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李晟所杀的人是其好友,所撕的信是其家书的消息在唐军之中广为传开,唐军上下敬佩李晟一心为国,不知有家的精神,斗志愈发昂扬。时为公元784年五月,夏季将至,由于唐德宗尚在梁州避战,自顾尚且不暇,李晟此战在后勤上并未得到朝廷方面的任何支持,数万唐军直到这个时候仍然大多身穿着厚厚的冬衣,可他们自愿顶着烈日,承受酷热的煎熬,无一人向李晟抱怨。大战之前,李晟派人在京畿附近广泛征收粮食,周围百姓听说这次带兵的主帅是李晟,纷纷主动将家中的粮食捐献,就连号称“无商不奸”的商人这次也不图盈利,皆以超低的价格将粮食卖给唐军,整整足够五万大军吃两个月的粮食,李晟只用十日就凑齐了。
长安城内的朱泚见李晟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此人又软硬不吃,为了收复京城连自己家人的生死都置之度外,只得向他最倚重的部下姚令言问计。姚令言这次也无计可施了,因为李晟此人几乎没有任何弱点,他只好向朱泚建议:可派出细作潜入唐军军营,待了解清楚唐军的真正实力后,再作具体打算。孰料,李晟早就防着这一手,他专门派了一队骑兵在营地附近巡逻,但凡靠近唐军营地的可疑人物,都将进行严格的审问。朱泚的细作们暴露身份后,因担心被李晟斩首,惶恐不已,李晟问他们此来的目的,他们为求活命,将朱泚派他前来打探唐军内幕之事和盘托出。李晟听后笑道:“这事简单,明日清晨,本相会亲自带你们巡视全军。你们可将所看到的一切牢牢记下,回去如实向朱泚禀报。”到了第二日清晨,李晟在唐军营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但见这些服饰各异,不久或从属于韩游瑰、或从属于李怀光,靠七拼八凑方式得来的数万唐军,此时彻底脱胎换骨,已经与李晟的嫡系部队神策军看不出太大的差异。朱泚的细作们被李晟的军威震服,当即不约而同地向李晟跪下,希望能够弃暗投明,加入李晟的军队。李晟令人赐他们食物、美酒,让他们起身,说道:“你等既食朱泚的俸禄,哪有不为主尽忠的道理,本相这就放你们回去。你们回去之后,告诉所有叛军,好好守城,千万不要辜负了朱泚老贼!”
几位叛军细作离开后,李晟随即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商讨攻打长安的具体策略。众将磋商之后,皆道:“现如今,我军兵力已在叛军之上,攻城武器也基本打造完成。长安是座大城,城大则难以在防守时面面俱到,更何况据我军细作来报,朱泚自知末日将至,整日深居皇宫不出,叛军的主力也大多被部署在内城和皇宫之内。因此,我等主张采取先易后难之策,即先取防守薄弱的长安外城,然后占据坊市(街道、市场),逐步肃清叛军部署在外城的兵力,最后再攻取内城和皇宫,那时我军便从容不迫,稳操胜券了。”
李晟听后微微颔首,仔细想了想,突然抛出一个问题:“此计虽然稳妥,但你们想过没有,与叛军在坊市之中展开巷战,会不会惊扰到城中的百姓?”
“这…”唐军众将都愣住了—这一战是关系到两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在国家利益面前,谁还有闲情工夫去理会那些老百姓的死活。见众将们不解,李晟解释道:“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诸位大部分原先都不是本相的下属,之所以你们不去追随朱泚、李怀光,而来追随本相,正因本相生平打仗,对百姓们秋毫无犯,以军纪森严而著称。如果打下长安城,要以牺牲上万百姓为代价的话,那这座都城,本相宁可不要。”
“可是…”众将心想:当初收复长安最积极的是您,为了这件事,您甚至不惜在皇帝面前立下了军令状,限期两个月之内必须收复长安;你这时突然又临阵变卦,说怕伤及无辜,不想要长安了,那日后我等如何向皇帝交代,难不成真的斩下您的首级送去梁州?
李晟见众将个个面露难色,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顿了一顿,接着道:“放心,本相只是说不想以牺牲百姓为代价夺取长安,并不是真的不想收复此城。诸位请看…”他手指地图道:“长安城的构造,皇宫所在地位于城池的最北面,朱泚和叛军主力都盘踞在此。他们和你们一样,定会以为我军会先攻取外城,然后逐步渗入,直至夺取皇宫。如果我军兵行险招,直接于一日夜间偷偷凿开北城的城墙,以迅雷之势直驱皇宫,朱泚和叛军根本就来不及作出反应,必会四处溃逃。那样,不止皇宫能免于毁坏,居住在外城的百姓也不会被此战祸及,这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