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座城堡在手,加上大渡河天堑,吐蕃、南诏两国联军无须为后勤担忧,之后攻城略地更加激进。而他们的对手,唐军的表现则一如既往的低迷,哪怕朝廷在派出神策军、范阳军之后,又勒令山南西道、东川两地节度使发兵增援西川,各部唐军抵达蜀中后从始至终只敢作壁上观,无一支军队敢直面吐蕃、南诏大军的锋芒。
由于战事进展实在太顺利,眼看才出兵一个多月,就要拿下西川全境,此次带兵东征的吐蕃大将开始感到后悔:早知道唐军的抵挡如此微弱,就不该轻易答应南贑hong王异牟寻把西川的土地全送给他—和财物、人口相比,还是土地最实在,我们吐蕃国也是可以将此地打造为“吐蕃东府”的嘛!而异牟寻之前让吐蕃人白吃粮食,又承诺蜀中财物全归对方,且南诏年年向吐蕃进贡,为的也是西川这块肥地,哪肯轻易相让?正当双方为了争夺西川接下来的归属权剑拔弩张之时,黎州方向突然送来急报:“大王不好了,有一支唐军奇兵突然出现在了你们身后,现正在攻打我军修建在大渡河北岸的三座城堡!”
吐蕃、南诏两国主将听得此事,大惊失色,他们攻打西川期间的粮草全是由这三座城堡供应,一旦粮仓失守,粮道被断,他们接下来吃什么?于是方才还在为西川土地应该归谁争得面红耳赤的两国主将重新言归于好,迅速合兵一处回援黎州。途中,两国主将皆对一事大感疑惑—这支神秘的唐军奇兵到底是怎么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到他们后方去的?
别说他们想不通,就连其他各路前来增援西川的唐军主将也想不通—山南西道、东川两地节度使率军与曲环会合后,本和曲环之前的想法一样,立即与敌军决战,曲环却心事重重地告诉他们道:“李晟将军早在几日前已带兵前往黎州,他临行时特地交代,在他成功潜入敌军后方,封锁大渡河之前,我等只宜按兵不动。否则不止会放跑敌人,更会打草惊蛇,让其所率的数千孤军落入险境。”
两位唐军节度使没想到李晟已贵为朝廷大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竟然仍和当初担任一个小军官时一样不怕死。他这招千里奔袭,直插敌后的战术,简直是当初奇袭定秦堡的翻版。二人面面相觑过后,问曲环道:“可如今吐蕃、南诏大军已几乎占领了整个西川,李晟想带着数千兵马悄悄迂回至他们身后且不被敌人察觉,这事简直难于登天。再说了,即便他真的到了黎州,封锁了大渡河,我等与之相隔千里,又如何知道他已经成功了呢?”
“我也就此事询问过他,李将军说了,如果敌军突然放弃所有已经攻占的城邑,全线南撤,那便意味着他已经成功得手。届时,我等方可全力出战,与之夹击强敌,但在这之前,我等唯有忍耐。”
“好罢,看来唯有祝他好运了!”两位节度使与曲环商议完之后,便按照李晟临行前的指示,驻军于西川以北,迟迟未介入战局。而他们的这一做法,直接导致本已趋于崩溃的西川形势进一步恶化,各州县官员久等援兵不到,弹劾他们的奏表如雪花一般送往朝廷。正当曲环等人顶不住压力,开始犹豫李晟到底能不能偷袭敌军后方成功,该不该继续相信他,要不要继续采用他遗留的计策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之前一直耀武扬威的吐蕃、南诏联军突然毫无征兆的开始集体向南撤退,而且这不是普通的撤退,是全线溃退!
“好个李晟,竟然真的让他得手了,快,传令下去,各部唐军立即出战,分头追击敌军!”
随着此令下达,范阳军、山南军(山南西道军的简称)、东川军经曲环等人亲率,对火急火燎向南撤退的吐蕃、南诏大军一路紧追不舍,吐蕃、南诏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因刚刚接到后方消息,得知粮仓遭袭,两国将士皆无心恋战。曲环等人先后在白坝县、七盘县、维州、茂州等地追上了敌军,双方展开激战,结果之前一直避而不战的唐军这一次终于打出了威风,四战四捷,吐蕃、南诏联军一败涂地。
就在曲环等人追着吐蕃、南诏大军穷追猛打的同时,四千神策军正在李晟的带领下于大渡河一线紧急修筑防御工事—他此来黎州,之所以行踪隐蔽,十几万敌军竟无一人察觉,只因他在出兵之前,就通过朝中熟悉西川地形的官员之口获知了一条特殊的密道—“漏天道”。何为漏天?顾名思义,在西川西部边缘,有一地气候迥异,常年下雨,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觉得这里的天仿佛被鬼神凿了个大窟窿似的,故将此地命名为漏天(在今四川省雅安市,也称“雨城”)。也正是因为雨水多的缘故,漏天方圆数百里之内到处是森林,野兽频繁出没。在唐朝时期,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没有大熊猫多,所以当李晟带着神策军冒险进入这条险道之后,他和部下就从此失踪了,等到他再度出现时,他已来到了黎州境内的三座城堡之下(漏天、黎州二地仅相距两百多里)。事实证明,李晟的冒险是值得的,这是一次可媲美“邓艾偷渡阴平”的伟大奇袭行动,驻守在三座城堡之内的南诏士兵还没反应得过来发生了什么,他们看守的粮仓已被精锐的神策军逐一攻占。夺取敌军的粮草之后,李晟没时间庆祝,因为他明白:吐蕃、南诏联军一旦得知三座城堡沦陷,定会第一时间回师争夺,能否抢在他们抵达之前修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将直接决定此战的最终胜败。
在李晟的监督下,数日之内,不止三座城堡皆被唐军重新加固,另有一条漫长的木栅防线也沿着大渡河北岸打造得成,藉此,唐军斩断了敌军通往南诏国的唯一途径。吐蕃、南诏大军好不容易甩开曲环等人的追兵逃至黎州后,立即被眼前的场景吓得目瞪口呆—唐军夺取我们的粮仓也就罢了,他们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封锁大渡河,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李晟在战前说过:他要全歼此次入侵西川的十几万敌军,否则他不能放心回朝。
从性格上看,李晟和大唐的缔造者唐太宗极为相似,这二人平日里都是谦谦君子,但一到战场上,他俩就会化身为敌人的噩梦。由于李晟一向装束另类,吐蕃、南诏两军主将一眼就认出了他,知道此人不仅是“万人敌”,还有过“杀降”的前科(定秦堡之战)。这时眼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这二人和部下又筋疲力尽,饥寒交加,于是战也不是,降也不是,只得带着部下逃往附近的一处山谷暂作休整。李晟要的就是这个,他等十几万敌军悉数进入山谷之后,随即又派兵将该山谷的所有出口牢牢堵死。吐蕃、南诏将士见状后悔不迭,之后几日,他们十几万人一直努力向外突围,唐军则在李晟的监督下,占据山谷四周高地,用弓弩一刻不停地射杀他们…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结果也自然没有悬念,十日之内,因攀岩摔死、中箭而死的吐蕃、南诏士兵便达八九万人,剩下的无力再战,只得留在谷中苟延残喘。十日之后,正当幸存的士兵也以为他们必死无疑时,李晟突然大发慈悲,下令唐军解除对他们的封锁,并派兵越过大渡河,护送包括两军主将在内的数百人前往南诏国都。神策军众将不解,问李晟道:“将军先前说要将他们全部歼灭,这时眼看大功告成,为何又改变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