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要解释为何大部分唐朝官员都认定大唐已经没兵,某位官员却提出“泾原有兵”的问题,还是得从朔方军、神策军这两大唐朝的支柱说起。我们知道,自打唐朝与吐蕃发生正面冲突以来,朔方军的主要职责是防御吐蕃,神策军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京师(专指西京长安),由此可见,这两支军队是不能轻易动的。魏州之战唐德宗抽调了三分之一的朔方军赶赴东线战场,已经是冒了天大的风险,毕竟吐蕃虽然在西川之战中遭到重创,其国力仍然不容小觑。

既然这两支军队无法参加平叛之战,所以有兵,亦是无兵。

泾原之兵,即是朔方军的一部分支,原先属猛将马磷统辖。马磷去世后,泾原新任节度使名叫姚令言,同样以骁勇善战而著称。别以为节度使就一定是大官,同样是节度使,别人是美差,对姚令言来说,这个泾原节度使却当得有苦难言,因为泾原之地荒僻凋残,气候恶劣不说,还压根不产粮,所以马璘当初就不愿当这个节度使,后来还是郭子仪出面,建议唐代宗将郑州、颍州两地一并划给马璘,供他给养军队,马璘才肯上任。等及姚令言上任,驻守在这里的军队几经裁减,已只剩下五千人,可即便这点兵马,依然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泾原将士的衣食问题一直以来全靠朝廷接济。自打朝廷打响了削藩之战,唐朝把所有的财力全投入到东线战场上,泾原的供给断断续续、时有时无,这里的守军人人怨声载道,甚至出现逃兵的现象。所以那位官员才向皇帝进言,说泾原的兵可以调用—泾原虽然也是抵御吐蕃入侵的关键要地,可这里的士兵朝廷眼下已经养不起了,既然朝廷养不起他们,又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全部逃走,不如顺应形势,将他们也调到东线去平叛—朝廷没粮食,但李希烈有,只要打败了此人,届时他们的粮食问题就自然坚决了嘛!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那万一泾原之兵到了襄城,仍然打不败李希烈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焦头烂额的大唐君臣已经顾不上考虑了,总之襄城形势危在旦夕,先把他们调过来再说吧。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唐德宗的允准,他令有司起草诏书:速调泾原之兵赶赴襄城增援!

几日后,姚令言接到诏书,带着五千士兵和他们的家小启程赶赴长安。有朋友又要问了:泾原兵出征,为何要携带家小?—傻了吧,军队全走了,不把老弱妇孺全带走,万一吐蕃大军来袭怎么办,也就是说,泾原这块土地,相当于暂时弃了。结果这些人才刚上路,泾原以东就开始下大雨,气温骤降,泾原兵是专职军队,身体强健还能抵御得住,他们的父母、妻儿一时饥寒交迫,患病者极多。越是这样,这支军队走得越快,因为只要抵达长安,吃的食物、治病的草药就全有了。怀着这个念头,仅用了大半个月,五千饥肠汩汩、拖家带小的泾原兵便来到了京城,唐德宗听说泾原兵到了,也没多想,派人召他们的主将姚令言入朝答话,另派京兆尹王翃出面犒劳士兵,顺便做一下战前动员。

泾原兵满怀期望而来,待见到王翃之后,便向他索要干燥的衣物和治病的草药。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哪知那王翃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回了两个字:“没有。”

“什么,没有!”士兵们急了:“那先让我们吃顿饱饭总可以吧?”

“这个可以有。”王翃吩咐下去,为五千泾原兵发放食物,对,只有士兵有饭吃,他们的家小?对不起,这个真没有。过了许久,食物终于送到,没有肉,没有酒,只有粗糙的米饭和野菜做的饼。士兵们见状,不敢置信地质问王翃道:“我们大老远的跑来,即将替朝廷上前线拼杀,结果钱没有,衣物没有,草药没有,甚至连坛壮行酒都没有吗?”

“有这些就不错了,还要什么壮行酒,快吃快吃,吃完就好上路!”

有士兵只好抓起米饭来吃,刚吃了几口,就被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兵打断了,这个高大的士兵怒骂那个吃饭的士兵道:“你还真吃得下去!—你还没看出来吗,朝廷压根没把我们当人,我们区区五千人,即将迎战数万大军,这和送死有何区别,他们却毫不顾忌我等的死活,要什么没什么,甚至连口饱饭都不肯赏赐,这样的朝廷,不值得我们为他卖命!”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士兵听了这番话,纷纷大声附和道:“对,这样的朝廷,不值得卖命!”

“那我们不去襄城,接下来做什么?”

“我们要衣物、粮食、草药,他们不给我们,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家人饿死、病死?—不,我们可以自己去拿!这里可是京城,还会缺吃的穿的吗,我听说皇帝在琼林、大盈两地建了两个巨大的仓库,里面堆满了粮食和财宝,我们就去那里!”

“对,我们就去那里!”

“兄弟们,拿上你们的兵器,出发!”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1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