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未等及灵武战场失利的消息传到郭子仪帐中,另一处战场:泾原战场,泾原节度使马璘所率的两万唐军也与进攻该地的十万吐蕃骑兵在盐仓(地名)狭路相逢。马璘帐下有三位部将,分别是段秀实、李晟、焦令谌。段秀实时任行军司马,李晟时任兵马使,这二人大家都已熟悉,不必介绍,另一位焦令谌,当时的官职也是兵马使,与李晟平级。开战之前,李晟与焦令谌产生了争议,争议的内容,仍与拒马枪有关。简单来说,李晟主张遵从最高主帅郭子仪的命令,老老实实把阵法布置完善再与敌军交战,而焦令谌则认为该阵法隐藏着一大缺陷—强于守,而不利于攻,倘若吐蕃军队见唐军阵法严密难以破解,直接绕阵而过攻打泾州城,那时唐军该怎么办,是追,还是不追?二人为此事争执不休,最终请主将马璘进行裁决。马璘仔细甄别二人的意见,觉得二人的观点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他还是更倾向于焦令谌的意见—郭元帅设计的拒马枪阵固然是以步制骑的大利器,但布置起来确实太麻烦了,加上他之前一直是诸多节度使中公认的第一猛将,连李光弼都夸赞他道:“我用兵三十年,从未见过有雄捷如马将军者。”如果还没与吐蕃人开战就摆起防守阵势认怂,也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他既计议已定,遂下令唐军弃置拒马枪不用,仍以常规的方式布阵。李晟大急,提醒马璘道:“郭元帅一向算无遗策,又熟知吐蕃人习性,他既然料定吐蕃人定会强攻我军阵地,那就一定不会有错。何况将军于大战之前临时改变策略,也不合兵法要义。”马璘自负神勇,又轻视李晟资历浅薄,终于发怒道:“你是主将还是我是主将?—既然你不愿随我出战,可速回泾州,协助段秀实一道守城。”李晟再三劝谏无效,只得与马璘、焦令谌二将作别。

李晟走后,马璘率麾下唐军与吐蕃军队在盐仓展开大战,不出李晟所料,双方的第二战又以唐军大败而告终。混乱之中,马璘被吐蕃大军团团包围,与焦令谌等人走散,焦令谌找遍附近四周,始终不见主将身影,只得裹挟在溃逃的唐军阵中先回泾州。待到城下时,已将近傍晚时分。段秀实之前得李晟回报,说马璘并未按元帅之计布阵,心中已知不妙,之后见马璘和焦令谌二人出战一日,迟迟未归,正在城中集合剩下的士兵,准备前往营救二人。这时见焦令谌败逃归来,段秀实急忙责问他主将何在,焦令谌哭诉道:“战端打响后,马将军即带着千余骑冲入敌军垓心,起初我还能隐约见到他的身影,后来吐蕃士兵越战越多,我便再也没找着他…只怕他已经…”说到这里,他已是泣不成声。段秀实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放着郭元帅所教的阵法不用,偏要自己逞能,今日之事,你难辞其咎。按照我大唐军法,若主将、裨将同时出战,裨将因保护主将不力致其战死,可斩裨将,来人哪,将焦令谌这厮拖下去,立即斩首!”

“大人且慢!”一旁的李晟突然拦住刀斧手,插话道:“若马将军确实战死,焦将军自当该杀。但如今马将军生死未卜,万一您杀了焦将军他却活着归来,那岂非错杀大将?”段秀实听后想了想,点头说道:“说的也是,当务之急,是先得设法救人…李将军,素来听闻你武艺高强,是万人敌。我即刻授你一千骑兵,你可愿代我去一趟盐仓,查清马将军是生是死?如果他还活着,一定设法把他营救回来!”

“大人放心,在下必不辱使命!”

李晟率一千骑兵离开泾州之后,沿途不作停顿,如疾风一般向西驰去,终于抢在日落之前,抵达了已是尸横遍野的盐仓战场。在战场的中央,一面旌旗虽已残破不堪,但仍倔强地高高屹立着,上面大绣着一个“唐”字,旌旗周围,有一位血染战袍的将军带着数十名手下,仍在与千倍于他们的强大敌人作殊死搏斗—马璘果然还活着!李晟见状大喜,持枪策马杀入敌军阵中,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正急于击杀马璘的吐蕃大军见有唐军援兵赶到,急忙抛下马璘,来战李晟,双方一打照面,吐蕃上下一片惊呼:“是他,是他!就是他屠了定秦堡!”也怪不得吐蕃人能轻易认出李晟,几年前的定秦堡之战,李晟赤手空拳就生擒了吐蕃大将慕容谷种,随后又屠灭全城,刻字留名,再加上他一身奇装异服极具辨识度,吐蕃人想认不出他都难。既知此人就是李晟,吐蕃众将心惊之余,纷纷指挥士兵一拥而上,李晟急于救人,不愿恋战,他令随他前来的骑兵救起伤痕累累的马璘等人,护送他们先走,自己带着百余骑留下断后。等吐蕃人冲至近前,李晟挥舞手中长枪,枪头所及之处,冲在最前面的十几名敌军一枪一个,尽皆落马,跟在他们身后的其他吐蕃士兵吃了这一惊,阵形随之溃散。吐蕃众将在远处看得仔细,气得哇哇乱嚷,愈发急于要李晟的性命,他们大声呼喝各部士兵,让他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扑上去,务必杀了此人!不多时,李晟就再次被吐蕃大军团团围定。李晟见状,索性倚住长枪,从背后解下弓箭,不等吐蕃人反应过来,他唰唰唰一连十多箭同时朝着四面八方快速射出,弓箭到处,无不命中!吐蕃将士从未见过如此惊人的箭法,加上他们之前与马璘等人激战了一整日,许多人都已筋疲力尽,心生厌战情绪,因此一时间纷纷避让,阵形再次溃散。趁此良机,李晟带着百余骑成功突围,一路绝尘向泾州而去。

