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经过这件插曲,朱泚彻底撕下了伪装。滞留在长安城内来不及逃走,以及一些之前在唐德宗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大臣,以李忠臣、源休二人为首,则趁机劝说其尽快称帝。朱泚又得人从东方来报,唐德宗逃离长安后,哥舒曜因大本营沦陷,被迫放弃坚守了半年的襄城,退守洛阳,李希烈拿下襄城后,也正在准备称帝的事宜。朱泚遂派人传召姚令言、段秀实、李忠臣、源休四人前来,让他们立即着手准备登基大典。

这四人都是朱泚刚收的降将,不同的是,姚令言、李忠臣、源休三人是真投降,唯有段秀实是假投降。段秀实对朱泚的野心早就一目了然,他之所以一直试图劝说朱泚主动放弃兵权,是因为他考虑到朱泚手握泾原、范阳两军,实力已经强大到几乎不可撼动,朝廷接下来若与之开战,谁胜谁负都只在伯仲之间。这时他见朱泚公然斩杀岐灵岳,称帝之事已不可阻止,果断放弃了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决定暗中带刀赴会,伺机刺杀朱泚。孰料朱泚对此早有防备,他所在的大帐守备森严,段秀实刚到帐前,他身藏的匕首就被侍卫搜出。侍卫们慌忙向朱泚禀报此事,朱泚道:“我知道此人有异心,但正如李希烈强留颜真卿出任他的宰相一样,我要称帝,也必须得到段秀实这等义士的支持,你等不得无礼,立刻放他进来。”

段秀实刚入大帐,姚令言、李忠臣、源休三人也几乎同时到齐,这三人已经提前把朱泚当作皇帝了,一进入军帐,这三人就跪倒在地,高呼“天子万岁”,并且还特地随身携带了上朝时用的朝笏。段秀实正恨自己没有趁手的武器,眼光一扫,见那三人手中的朝笏都是用象牙制作的,质地非常坚硬。他心念一动,猛然间从源休手中抢过朝笏,直奔朱泚而去。朱泚虽正值壮年(时年四十二岁),且早前是武将出身,但这十年来他一直养尊处优,武艺严重退化,竟被年纪整整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段秀实当场打得头破血流。朱泚左右侍卫哪料到竟会发生这样的变故,等及反应过来,朱泚、段秀实二人已经厮打作一团,他们想上前施救,又怕刀剑无情,误伤了主公,一时个个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不动。眼看段秀实就要活活把朱泚打死,另一位唐朝降将李忠臣及时上前,一把将段秀实死死抱住,朱泚这才得以一手捂着受伤的额头,一手支撑着地面,匍匐在地艰难地向帐外爬去。爬到军帐门口时,朱泚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回头,叫住侍卫们道:“此人是个义士,别杀他!”话音方落,段秀实的首级已被侍卫们斩下,朱泚顾不得包扎自己的伤口,抱着段秀实的尸首嚎啕大哭,随后,他下令军中以三品官的礼仪将段秀实隆重下葬。唐德宗在奉天听闻段秀实的死讯后,也悲痛流泪多日,深恨之前没有重用此人,若他当初能听信段秀实的进谏,严查白志贞贪污军饷之事,又何来今日之祸。

段秀实去世后,朱泚的登基大典如期进行,公元783年十月初九,朱泚在长安登基,自称大秦皇帝,相助他开国的唐朝叛臣们个个加官进爵。姚令言被任命为元帅,李忠臣、源休二人俱被任命为宰相,其他泾原、范阳等军中将领也一并上前听封,官位大小不等。分封百官已毕,朱泚激励以泾原、范阳两军为首的数万秦军道:“当今天下大势已日渐明朗,唐军虽强,但其国君无道,强行削藩,所以四面树敌,注定亡国。唐军的主要兵力现被分作三部:一部仍滞留于河北,被朕的兄弟朱滔牵制;一部滞留于河南,被李希烈绊住,还有一部仍在西陲边境防御吐蕃;因此奉天城此时的防备形同虚实,只要擒住了李适(唐德宗),潼关以西传檄可定,哪怕那时来再多的勤王大军,也于事无补了。届时,朕坐拥三秦之地,朕的兄弟则总辖黄河以北,两支大军一旦在洛阳会师,天下各路诸侯再无人可以撼动。”

秦军知道朱泚所言不虚,听后集体高呼万岁。朱泚既誓师完毕,为抢在李晟等人到来之前拿下奉天城,随即下令姚令言率五千泾原兵为先锋,争分夺秒开拔西进,自统秦军主力尾随其后。该月十三日,奉天城被朱泚的数万大军团团包围,奉天保卫战就此打响。

当初姚令言率泾原兵投靠朱泚时,曾指出此人有一个极大的优点“仗义疏财”,等及朱泚当上皇帝,他这个优点的威力开始逐渐显露。当时的长安,仍然是整个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别看唐朝官员一直向皇帝哭穷,但他们哪个不是家中殷富,至于卢杞、白志贞这样的朝廷重臣兼大贪官,那更是富可敌国。他们突然间遭遇兵变,一下子全逃到了奉天,多年敛来的积蓄根本来不及带走,于是,朱泚平白无故地就捡了个“天下首富”的头衔。

