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公元786年九月,吐蕃大军十余万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泾州。尚结赞此来,为的是洗刷西川之战全军覆没的耻辱,而最好的报仇方式,某过于和当初的马重英一样,再次将大唐的都城长安攻占。因此,当尚结赞听闻泾州守军只有五千人时,下令全军对此不必理会,直接绕过泾州,继续朝着长安进发。他哪里知道,就在泾州以东,李晟早已亲率三千精兵埋伏于道路一旁的密林中等候他多时。见吐蕃大军到了,李晟麾下众将纷纷请战,李晟分析道:“我军兵力只有数千人,要击败十几万吐蕃大军,唯有用智取。诸将听令,待会吐蕃大军的先锋部队若从附近经过,你等切勿出击,等他们的先锋部队通过之后,你等若见到吐蕃军中出现了五色方旗(军中士兵举着五种不同颜色的旗帜,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那就说明他们的中军到了,我军那时方可出战—记住,我军此战的任务是生擒吐蕃大论尚结赞,只有擒贼先擒王,才能一战定乾坤!”

“相公大人,我等从未见过那尚结赞长啥模样,万一吐蕃中军到了,我等却不知道谁是尚结赞,那该怎么办?”

李晟呵呵笑道:“早年郭老令公在世时,有一次出战,我也曾问过他这个问题。郭老令公教我道:吐蕃国官位显赫者,素来喜欢穿豹皮制成的皮衣。因此等会交战时,你等冲入吐蕃中军垓心之后,见谁身上穿着豹皮,就把他擒下便是!”

唐军只道李晟制定的“斩首行动”大获成功,遂兴高采烈地押着那些俘虏前往李晟处复命。经过审问下来,唐军方知这些人全都不是尚结赞,真正的尚结赞仍在吐蕃军中。众将沮丧之后,再次向李晟请缨出战,重新去寻找尚结赞的踪影,说这次一定会将真正的吐蕃大论抓住,李晟止住他们道:“本相之所以定下此计,只因先前我军在暗,敌军在明,攻其不备,方能成功。而如今,我军的作战意图已经暴露,连本相都不知道尚结赞到底长什么模样,你们如何从十几万茫茫人海中一眼找出他,倘若再战,我军必败无疑。全军听令,立即撤离此地,在吐蕃人发起反攻之前返回泾州。”

尚结赞眼见唐军只凭数千人,竟然视十几万吐蕃大军如无物,主动出击不说,还强行掳走吐蕃达官显贵十余人,勃然大怒,便要下令全军回身反攻泾州。有谋士劝他道:“泾州兵力虽少,却是由李晟亲自坐镇,此人之前用兵,善于以寡击众,我军若与之在泾州交战,正是中了他的诡计,不如还是按原先计划,继续直驱长安,只要将大唐的都城攻占,生擒了他们的皇帝,李晟不攻自破。”尚结赞听取了他的建议,强按住怒火,下令全军继续向长安进发。李晟撤军至泾州后,听闻吐蕃仍在向东进军,李晟部下皆深为忧虑,问李晟是否要放弃泾州,回师勤王。李晟摆手道:“京师以西,有大将浑碱镇守咸阳,充当京师屏障,更兼本相之前还留下了十万大军,吐蕃大军人数虽众,此去无能为也。”

部下们还是不放心,又问李晟:“那我军就留在此地,什么也不做吗?万一陛下日后怪罪我等坐看京城遭袭,不发兵前往增援,那该如何是好?”

“本相只说无需回师勤王,又没说接下来留在泾州观望—经我多日打探,吐蕃人此次出兵,粮草辎重皆屯于一地,名叫摧砂堡(在今宁夏固原市西北),现有两万军队驻守。当年我仅凭一千奇兵,就屠灭定秦堡一万敌军,一战名扬天下;今日,我军故技重施,再来一次屠灭摧砂堡,我倒要看看那尚结赞今后是否还敢觊觎我大唐的领土!”

