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西南走向的平行线,将宁陵城置于其中。不多时,雷万春、南霁云二将带着追兵杀到,见敌军全部蜷缩在汳水河边,一时逃无可逃,他们没有丝毫心慈手软,利用火把的照耀,他俩厉声命令手下士兵:“把这些叛军全部杀光!”

宁陵之战结束,除了杨朝宗本人侥幸脱险,他所率的两万士兵一半被唐军斩首,另一半葬身于汳水河中,大量的燕军尸体顺着汳水倾流而下,连绵上百里不绝,以至于惊动了驻守彭城的李巨。李巨得知张巡又一次立下了歼敌两万人的赫赫战功后,忙上奏朝廷,讲述了发生在他辖地境内的这一场惊天大战。唐肃宗也是大感振奋,之后不久,唐肃宗正式下诏:晋升张巡为大唐河南节度副使。

毫无疑问,这份奖励是张巡应得的,以他这一年来运用的无数奇策,立下的无数战功,甭说是节度副使,就算是正的节度使,他也当之无愧。

然而,应不应得是一回事,别人服不服又是一回事。听说张巡一下子从小小的县令变成了河南战场的第二号人物,许多将领都不干了。他们气愤的原因说起来倒也有些在理:大唐和安禄山建立的伪燕政权不同,这是一个建国已达一个半世纪的正统王朝,历来的正统王朝,都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制度,一旦确定,便不能轻易打破——比如说官爵晋级制度。所以,安禄山父子可以随心所欲的任命大将,唐肃宗却不行,他再是为宁陵大捷而喜悦,把张巡的官升个一两级,另外赏赐他一些财物也就可以了,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把他提拔到副节度使的位置上呢?

新上任的大唐河南节度使贺兰敬明,就是抱着这种想法的典型代表。

参考此时的天下大势,正是唐肃宗准备以郭子仪为主帅,发动第二次收复长安之战的前夕(所以李巨才被召回朝中参与制定战策,由贺兰敬明替之。)唐肃宗也是没办法,他手中的一切资源都必须优先用于收复西京,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用来奖励张巡,除了官职;偏偏张巡的战略意义又实在太重要了,过去一年,他几乎是靠一己之力在替朝廷保障漕运畅通,只要此人不倒,朝廷哪怕第二战也败了,仍有第三次、第四次机会;此人一旦倒下,万一朝廷接下来又不能如愿拿下两京,那大唐就几乎可以提前宣布灭亡。唐肃宗是在用这个方式激励张巡:张将军,朕不拘一格提拔你为副节度使,在我军拿下长安之前,你一定要顶住啊!

张巡收到朝廷诏书时,他和许远等人已经离开了宁陵,率全体官兵又转移到睢阳。在此插一句:宁陵之战,杨朝宗之所以昼夜兼程的赶路,还是未能抢在张巡之前进驻宁陵,只因杨朝宗走的是陆路,而张巡走的是水路——张巡一直以来守护的睢阳渠,不但能把江淮与关中联系起来,同样,也把雍丘、宁陵、睢阳三城串联在一起。也正因为唐军是乘船南下,不但行动隐蔽、速度更快,士兵们在行军途中也能很好的保存体力,所以宁陵之战,本来整体实力相差不大的唐、燕两军才会打出了一边倒的战绩。

尹子奇、令狐潮千算万算,忘了唐军还有水路的优势,他们投入十万重兵的“大封锁之计”才刚刚施行,便随着张巡经水路顺利逃亡而宣告失败。尹子奇连张巡的面都没见到,就损失了两万大军,只得灰头土脸的回朝向安庆绪复命。等他回到洛阳,已是第二年正月下旬,这时安禄山已被安庆绪、严庄联手除掉。安庆绪登基之后,大小事务皆听任严庄,见尹子奇无功而返,安庆绪问严庄接下来该怎么办。严庄进谏新任皇帝道:“如果就此中止攻打江淮的计划,那我军不但白白损失了两万精兵,更是助长了各部唐军的气焰。陛下要治理天下,就必须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既然授十万人给尹子奇,他无法围住张巡,那不妨再给他增兵十万,让他继续追击张巡至睢阳。据臣所知,那睢阳城临近睢阳渠,更往南去便是彭城,所以张巡退至该地,已是无路可退,我军只要坚决贯彻上一战的策略,如同围困雍丘一样,也对睢阳城进行全面封锁,这次一定能将他困杀于此城之中!”