对于这个头衔,志在“统一三秦,与其弟会师洛阳”的朱泚没有任何心动,他下令:把长安城中的金银财宝分成三份:一份用来购买战马,打造兵器和攻城器械,一份用来接济士兵和城中的贫民,还有一份,则用来给官员的家属们发薪俸,也就是工资。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据史料记载,朱泚发工资的对象并不仅仅是姚令言这样已经投靠他,替他在前线打仗的官员家属;曾图谋刺杀他的段秀实,甚至连即将赶来勤王的李晟,这二人的家属每月也都能从朱泚那领一笔不菲的生活费。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为何泾原、范阳两军加起来才一万多人,朱泚的兵势却如此强大了—和之前动辄横征暴敛的唐朝君臣相比,这朱泚简直是“圣人再世”啊!一时间,关中的军民大多乐意为朱泚效劳,报名加入秦军的人排成了长队,因此朱泚大军抵达奉天后,进攻一方的秦军人数占据压倒性优势,且众志成城,无后顾之忧;防守一方的唐军不但人数少,而且还各怀鬼胎、人心浮动。正当朱泚打算发动攻城战时,北方有消息传来:灵武节度使杜希全听闻皇帝身处险境,亲率所部士兵六千人星夜兼程南下勤王,已经快到奉天境内。对于这个不速之客,朱泚不敢怠慢,他被迫下令暂缓攻城,分出半数士兵前往拦截杜希全。

对于唐朝君臣而言,杜希全的到来,正如及时雨,要知道,从泾原兵变发生以来,迄今为止只有一支正规军驻守在奉天,那就是浑碱的一万多朔方军,总人数不及叛军的三分之一。其余逃到这里的,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所以,唐德宗趁着奉天城还没被敌军全面包围,立即派遣中使出城迎接杜希全。杜希全初来乍到,不了解奉天城此时的战况,出于谨慎考虑,他和六千士兵走到距离奉天城百余里的地方暂时驻扎了下来,想等探清了敌情再继续南下。中使大人见状急了:“陛下深陷重围,日夜盼将军速去救驾,哪还有时间容您慢慢观望?”杜希全想了想,对中使道:“那好罢,您立即回城询问陛下,从此地前往奉天有两条道,一条是大道,另一条是小道,我军该经哪一条通道南下,才能避开叛军的伏击?”中使是个宦官,哪懂军事,只好带着这个问题回城,询问于唐德宗。唐德宗志大才疏,也不懂军事,只好召卢杞、浑碱这两位左膀右臂前来,再把这个问题丢给他俩。浑碱参考过作战地图,建议皇帝下令,让杜希全所部走大道南下,此道不但平坦开阔,敌军难以设伏,而且退一步说,即便真有敌军出现,杜希全所部皆是精锐,也足以杀出一条血路。唐德宗知道浑碱久经沙场,是公认的“现役三大名将”之一,他的分析定有道理,于是便准备让中使将该旨意送往杜希全军中。中使还没来得及将旨意拟好,再次出发,一旁的宰相卢杞猛然间拍案而起,指着浑碱大骂道:“浑碱你好大胆,怎敢让军队走这条大道?—陛下,浑碱居心叵测,罪大恶极,按律当诛!”

此言一出,不止浑碱被吓一大跳,唐德宗也懵了:朕与浑将军在这讨论重大的军事问题,你卢杞又不懂军事,瞎添什么乱?岂料接下来卢杞又振振有词道:“据臣观察,浑碱建议走的这条大道,途中会经过乾陵,那可是先帝们的埋骨之地啊,岂能被士兵们惊扰。”

原来如此,唐德宗听了这话,不禁微微点头,转首又问浑碱:“那依将军之见,如果让杜希全所部绕开乾陵,改走小道南下,可不可以呢?”

“不可,万万不可!”浑碱没想到卢杞这个奸相之前嫉贤妒能,残害忠良还不算,在这决定大唐社稷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仍在颠倒黑白,搬弄是非。他涨红了脸,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道:“那条小道地势太凶险了,敌军若设伏数千人在道路两侧,路过的唐军压根无法察觉,一旦乍然间遭到敌军的进攻,很可能全军覆没。而且据末将所知,朱泚为了打造攻城武器,早在数日之前就派出大量士兵将乾陵一带的树木全部砍光,要说惊动先帝陵墓,还有比这更过分的吗?陛下,眼下奉天形势危急,只有杜希全这一支兵马及时赶来助战,能否保证这支援军的安全,将直接关系到接下来能否保住奉天,万万不可弄险哪!…末将在此立誓,只要杜希全所部安全进城,如果不能击败朱泚,末将愿自刎谢罪!”

“卢大人,你看这…”眼看唐德宗又被浑碱再次说服,试图通过此次争论洗去自己之前在皇帝心中留下的污点的卢杞也急眼了,他再次力争道:“正因为朱泚侵扰皇陵,所以才说他们是叛军;难道陛下也想与此人一样,从此被天下人唾弃吗…”

“好了,二位爱卿不用争了!”唐德宗止住二位大臣道:“浑将军建议走大道,是出于稳妥考虑,朕知你是一片忠心,恕你无罪;但朕身为天子,自然不能与叛军一样行事肆无忌惮,中使听令—杜希全所部兵马接下来南下奉天,只可依卢相的建议走小道而行!你可速去!”

中使去后仅过两日,奉天以北传来噩耗:杜希全率六千军士走到小道中途,突然遭遇大量叛军的猛烈攻击,杜希全大败,所部兵马损失惨重,如今已经全部逃回了灵武!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1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