吐蕃主将眼睁睁看着马璘先被救走,紧接着又逃了李晟,怒气难遏,遂于第二日率军直抵泾州城下。郭子仪听闻此事,与战败逃归的浑瑊合兵一处,急忙赶来泾州支援,吐蕃主将见郭子仪亲临泾州,随即解围而去。郭子仪入城之后,升帐与众将答话,浑瑊败得最惨,当先跪拜请罪道:“是末将管理部下不严,才使得史抗、温儒雅二位竖子于大战之际饮酒误事,请元帅斩我首级,以儆效尤。”马璘见状,亦上前跪拜请罪。郭子仪请起二人道:“胜负乃兵家之常事,二位将军此前多次立下大功,是老夫的左膀右臂,岂能因一战失利就轻言生死呢?你二人放心,灵武、泾州之败,主要责任在我,不关你二人之事。”待二位将军起身之后,郭子仪又道:“但是,我们朔方军乃天下精兵之最,也是大唐的唯一仰仗,这两场败仗,绝不能就此算了。浑瑊、马璘,老夫如果再给你俩一次出战的机会,你俩能洗刷战败的耻辱吗?”

浑瑊想了想,上前说道:“末将身为战败的罪人,本无资格再议论军事,但既然元帅还信得过末将,那末将倒确实是有一个反败为胜的想法…”见郭子仪示意自己接着往下说,浑瑊与在场的众将分析道:“敌寇此来的初衷,本是想践踏粮田;但随着灵武、泾州两战,他们皆大获全胜,吐蕃众将必不会甘心就此离去。依我之见,接下来,吐蕃大军必会趁胜攻打京师,如果元帅紧急通知朝廷,让他们作好提防;然后我军主力紧随吐蕃大军之后,等到了险要的地带,布好战阵再搦其交战,就一定能打败他们!”

郭子仪听过浑瑊的发言,又问其他将领的意见,盐州刺史李国臣也上前说道:“浑将军的想法与在下的想法不谋而合,吐蕃人倘若敢攻打京师,朝廷用神策军堵其去路,元帅再用朔方军击其后背,前后夹击,何患不胜?”郭子仪遂采用二人提议,让哨兵日夜巡视,盯紧敌军的动向,没几日,哨兵回报:“吐蕃大军见朔方军主力皆在泾州,果然挥师向东,朝着长安的方向去了!”郭子仪确认此事无误,让手下快马加鞭赶往京城向皇帝急禀此事,同时,他再次召浑瑊、马璘、李国臣、李晟四位部将前来,各授以一封书信,上面写着交代给他们的作战任务。李国臣拆开交给自己的书信,上面道:本元帅授予你五千士兵,经大道向东远远跟随吐蕃大军之后,所过之地,尽量避免与吐蕃大军交战,只需遍插旌旗,敲锣打鼓即可,从而使得吐蕃人误以为你所率的即是朔方军主力,正在一路急追他们;浑瑊、马璘拆开交给他俩的书信,上面写的任务是:浑、马二位将军,此战我将朔方军主力授予你二人,你俩即刻偃旗息鼓,超小道赶往百城(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南),到百城之后,你二人占据关隘险要,提前布好拒马枪阵,数日后,吐蕃人必会途经此地向西逃亡,你二人手握地利优势,又有战阵为辅,此战定能重创敌军,一血前耻!

未等及李晟看清自己的书信上写的是什么,浑瑊、马璘二位将军抬起头来,面带疑惑地问郭子仪道:“元帅,从泾州前往京师,大道虽只有一条,小道却有数条之多。您把朔方军主力全交给我们,且只在百城一地设置伏兵,倘若吐蕃人向西撤退之时不经过该地怎么办?—岂不是白白把他们放跑了?”

郭子仪手抚白须,呵呵笑道:“放心,此事我已专门交代给李晟了,以他的武艺和胆略,必定能完成任务。所以吐蕃人一旦回师,必经过百城,你二人只管前往设伏便是。”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