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平凉会盟的结果,和李晟的事先判断如出一辙,经事后点算,此次事件导致唐军伤亡共计达一千五百余人,另有六十余名唐军高官被扣押,其中包括兵部尚书,此次担任会盟副史的崔汉衡。同一时间,长安朝堂之上,唐德宗与群臣还在翘首盼望会盟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送到,竭力主推此次会盟的张延赏坚信尚结赞作为堂堂一国之宰相,不会干出以会盟为借口,刺杀大唐重臣的缺德事,因此捷报未到,他已提前恭贺皇帝不费一战,免去十年刀兵之苦。由于张延赏近来正得势,包括大将马燧在内的许多大臣担心得罪他,也纷纷附和,称颂皇帝圣明,唯有李晟和兵部侍郎柳浑二人沉默不语。唐德宗见之前天天上奏的李晟这次成了闷葫芦,不免好奇,问他为何今日不说话。李晟叹道:“既然事情已成定局,臣还有何话说—臣如今只担心浑碱的安危”柳浑则在一旁说道:“吐蕃,豺狼也,今日之事,臣和李晟的看法一样,深为浑碱感到担忧。”唐德宗大怒,当众斥责李晟道:“群臣都说此次会盟必成,就你二人唱反调,朕就不信了,难道天下除了你李晟就没有明白人了么!”

唐德宗话音刚落,殿外有人八百里加急送来前线情报,唐德宗急忙接过战报来看,上面只写了八个大字:“虏劫盟者,兵临近镇”(吐蕃人劫持参加会盟的官员,如今大军已经临近大唐的边关)。唐德宗顿时呆若木鸡,连手中的情报掉落在地上都没有察觉,张延赏得知该噩耗后,人也傻了,口中哆哆嗦嗦地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不可能,不可能,这不可能!”过了许久,唐德宗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他怒不可遏地走到张延赏面前,指着对方冷笑道:“你这个宰相当得好啊,我大唐一千多官兵,就这么白白死了,甚至还险些害得朕损失一员上将!”张延赏慌忙跪倒赔罪,之前与他一样坚信会盟必成的官员也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过了许久,没等唐德宗缓过一口气,又有第二份情报送来,此次被俘虏的大唐官员,大多都被吐蕃人押回了国中,唯有马燧之侄马弇等少数人安然无恙的归来。唐德宗问送来该情报的士兵是怎么回事,那士兵见马燧在场,称不敢说。越是这样,唐德宗越要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尚结赞不释放别人,独独释放马弇。那士兵不敢欺君,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尚结赞当众说了,之前有一年,吐蕃前线遭遇大雪灾,青草不生,战马无以得食,当时与吐蕃对峙的马燧知道这事后,不但没有发动进攻,相反还主动接济吐蕃人食物,因此让尚结赞侥幸渡过了那次危机。此次,他之所以单独释放马弇,正是为了报答马燧上次的恩情。”

唐德宗本来就被气得要炸了,听了这番话,哪里还按捺地住,他破口大骂马燧道:“你与李晟齐名,李晟早就一眼看出吐蕃人不可信,强烈反对此次会盟;而你呢,竟和那些佞臣一样,对朕只知阿谀奉承—若非你身为边关大将,也坚称此次会盟必定会成功,朕岂能被张延赏等人蛊惑。来人哪,将张延赏、马燧二人拖下去,交给有司审判,是否有通敌之罪!”

见皇帝破天荒的站到了李晟一边,导致此次唐军惨败的第一罪魁祸首张延赏自知犯下了大错,无话可说;马燧则叫冤不迭,什么大雪灾?什么接济吐蕃人粮食?他怎么自己都不知道。再说了,前线的唐军自己都穷得叮当响,他哪有这种菩萨心肠去救济敌人?

马燧是个武将,并不善于口舌之辩,加上尚结赞这次的离间计用得确实好,最终他无法自证清白,竟和李晟一样,也被皇帝剥夺了兵权。至此,大唐三大名将,两个被皇帝软禁,一个差点被吐蕃生擒,尚结赞分化瓦解唐军的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数月之后,尚结赞再次大举入侵关内,此次唐军群龙无首,士气全无,眼看就要一溃千里。幸好关键时刻老天救了唐德宗一命—可能是尚结赞的策略过于卑鄙,因此遭受了天谴,吐蕃大军在行军途中突然爆发大规模瘟疫,加上上次李晟偷袭摧砂堡一战,烧掉了吐蕃人大量的粮食,吐蕃大军还没打到长安,自己后勤就出现了问题,尚结赞被迫再度引兵返回,临行前,吐蕃大军在大唐边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大唐大量的城郭被焚毁,大量的百姓被吐蕃人掳走,唐德宗只求息事宁人,严令边关众将不得追击。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1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