众将听过此计,人人醍醐灌顶,齐声称赞相公大人高明。于是,李晟倾巢而出,带着手中的全部兵力,共计步、骑五千人,秘密朝着摧砂堡进发。镇守摧砂堡的吐蕃大将名叫扈屈律悉蒙,见从东方来了一支几千人的唐军小分队,不知其虚实,率军出城迎战,两军刚打过照面,吐蕃人赫然发现该支唐军是由李晟所率,惊惧之下,不战自乱,唐军顺势掩杀,一路追击敌军至摧砂堡城下,轻而易举的就夺占了此城。李晟进城之后,下令斩杀所有俘虏的吐蕃士兵,并将城中囤积的粮草、辎重全部烧毁,这才大摇大摆的撤军返回泾州。

随着摧砂堡遭袭,吐蕃十几万大军的粮道彻底被断,尚结赞闻讯后大惊失色,慌忙下令全军中止攻打长安的计划,立即打道回府。在撤军途中,吐蕃人不时遭到李晟的偷袭,唐军也不与之正面交战,要么趁夜放火烧其大营,要么半夜派人在吐蕃营地附近擂鼓吹号,扰乱其军心,几日下来,吐蕃人个个成了惊弓之鸟,晚上睡觉都不敢下马。尚结赞没法子,只好下令丢弃全部的辎重和沿途的缴获之物,与部下轻装上路,惶惶而逃。待逃出大唐疆界后,尚结赞心有余悸地对部下们说道:“都说李晟善于用兵,此次一战,方知其名不虚传。唉,大唐有此人挂帅,更兼浑碱、马燧也非泛泛之辈,我堂堂吐蕃空有几十万大军,在他们面前如同摆设,本相如何能噎得下这口气。”过了一会,尚结赞又咬牙切齿地说道:“不行,李晟此人绝不能留,我必须用计除之!”

尚结赞贵为吐蕃第一权臣,自然也非有勇无谋之辈,他所说的“计策”,即是之前玩滥了的离间计。吐蕃此次退兵后不久,尚结赞又带着几万骑兵卷土重来,与前一战表现得杀气腾腾不同,这一次吐蕃人进入大唐疆界后沿途秋毫无犯,一路直奔凤翔城下,凤翔守军对此如临大敌,忙询问尚结赞此来所为何事。尚结赞高声道:“是李晟请我来的,说有要事与本相商议,快让他出面答话!”守军解释说李相公仍在泾州,凤翔守将另有其人。尚结赞听后表示不信,等了一夜,他迟迟未见李晟出面,这才叹了口气,带着全部兵马一阵风似的走了。

尚结赞这次奇怪的军事行动很快引发了轩然大波,朝中仇恨李晟的一些官员趁机向皇帝进谗,说李晟暗通外敌。其中有一人,名叫张延赏,曾任西川节度使,泾原兵变爆发后,张延赏派人从西川向关内运送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协助平叛有功,因此泾原兵变被平定后张延赏与李晟、浑碱等人一样被朝廷召入朝中论功行赏。由于卢杞已死,李晟挂了个宰相的头衔又长期不在朝中,唐德宗需要一位善于处理政务的大臣在朝中主持大局,要知道,朝廷的工作可不仅仅只有打仗,像征收赋税,安抚民生,整治河道等工作都需要有人来做。经他观察,张延赏的能力就不错,因此他与刚刚被评定为“首功之臣”,一时风头无二的李晟商议,是否该提拔张延赏出任宰相,今后李晟主外,张延赏主内。李晟对张延赏倒没什么成见,只不过在他看来,另一位名叫韩滉的官员能力似乎更加出色,因此李晟更倾心于让韩滉与自己同时出任宰相。就这样,因为李晟的一句话,泾原兵变后大唐的新任宰相由李晟、韩滉二人同时出任,张延赏也不差,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候补宰相”(在唐朝之前,尚书左仆射已是宰相,但唐朝之后,正式拜相的官员头衔上会特意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几个字。)张延赏是个心胸狭窄的人,眼看自己势在必得的宰相之位因为李晟的干预,只当了个“候补宰相”,内心暗暗发誓,与李晟从此势不两立。尚结赞前往凤翔面见李晟的消息传到朝廷后,张延赏顿时来劲了—行啊,之前你搞我是吧,那这次轮到我来搞你了,不搞臭你决不罢休!他于是写了大量的奏章弹劾李晟,称李晟手握大权,都督一方,却与敌军主帅私下相见,其心可诛,陛下不得不防。本来尚结赞的离间计并不高明,所有西线的将领都知道李晟从未和尚结赞私下见过面,结果张延赏这么一参和,奏章上说的有模有样,恨不得连两人谈了哪些事,达成了什么密谋他都知道似的,唐德宗阅后龙颜大怒,令人赶赴西线战场调查李晟与吐蕃大论私下会面之事。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1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