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与往常一样,燕军又迎着朝阳,准时牵着大量的战马到黄河岸边放牧;不同的是,之前一直紧闭的南城大门终于打开了,从中走出一队士兵。史思明得部将禀报此事,急忙出营察看,到南城附近后,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发现:出城的唐军人数不多,只有数百人,而且他们似乎并非为抢马而来。
因为这些士兵每人手中也牵着一匹马,与燕军精神抖擞的优良战马不同,唐军牵着的马个个无精打采。史思明精通相马之道,当即对属下道:“这些马都是母马,不能用于作战。”(一来是母马的负重、奔跑能力有限,二来母马承担繁衍的任务,所以母马不能用于作战是古时军队约定成俗的惯例。)本来如临大敌的燕军将士听了这话,这才如释重负,史思明随后又下令他们:“所有人听着,敌不动,我不动,他们好不容易才出城一次,千万不可打草惊蛇,把他们吓回城内。朕倒要看看,李光弼这次又玩弄什么名堂。”
于是两军始终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安静的对峙着。南城的另一边,两三里地之外,正在河边放牧的那些燕军士兵也纷纷松开了手中的缰绳,扭过头来看热闹。半个时辰转眼即逝,出城的数百唐军依然手牵母马,耐心地站在城门口原地不动,这时,原先那些乖顺的母马突然变得焦躁起来,开始发出嘶鸣声。而听到母马在城外叫唤,被关在城内的那些小马驹也跟着使劲叫唤——它们的母亲一大早就突然失踪了,它们饿到现在还没能吃上一口奶呢,听见母亲的声音就在附近,它们赶紧作出回应,以提醒母马回来给它们喂奶。母马听见小马的声音后,更是激动得上蹿下跳,都急着挣脱缰绳回去喂奶,可牵着它们的那些唐军士兵人人都是大力士,它们再是使劲也是徒劳,缰绳的一头始终被人牢牢拽在手里。
母马一边听着小马可怜兮兮的叫声,一边被人强行拉着,想回城回不得,母性发作,嘶鸣声越来越大,方圆十里之内都能清楚地听见。终于,那些正在河边悠闲吃草的战马也被惊动。由于这些战马都是公马,且是血统纯正的优良品种,史思明为了让它们多繁衍后代,一直不舍得阉割它们,它们听见母马的叫声后,纷纷扭头用“马语”交谈:“这些母马在叫什么——是觉得我们很雄壮,叫我们过去吗?”
“好像是。”
“太好了,快去,快去。”
这下不得了了,一时间千马奔腾,燕军的好马奔跑如飞,皆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向南城城门,看守他们的燕军士兵对此哪反应得过来,只得无助地目送它们越跑越远。史思明再蠢,这下也看明白了——他果然又中了李光弼之计。眼看这些他费尽心血才搜集到的好马就要落入李光弼之手,他急得直拍大腿:“不好,是美马计,快,拦住我军的马,别让它们进城!”
城头的李光弼哈哈大笑,对城下牵着母马的士兵们道:“得手了,把它们松开。”士兵们手刚一松,母马们急着回去喂奶,一窝蜂全跑进城里了;在它们身后,远道而来的那些燕军的马见状,也是毫不犹豫地争先恐后往城里冲……眨眼之间,燕军的马、唐军的马全部消失不见,等史思明的士兵气喘吁吁赶到城下时,城内恰好“吱嘎”一声重新关上,与之同时,城楼上万箭齐发,燕军被迫抱头鼠窜。
史思明最心爱的千余匹好马被李光弼用“美马计”尽数骗走,之后一连数日,史思明茶饭不思,时常咆哮着要报仇雪恨。可是,守城正好是李光弼的强项,攻城又是他的弱项,如果强攻有用,他早就发兵攻城了,哪还用得着受被人当面夺马这种奇耻大辱。于是史思明愤怒归愤怒,最终还是重新静下心来,继续寻找逼唐军出战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勘察,史思明发觉:河阳战场的地形,与两百多年前一场超级大战爆发的地点颇为相似。那一战,参战的一方是文武双全的著名战将,他所用的策略,也同样是分兵同时进驻南、北两岸,且凭借河面中央的小岛,用浮桥连通南北。结果最终该阵形被一位老人家轻易化解,那位著名战将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更是全军覆没。
相信大家已猜到这场大战是哪一战了,对,钟离之战,那位著名战将便是元英,打败他的老人家,是人称“韦虎”的韦睿。
刘仙龙为其狂妄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助白孝德一战成名。不过他的死,也愈发让史思明确信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李光弼被人指着鼻子骂半天都不敢派兵出城,最后还是用单挑解决问题,显然连他自己都清楚他以守城见长,而不善于野战。于是对史思明而言,这一战该怎么打就简单多了,接下来他只要把心思花在一件事上——即如何逼李光弼出战。
史思明统治河北期间,常派人前往塞外寻访好马,经他重金收购,陆续得上好战马一千余匹。这些马体魄雄壮,威猛无匹,作战时就宛如雄狮一般横冲直撞,从不知畏惧。史思明心道李光弼身为大将,定也是爱马之人,他遂下令属下:“把这些好马全牵出来,让它们在临近河阳南城的黄河岸边吃草、洗浴;同时,我军暗设数千伏兵于牧马之地附近,倘若李光弼胆敢率军前来夺马,就一举杀出,让他有来有回!
燕军众将听后,都觉得这主意不错,如果李光弼果真前来夺马,那是最好;即便他不来,燕军也没任何损失,而且能藉此彰显实力。数日后,燕军遵从史思明的命令,牵着千余匹好马来到黄河岸边放牧。南城守军看见这一幕,急忙向主帅李光弼汇报。李光弼率众将登高远眺,他当然是识货的,眼见那些马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极品,嫉妒得忍不住流下了口水:“好马,好马啊!”仆固怀恩等人也猛地点头,连声价地夸赞这些战马不同凡响,有人便建议李光弼派兵出城,去把这些战马全抢回来。李光弼想了想,摇头道:“不可,史思明在我军面前炫耀他有如此多的好马,其意正是想引诱我军出战,我若派兵前去争夺,牧马之地附近必有伏兵出现。”唐军众将得主帅点破史思明的阴谋,人人都变得严肃起来,不敢再打这些好马的主意。
李光弼等人在城头看燕军牧马整整一日,到黄昏时分才依依不舍的回去。这事传到史思明耳中,史思明喜上心头:看来有戏,明天接着把马牵出去放牧,馋死他们!于是在这之后,燕军每日都把好马牵出去放牧,早出晚归,周而复始。唐军顾忌对方有伏兵,一开始还忍得了,多日下来,有部分将领逐渐抵挡不住“大量好马就在眼前,可看而不可得”的精神折磨,再次建议李光弼派兵出城夺马——说不定对方压根就没伏兵,是元帅多虑了呢;退一步说,就算他们真有伏兵,我们抢了马就跑,敌军也未必追得上。
李光弼用兵向来谨细,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事他绝不去做,这从他不敢去汴州,宁可顶着朝廷、舆论的双重压力也要把战场改设在河阳就可看出。和众将一样,他也被史思明的“牧马计”勾得心痒已久,恨不能立即把那些马一匹不少全抢回来;但是他更明白,即使再好的千里马,终究只是畜生,与他手下士兵的生命相比,不堪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