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所以对考古砖家们来说,证据是不紧要的,态度才是关键,因为你可以否认一切证据。

二十二 小结

神代之后,进入人代。

人代之初,对今天的现代人来说,还是混混沌沌,愕愕然然。我们已经发现400-30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足迹,也初步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面貌,但直到有文字记录之前,我们无法明晰地说清这一个漫长的时期里人类所经历的各种事件,此即为抄书者所称的混沌时代。虽然我们不能说有了文字人类发展的记载就完全的真实,但那也只是记忆的偏差或者有人故意搞混的水,并不能妨碍文字行间内透出的真实。

日本的的混沌时代并不是很长。到现在为止,在日本列岛上可以发现的人类活动痕迹在二十万年上下,这一些最古老的原住民被认定与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有关。

随着不断地迁入的居民的到来,尤其是距今三万年左右成规模移入的居民,构成了日本旧石器时代的主体,并创造了岩宿文化。而一般认为新旧石器时代的划分标志之一,陶器,在日本发展得较早,在岩宿时代未期已经开始在日本列岛上出现萌芽。

岩宿时代的日本原住民,在缓慢的演化中,最早在距今13000年,迟则在距今8000千年左右,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由于这个时代先民们所制造的陶器的特征,这一时代在日本被称为绳纹时代。毫无疑问,日本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时间比较靠后,而且结束的时间也十分靠后,在东亚大陆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在新的外来居民的推进下,绳纹时代才依依不舍离开日本列岛的人类发展史的舞台。

在日本,接替绳纹时代的时代被称为弥生时代,大致时间是从公元前300年持续到公元300年。主流观点认为,日本弥生时代的居民是以东亚大陆中国的战国时代和秦朝的吴越楚地区居民为主体的新移民与部分原住民相结合产生新种族,这个新种族构成了日本现代人的主体,而保持“纯洁性”的绳纹时代原住民最后成为仅存的土著——阿伊努族。

外来居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给缓慢发展的古代日本社会结构造成巨大的变化。在提高了生产能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发生了阶级分化,贫富分化,从而在公元前后左右产生了城邦性质的国家,最终在公元3世纪左右出现了国家联盟——邪马台国,并开始与中国发生亲密的接触,直至某种不明的原因使双方的交往在公元二六六年之后中断之止。

我们尚未能搞清大和与邪马台国之间的关系,但可确信,这个邪马台国的后续者在四世纪左右的时间已经初露端倪,并且以各种方式逐步统一了日本——当然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还要之后的各位天皇们三至四百年的努力。

虽然后人所编撰的史书声称,大和早在绳纹时代的公元前六六零年二月十一日已经由神武天皇建立了国家。事实上,日本史书上关于公元四世纪之前一切记载都是值得怀疑且不确切的,是由各种传说、故事,当然也包括史料所拼凑出来架空小说。

在这部架空小说里,日本人共接受十四位天皇、一位皇后长达九百二十九年的统治。这其中至少有十位天皇存在的可信性受到普遍的质疑,而其它的天皇与皇后的生平事迹甚至所处年代,也都是失去原味的粗糙的再加工产品。这种现象在初期日本的史书上很普遍,包括之后的古坟时代、飞鸟时代。不够鲜,味精凑,然而味精放多了,原材料的味道也就没有了。

有人或许会问,如果你所说的全部扯淡,那么你罗哩罗索扯那么多干什么呢?

抄书者认为,历史是一面平整皎明镜子,却被时间打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玻璃。后人在试图把它还原的时候,却因为认知程度问题,或者因为主观态度问题,又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掺合在里面,从而使得拼出来的东西显得光怪陆离。对这一片光怪陆离进行描述,是试图能透过这些传奇和故事,认出其背后的材质——至少,我们可以从前面的故事中发现皇族的日向记忆、大和政权、九州政权、吉备势力,虾夷人、熊袭人等等材质。我们更希望能在这些材质的基础上,把它原样重新架构出来。

当然,诸位看官认为它的本貌是什么样子,抄书者不想控制,也无法控制。而抄书者在里面夹带的私货,看官们也大可置之不理。

在这部架空小说的最后,承前继后的天皇是应神天皇。如果按照《记纪》所载,这位天皇的事迹应该放到弥生时代里。抄书者踌蹰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把他放到下一个时代里,毕竟,他是公认的实质上存在过的人物,而不是前面那些实虚不明的天皇。

看看前来的一些段落,毛病多多,简直就是目不忍睹,我还是发慢了,改认真点吧。

一 古坟时代

古坟,一个很阴森却又恰切的名字。

到了这个时代,被前面各个时代中夹杂不清的陶器搞得头大如斗的看官们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它不再以陶器为划代的依据,而是以这一个时代日本的领导们喜欢营造的大型坟墓为标志了。

这一时代从公元三零零年开始,到公元六零零年左右结束。其中又有人对其进行细化,以每百年为一期,分前中后三期。前中期的墓比较大,以竖井式墓穴为主,而后期的墓比较小,受朝鲜等地的影响,出现了横穴式的墓穴;前期的古墓形状式样不统一,而中后期以前方后圆为主。

作为这个时代标志的所谓古坟,是一种巨大的高冢式的坟墓。现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坟,是传说中仁德天皇的陵墓。由于它“是”天皇老祖宗的坟墓,所以一直被保护着,不许挖掘,墓主的身份至今依然成迷——天皇一家不怕拜错坟头哭错人,谁又管得着他呢?

当然,如果这墓在中国的话,就算不挖,也早就被开辟成旅游圣地了。政绩要紧,管他是谁的老祖宗呢,不是拍板的那位的就成了。

传说中仁德天皇的这座陵墓全长约480m,是常见的前方后圆墓式。其中,前部的方形部分宽度达300m,高度约30米,共分三层台阶,这一部分大概是供后人拜奠墓主的场所;而后圆部分就是墓主灵柩存放的地方,比前方地带要高,直径约250m,高度约35m。

就规模而言,仁德天皇陵当属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大陵墓。

专家们发现,古人也是比较偷懒的。一些前期的古坟依山而建,直接以山包为“后圆”的圆体,前面多挖少补,看起来很威风凛凛,却华而不实,便象大学饭堂卖的包子,外表巨大,内心空虚,咬第一口没见馅,咬第二口已经过了馅。

不过,那座仁德天皇陵,却是货真价实的是在平原地区拿堆土营造出来的,绝对的真材实料。

目前在全日本共发现类似仁德天皇陵的古坟有七十一座,大多数分布奈良、大坂地区,北海道则是空白。有些人认为,这是三世纪末期至四世纪初期,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由北九州迁移到奈良地区的证明。江上波夫甚至据此创造了“骑马民族国家”的理论,认定这一时期正值大陆向日本移民的第二次浪潮之时(第一次是弥生时代之初,公元前300年左右),从朝鲜半岛渡海南下的骑马民族征服了北九州,将势力向东扩展到大和地区。在力量向外蔓伸的同时,从朝鲜带来的这种古坟式样也逐次在列岛上修建了起来。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