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著名的“泾原兵变”就此爆发,见方才还像绵羊一样的五千士兵此时像狮子一样朝自己扑来,导致此次兵变发生的京兆尹王翃这下着了慌,他一边跌跌撞撞地逃入宫中,一边大声嚷嚷道:“泾原兵反了,泾原兵反了!”唐德宗听到这个消息,连忙派人去核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快,有亲眼目睹兵变发生完整过程的官员将情况如实上述。唐德宗这才松了一口气,道:“他们不是叛乱,只是索要食物、衣物、草药而已,给他们就是了,通知有司,立即去操办此事。王翃,你重新前去抚慰泾原将士,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放下武器,朝廷不但会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而且还会重赏他们。朕警告你,如果这一次你还处理不好,可以直接提头来见!”

方才还趾高气昂的王翃此时已被怒气冲冲的泾原兵吓破了胆,碍于皇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重新去见泾原兵,告诉他们:“陛下说了,只要放下武器,不但你们的需求都会解决,朝廷还会有重赏。”泾原兵之中,绝大多数人内心还是不愿与朝廷为敌的,听了这话,果然乖乖放下了武器,没多久,皇帝承诺的“重赏”也的确到了—每人两匹布,至于衣物、草药等物,还需时间筹备。那些刚放下武器的士兵见所谓的“重赏”竟然只有这点东西,哗啦啦地又把武器全都拿了起来,怒吼道:“好啊,他们是真把我们当作叫花子看了!兄弟们,杀了这个狗官,然后继续前进,不用他们给,我们自己去拿!”王翃见泾原兵群情汹涌,此时的愤怒更胜方才十倍,吓得屁滚尿流,慌忙又去向皇帝报讯。唐德宗无语了:“掌管府库的官员怎么回事,朕让他们重赏泾原兵,他们却只给每人两匹布,难怪士兵们会觉得被羞辱。去把这些官员召来,朕要当面斥责他们!”

不用他召,掌管府库的几个官员已经急匆匆地跑来了,他们见了皇帝立即磕头请罪道:“陛下,府库早已经打仗打空了,哪还有许多财物可以用作赏赐,并非我等违抗皇命,实在是无物可赏啊!”

“卢杞呢,卢杞在哪,削藩之前,他口口声声说军费的事包在他身上,结果真等仗打起来,左一个没钱,右一个没钱,他这个宰相是怎么当的!”这时,外面又有官员来报:“陛下不好了,那些泾原兵正逼近通化门(长安城的东北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占领此门,军队可以直通皇宫)。”唐德宗听闻通化门告急,这才发觉事态的严重性—完了,这些泾原兵是真的造反了!他也顾不上斥责这个斥责那个了,忙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让中使(即宫廷使者,一般由宦官担任)拉着二十车金银和布帛去通化门安抚士兵,让他们停止前进。等到这些财物被送到通化门时,通化门已经失守,那些全副武装的泾原兵见大量财物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人人两眼发光,一拥而上进行争抢,那位押送财物的中使大人忙叫住他们道:“这些都是皇帝赐给你们的,不用抢,不用抢…啊…”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兵上前手起一刀,中使大人的脑袋骨碌碌滚出去老远。见中使大人被杀,那些押送财物的车夫纷纷丢下车子,连滚带爬地逃回宫中,将中使遇害、财物被抢的噩耗上报皇帝。唐德宗见事已至此,只得悲哀地宣布:“泾原之兵已成叛军,既然他们不再受朝廷节奏,那朕也只能冷酷无情,派禁军前往镇压了!传令下去,速召白志贞带着神策军前来见朕!”

前文说过,唐德宗上任之初,觉得宦官因先天生理缺陷,所以这些人心理阴暗,作恶多端,坏人多,好人少,信不过这些人,所以他改变了自唐肃宗以来,一向由官宦掌管神策军的传统。白志贞也因此缘故,有幸成为安史之乱爆发以来,第一位不是宦官却能执掌神策军的官员,一时风光无限。不过这一次,当白志贞得到皇帝让他带着神策军去镇压泾原军的命令后,他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了,为何?—因为他手下根本就没有神策军!

这绝不是开玩笑,身为神策军最高统帅的白志贞,其实只是个光杆司令,手下根本没有多少军队—还没李晟多。然而比这更令人震惊的是,朝廷花费在神策军身上的经费,却一年更比一年多,国库被耗空,白志贞也“功不可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神策军和朔方军一样,一直都是真实存在的军队,鱼朝恩统领该军时期,神策军人数就达两万人左右,而且之后这些年,该军人数一直在不断地扩充,别人不说,就说白志贞,他上任之后,就向皇帝索要了一大笔军费一下子又扩充了三千人。由此推理下来,此时留守京城的神策军在编人数,除了被李晟带去河北的几千人之外,应该还至少有两万人。

那问题又来了,这两万人去哪了呢?

