逝时间的尾巴,带着好奇的眼光,仔细的打量古代人的生活。

填轮的出现,据说还是与垂仁天皇有关的。

据说还没废除人殉的时候,垂仁天皇的弟弟倭彦命死了,葬于狭桃花阪。军队把周边的老百姓拉过来陪葬,将人活活生地埋着土里面,还可能就只露出一个头来。有些人命硬,几天还没死,日夜悲啼,哀嚎连天;死后被野狗啃食,被鸟叮啄,惨不忍睹,直看得那位仁慈的垂仁天皇心里发悸。

四年后,他的皇后叶酢媛命又死了。在准备她的葬礼的时候,垂仁天皇说不能再拿活人来殉葬了,问群臣有什么解决之道。

有个叫野见宿祢的大臣建议:在出云国选取土部,用土做成人、马等各种陶器,以这些作为替代品——要贵族们放弃死后还维持左拥右呼,奴婢如云的生活的幻想是不可能的,折个中还行——这种替代品就叫做植轮,也叫做立物。它们跟人殉一样,也是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出土外的。

垂仁天皇很高兴,就赏了野风宿祢一个地盘,让他任土部的总管,并改其姓为土部臣,世代给天皇办理丧事啥的。这职务干起不拉风、也不带劲儿,平时没事干,一干事就是全国大葬;天皇平时不怎么见得着他,见着他就等于自己完蛋了。干这种没有领导看见的活,升迁的机会不多,不郁闷才叫稀奇呢。

谁叫你们老祖宗野见宿祢多嘴来着?

殉葬是一种极奇野蛮的制度,除非犯了极其严重的过错,否则,任何人都平等地享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没理由被别的人或者集团象一棵树一样填在土里。废除殉葬是必须,也是应该的,算不了什么恩惠。但是,在老百姓只是奴才,让你能活命已经是皇恩浩荡,只砍你的头不诛你九族就值谢主隆恩的时代,废除人殉的举动还真值得大书一笔。人只有自己当主人,那才算是人啊。

围着众多植轮的巨大坟墓里,埋葬着主人的灵柩和数不清的陪葬品。人们生怕天皇们死后不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怕天皇们在通往关卡林立的黄泉道被小鬼无常们收费,或者天皇更想在黄泉国也能继续打人屁股,砍人脑袋,所以在墓里放着无数的珠宝玉石,盔甲玉器,还有必不可少的三神器。前面所提到过的仁德天皇陵,曾因封土崩塌,露出过墓室,让人们得以偷窥一回里面的奇珍异宝。

在这些陪葬品中,争议最多的是三角缘神兽镜。现今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大多刻有“景初三年”(魏明皇的年号)的铭文,有人便认为这一批镜子就是当年魏明皇曹叡赠给卑弥呼的物品,并把其作为邪马台国大和说的证据之一。

作为反对方,邪马台国九州说的学者们认为,刻着“景初三年”铭文的镜子未必就是魏明皇赐给卑弥呼的镜子,因为魏镜没有这样的式样与花纹。相反,这一批镜子却富有吴人风格,极有可能是吴人到倭国后制造的;后来还发现过“景初四年”的镜子,但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年号,这也是它们不是在中国制造的明证;并且,就算这批镜子是魏明皇的赐品,坟墓的主人的活动时间也晚于这些镜子铸成的时间,不可能是它的第一手主人,这些镜子通过各种方式落到最后一直陪伴到地下的主人手上,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时的统治者们们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来修建这些巨大的坟墓,除了让自己死后有个好房子住,不至于给人误拆以外,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意图,是对外显示自己的国力强盛,以臣伏四方;对内强调自己的权威与尊严,维稳护谐。没有CCAV的宣传,古代君王通过修活人的宫殿和死人的坟墓来加强自己的统治无疑是个好办法。只苦了老百姓,衣食无着且不单止,还得替君王修坟墓,修完了还怕秘密外泄,墓门一关,大伙儿陪着那僵尸齐落黄泉。大多数时候,皇恩浩荡只是个传说,淫威不测才是真正的事实。

由于其规模宏大,在前中期,这些古坟应该只是当时比较大的国家或者是“联合国”首长的排场。既便对一般部族性小国来说,这是也奢侈品,高消费,无法消受得起的。

随着大和势力在日本列岛上的扩张,这种制式的坟墓似乎也被作为一种奖赐,授予给各小部落首领或者有功之人,用来拉拢、激励各路诸候,大有“跟我走有肉吃”之意。

因为这些小部落或者家族的财力不足,从那会儿开始,古坟向小型化,群体化发展。有些古坟甚至成为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共眠之处,跟前中期一人独享的情况大是不同。

古坟的小型化与同质化削弱了古坟作为统治阶级标志的特征,在佛教传入之后,皇室开始集中精神修建寺院,皇族的陵墓则向中国的方坟学习,而一般贵族的坟墓以较小的圆型横穴坟墓为主,前方后圆的古坟逐渐式微。七世纪之后,古坟已经完全的消失,古坟时代也就宣告结束了。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