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该年七月,马燧率各部唐军撤至魏县,待补齐了之前一战损失的武器、粮草、战马,重振旗鼓之后,马燧立即发布檄文,谴责朱滔妄自尊大,竟然还妄想成为河北之主,表示将与之战斗到底,势不两立。朱滔得知此事,后悔莫及,亲自向王武俊赔罪;王武俊深恨朱滔不听自己之言,从此与朱滔貌合神离。

本该决定天下大势的魏州之战就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唐军先犯了错误,因李怀光刚愎自用,又疏于军纪,使得实力占优的唐军意外溃败,几乎面临全军覆没之险;幸亏叛军也犯了错误,朱滔觊觎河北之主的虚名,不用王武俊之言,执意放马燧西归,使得朝廷唯一仰仗的平叛军队得以保存。虽然如此,马燧帐下各部唐军在此役中皆遭到重创,朝廷和叛军双方从此攻守易势,不久,以朱滔为首的河北各路叛军开始对马燧发起反攻,马燧因叛军刚取得大捷,士气正盛,不敢再与之对战,此前他在河北取得的一系列战果悉数化为乌有。祸不单行的是,马燧大败的消息传到河南,“五镇称王”的另一位主角李希烈大受鼓舞,本来他畏惧马燧的威名,攻战之时还有所顾忌,既知魏州之战唐军战败,此时自顾不暇,他遂趁着朝廷空虚,亲率大军数万直驱东都洛阳。

洛阳东南有一地,名为汝州(在今河南省汝州市),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为防止东都沦陷的悲剧再次上演,在汝州设有“东都畿都防御使”,将此地作为守卫洛阳的屏障。李希烈进逼洛阳的消息传到朝廷,唐德宗急派一万援军驰援汝州,未等援军赶到,李希烈攻克汝州的消息已经传来,叛军进驻此地之后,距离洛阳只有百余里。唐德宗没想到河北、河南两处战场的形势皆急转直下,再也不复刚决定削藩时的意气风发。他向宰相卢杞问计,卢杞答道:“李希烈并非十恶不赦的叛臣,他之所以与朝廷为敌,只因他身边都是奸邪小人,没有正直的大臣当面规劝他。颜真卿乃三朝老臣,为人忠厚耿直,刚正果决,名声为海内所推重,若陛下令其亲自前往汝州劝说李希烈退兵,李希烈一定会洗心革面,幡然醒悟。”

唐德宗这时已方寸皆乱,果然如卢杞所言,派颜真卿前往汝州与李希烈会面。他哪里知道,卢杞这招是借刀杀人之计,因为颜真卿此人铮铮铁骨,字如其人(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素来厌恶奸相卢杞,卢杞多次想与之合作,都被颜真卿拒绝,卢杞早就想用计除之,只是此人在朝中的威望太高,连皇帝平日里都要敬称他一声“国老”,卢杞不敢轻易下手。得知皇帝要派自己去汝州“劝降”李希烈,颜真卿慷慨领旨,随即准备车马向汝州进发,察觉卢杞毒计的多位大臣心中不忍,纷纷劝说颜真卿以年事已高为由,推辞不去,颜真卿道:“圣旨既下,我若不从,陛下的威严何在?”于是义无反顾的继续东进,一到汝州,便被李希烈软禁。李希烈对颜真卿主动送上门来的行为惊喜不已,此时他对洛阳志在必得,已有效仿安禄山称帝之心,只是担心天下人不服,若得颜真卿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宰相,那天下人必对他刮目相看。李希烈于是反过来劝说颜真卿加入叛军,承诺自己登基之后,一定任命他为宰相,如若不从,就杀了他。颜真卿笑道:“我来之前,压根就没想过能活着回去,当初安禄山反叛时,势力近乎有半个天下,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他都没半分畏惧;难道这时我都年近八十,官职贵为大唐太师了,还会怕你区区一个李希烈吗?”

李希烈无法劝降颜真卿,又不舍得杀他,于是只好继续将他软禁着,同时筹划攻取洛阳的大计。朝廷那边,唐德宗事先也压根没指望李希烈会弃暗投明,之所以听信卢杞的鬼话把颜老爷子派去汝州,不过是情急之下病急乱投医罢了。等了一段时间见颜真卿迟迟不归,他即下令哥舒翰之子哥舒曜调集军队万余人,前往河南阻击李希烈西进。哥舒曜率军抵达河南后,驻军于襄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李希烈听闻此事,立即发兵围攻襄城。哥舒曜虽是名将之后,也算得是位将才,但无奈他的军队不止人少,还多是仓促间临时征调,哪能敌得过兵力数倍于他的李希烈。很快,哥舒曜阻击李希烈不成,反倒被李希烈用三万大军将其包围于襄城的急讯又送至长安,唐德宗这下是彻底慌了—他已经把压箱底的兵力都派出去了,连哥舒曜的军队都是临时凑的,哪还有一兵一卒可用,可是若不救哥舒曜,一旦此人被杀,襄城再被李希烈攻克,那唐军的士气就彻底完了,到时候李希烈一到洛阳,用不着他费力攻城,洛阳守军必定望风而逃。所以,他虽然已没办法增援哥舒曜,却日夜祈祷奇迹的发生。

转眼间,已是公元783年九月,此时距离哥舒曜被李希烈大军包围于襄城已达半年之久。哥舒曜虽然无法实现阻击李希烈大军的目标,却一直有惊无险地把襄城控制在手中,在他的激励下,洛阳附近的其他唐军也恢复了些许士气,逐渐开始联手构筑起新的屏障,进而挫败了李希烈攻取洛阳的计划,算是创造了奇迹。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朝廷的预期,本来唐德宗在听说哥舒曜被围的那一刻起,就以为完蛋了,洛阳守不住了,哪知道等了半年,竟然听说李希烈还在攻打襄城。既然哥舒曜如此卖力,那唐德宗依然什么都不做就不太合适了—哪怕他内心其实并不在乎哥舒曜的死活,只是将其当作“炮灰”,但这一念头绝不能有丝毫的显露,不然其他将军见皇帝刻薄寡恩至此,今后谁还会替朝廷卖命?唐德宗于是在一次朝会上问大臣们道:“朕已决定,即日起发兵援救襄城,诸位爱卿说说,还有何处的兵马可以调动?”

大臣们闻言,一时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敢吭声—我大唐还有兵吗,我们怎么不知道?过了许久,方有一人上前奏道:“陛下,还有一地有兵,且是精兵,足以解救襄城之围!”

唐德宗大喜道:“哪里还有兵,快说。”

“泾原!”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1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