答案是:吃空饷。

所谓“吃空饷”,即虚报士兵人数,以贪污朝廷军费。白志贞接管神策军后,神策军每年都会进行新旧更替,当一些年老的神策军士兵退伍,皇帝下令白志贞重新招募新的年轻士兵补充进军队时,他拿了军费,却没有真的去招兵,直接把这笔钱装入了自己的口袋。一些官员得知此事后,眼红极了—好你个白志贞,明明手下只有几千军队,每个月竟从朝廷领几万士兵的薪水,这么大的好处,岂能让你一个人全部贪污了?白志贞为防东窗事发,只能与他们合作,他暗地里放出消息:只要一次性缴纳一笔费用,就能每月固定领取一份神策军的薪水。打个比方:假设一个神策军士兵每个月的薪水是一两银子,如果谁能一次性贿赂白志贞三十两银子,那此人不管武艺达不达标,能不能上战场,他就是在编的神策军了,此人不用去军中报到,只要每个月在家等着领钱就行。

一次性投资三十两银子,不用三年时间就能回本,之后全是赚头,简直太划算了!更别说神策军贵为禁军,逢年过节还有其他福利,只要唐朝不亡,神策军的建制依然还在,这笔薪水就能一直拿,至少拿个十年二十年没问题。所以一些官员、商贾纷纷替儿子报名加入神策军,白志贞来者不拒,他手下号称有数万神策军,大部分都是这种“吃空饷”的,真正能够上战场的,基本上都在李晟手里。

那为什么没有正直的官员向皇帝上报实情呢,其实是有的,段秀实就曾向唐德宗上疏,指出神策军存在“吃空饷”的重大问题,一旦京城有变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唐德宗向白志贞询问此事,白志贞当然不敢承认,对天发誓自己绝对是清白的,唐德宗也就信了。看到这里,相信朋友们已经发现唐德宗身上最大的问题了—他志向远大不假,勤政也不假,但这几年来,他始终坐在深宫里处理问题,从来不亲自下基层巡查。他所了解到的一切,都是别人告诉他的,卢杞说他能筹足军费,他信;白志贞说神策军真的有几万精锐,他也信。这些隐藏的问题已成了大唐身体里的毒瘤,放在和平时期还好,一旦战争爆发,就一下子全部浮出了水面。

身为一国之君,连自己多少家底都不知道,就敢发动削藩之战,态度还如此强硬,大有把所有藩镇连根拔起之势,唐德宗也真是个人才。他眼巴巴地等着神策军前来平叛,最终竟无一人前来,而在皇宫之外,泾原兵因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已经逐渐占领长安城的各个角落,京城百姓起初一片惊慌,四散溃逃,泾原兵叫住他们道:“你们别跑,我们不是叛军,只因朝廷无道,君臣只顾自己享乐安逸,完全不管我等将士们的死活,才不得不如此行事。从今往后,再没人向你们征收重税了!”百姓们一想也对,这些人终究是官兵,再坏能坏得过卢杞吗,于是长安市井如常,数以万计的百姓都跑来看热闹。

眼看唐德宗被泾原兵包围于内城,即将被擒,他之前当太子时曾侍奉过他的两名宦官带着一百多个太监舍命赶来护驾。另有郭子仪之子郭曙,听闻皇帝被泾原兵围困,也带着全部家丁及时赶来。泾原兵之中,许多人都是郭子仪的老部下,见郭老令公的儿子亲自替皇帝开道,他们不敢无礼,唐德宗这才得以仓皇逃离了京城。

仅仅二十年时间,长安城再一次沦陷,而且这次沦陷的原因是如此荒诞。与之前两次是遭遇外敌入侵不同,这次纯粹是唐朝君臣自己作的。到了这时,唐德宗才明白他的父皇为何不敢轻易削藩,他的父皇为何要让宦官掌握禁军—谁说饱读圣贤之书的就一定是忠臣,谁说太监就一定是佞臣?若他不轻信卢杞,削藩的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一些;若白志贞少吃一点空饷,哪怕禁军的实际人数只有他上报的一半,也不至于如此啊。出了京城之后,负责护驾的郭曙等人问皇帝接下来去哪里,对卢杞、白志贞二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唐德宗想了一会儿,突然又释然了:“这一切都是天意啊,早在几年前,朕刚刚登基时,就有一人预言朕在数年之内,必有离宫之难,而且还建议朕应当在奉天城囤积军粮,修缮城郭,以备不时之需。朕当时虽然不信,但还是依他之言,提前在奉天城贮备了大量的军粮,城池也多次派人加固。既然此人如此高明,一语成谶,那就去奉天吧。”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1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