安庆绪的才能远不及其父安禄山,但还是明事理的。他听后严庄的提议,忧心忡忡地问宰相大人道:“如此行事,是否过于兴师动众了。爱卿也说了,那睢阳城的得失,直接关系到睢阳渠的归属,在该城以南,又是大唐的重镇彭城。我军出动如此庞大的兵力围攻此城,唐军又如何不知:以张巡现有的兵力,他即便再足智多谋,也一定无法守住睢阳,届时附近的唐军必会大举增援他。一旦尹子奇再败,后果不堪设想啊!”

严庄自信答道:“陛下放心,此事绝不会发生,臣敢料定,彭城等地唐军将领得知张巡被围,定会集体袖手旁观,坐视其败亡,绝不会有人出动一兵一卒前往增援。”

“哦,爱卿为何如此肯定?”

“原因无他,嫉妒二字罢了。经过去年的战事,张巡已名扬天下,河南各地军民都交口称颂张巡,无不提及李巨等人所立的功劳,如果接下来他继续大胜,将睢阳城成功守住,他的战功甚至将超越郭子仪、李光弼。别忘了,他过去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七品县令,谁会吃力不讨好,助他从此飞黄腾达,出将入相呢?”

严庄不仅是燕国宰相,也是安禄山父子的首席智囊。他极力主张继续增兵攻打江淮的同时,又替安庆绪想到了重新筹备十万援军的办法——即令人前往塞外与各部胡人首领商谈:若他们出兵助战尹子奇,待攻克江淮之后,燕国仅要江淮之地,缴获之物皆归各部胡人。

多部胡人为燕国的许诺所诱,突厥、奚、同罗(九姓铁勒的一支)等部首领,纷纷派出军队南下助战。很快,尹子奇手中的兵力便激增至十三万人,而且仍有其他与燕国结盟的胡人军队在源源不断抵达。至于唐军方面,原先的睢阳太守许远有士兵约四千人,加上从雍丘转移至此的张巡所部,总兵力约为六千八百人。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季,“睢阳保卫战”打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战与李光弼指挥的“太原保卫战”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睢阳、太原两地形势相同,皆遭到了数十倍强大敌军的围攻。便在李光弼忙着派钱工烧砖、挖地道之际,张巡、许远合兵之后,首次在睢阳城内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尹子奇的十三万大军即将抵达,唐军该如何应对。

在这次会议上,许远高风亮节,主动提出将两军合兵为一军,由张巡担任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六千八百唐军。张巡鉴于形势紧急,也未谦让,他接掌全军之后,随即下达了三条命令。一,拓宽睢阳的护城河,二,加固睢阳的城墙,三,赶制大量的弓箭。

张巡之前和令狐潮交手时,使用的战法大多剑走偏锋,那是因为他很了解令狐潮;这次他的对手换成了尹子奇,张巡在战端打响之初,显得格外慎重,他戒严三军,下令他们深沟高垒,暂时先采取死守策略。不久后,尹子奇亲率十三万汉胡大军蜂拥前来,将睢阳城团团包围,昼夜攻打,有时一日之内两军竟连续交战达二十余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激烈厮杀。事实证明,张巡的准备工作做得卓有成效,经过半个多月的持续交战,睢阳守军凭借护城河、城墙的保护,用弓箭频繁重创敌军,累计杀伤叛军达两万余人,俘虏、射死尹子奇帐下副将达六十余位,睢阳守军的伤亡却寥寥无几。尹子奇见强攻无果,被迫暂时引兵后撤。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