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说起来,牛怕火其实是个常识问题,知道的远不止安守忠一人。郭子仪所说的“车阵的破绽”,也正为此,他因担心书信会于途中被叛军截获,故不便明言。房琯乃名门之后,自小一心读书考功名,很少与牲畜打交道,不了解这个常识也算正常。好在,由于群牛狂奔,战场上一片混乱,安守忠担心自己的军队被车阵误伤,未能趁此良机发起总攻,躲过群牛践踏的唐军大多完好的撤了回来,仍有五万人左右。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等人逃回大营后,既见收复长安已然无望,齐声建议主帅房琯,当立即舍弃全部战车和辎重,轻装撤退,从而尽可能减少此战的损失。

房琯严词拒绝,斥责三位将军道:“此战之败,是因你三人指挥不力。我军尚有五万之众,来日再战,由本帅亲自上阵指挥。”三位将军没想到房琯如此无耻,竟将战败的责任推卸于他人,闻言愤愤而退。御史中丞邓景山等人虽是房琯亲信,知再战无益,也劝他撤军,房琯同样拒绝。两日之后,不知该如何向皇帝交代的房琯孤注一掷,召集所有幸存的唐军士兵再次与叛军交手,这次战斗还没打响,杨希文、刘贵哲二将因不满主帅所为,率二部士兵在阵前临阵倒戈,投降于安守忠,剩下的唐军惨遭内外夹击,再次大败,逃命存活的仅数千人,幸得李光进世代忠烈,危急关头舍身拦住追兵,掩护房琯等人撤退,房琯这才捡了一条命,如丧家之犬一般逃了回去。

唐肃宗原先对房琯寄予厚望,心道此人满腹韬略,这一战,即便不能拿下长安,也至少能和叛军战个旗鼓相当,哪知他才去了几日,就将十万精兵赔得干干净净不说,还折了杨希文、刘贵哲二位猛将。唐肃宗大怒之余,欲将其斩首示众。李泌听说皇帝要杀房琯,亲自赶来营救,对唐肃宗道:”房琯并未上将之才,不过是一纸上谈兵之人,陛下弃用郭子仪,而让此人统兵,陈涛斜之败,其实不难预料。事已至此,再杀此人何益?”唐肃宗赞同其说,下令将房琯释放,他后悔地向李泌感叹道:“陈涛斜之败,确实是朕用人不当导致的。如今,朝廷可调动的军队已仅剩朔方军,而敌势愈发强盛,依先生看,这次动乱还能平定吗?”

李泌轻描淡写地答道:“当然,叛军即便又打了一场大胜仗,其败亡注定不远了。”

“哦,为何先生如此肯定?”

“据臣观察,叛军将俘虏得来的人口、财物,皆输送往范阳,可知叛军上下,皆无称雄四海之志。另外,安禄山帐下的将领大多是胡人,而汉人将领除了少数人,其余效忠他的都是迫于形势,由此可知大唐犹然得到天下人的拥戴。依臣之间,即便经历了陈涛斜之败,距离天下太平仍只需二年。”

唐肃宗这才转忧为喜,又叩问李泌具体的平叛策略。李泌早已有备,随后向唐肃宗进献三策。

“第一策,双管齐下。既然陈涛斜之战证明,收复两京暂时行不通,陛下何不亲自坐镇凤翔(即原先的扶风郡,唐肃宗即位后改名为凤翔郡,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显出仍要攻打关中之势;同时,令郭子仪、李光弼二将率朔方军主力,分别进据河东、太原,以向河北施压。”

“第二策,虚实兼用。待我军如愿占据了凤翔、河东、太原三地,叛军不知我军主力何在,就必须两头兼顾。若他们将主力部署在关中,我军就进攻河北,若他们将主力部署在河北,我军就进攻关中。总之我军三部兵马,交互攻击叛军,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每一战都以袭扰为主,始终不与叛军发生正面决战,同时,我军要保证河北与关中之间的路途畅通,方便他们在数千里长的战线上来回支援,长此以往,敌军必疲于奔命,而我军却能以逸待劳。”

“第三策,先取敌穴,后取两京。臣之前说过,攻取范阳的难度远比攻取长安、洛阳小得多,尤其是在我军损兵折将,已承受不起再一次战败的情况下。等到敌军被我军袭扰得疲惫不堪时,陛下方令郭子仪、李光弼以虚为实,对范阳发起真正的攻城战,必可轻易拿下;然后二位大将率得胜之兵南渡黄河,前来关中与陛下会师。届时,集合几路大军之力,合战已成困兽的安守忠,又何患不能光复两京呢?”

唐肃宗、李泌二人的这番对话,史称“彭原论策”(唐肃宗当时正在灵武附近的彭原县巡视),是李泌在唐军形势最艰难的时候,为唐肃宗制定的反败为胜之法。此时,唐军除了郭子仪、李光弼二将所率的军队,其余将士几乎全部丧身于陈涛斜之战;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王师大败,仍受朝廷掌控的地区也变得支离破碎,有一突厥人名叫阿史那从礼,趁乱唆使塞外的胡人大举入关,欲劫持唐天子,重建突厥帝国。在这样混乱的形势下,李泌告诉皇帝:我们只要控制住三地,就能打败叛军,尽快平定安史之乱。

这三地,即是:凤翔、河东、太原。

唐肃宗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决定暂停收复两京的计划,先将以上三处根据地牢牢占住再说。同样是根据李泌的分工,由唐肃宗亲自坐镇凤翔,郭子仪进据河东,李光弼则负责镇守太原。

君臣三人,很快带着三支军队向三地进发,其中唐肃宗和李光弼都很顺利,唯有郭子仪在前往河东途中,与阿史那从礼所率的数万胡人军队展开了激战,因朔方军大多未参与陈涛斜之战,主力尚存,郭子仪最终成功地击败了阿史那从礼,肃清了突厥人在中原的势力。

三处根据地建设好后,李泌三策之中的第二策逐渐发挥效用,三支军队在唐肃宗、郭子仪、李光弼的指挥下,频繁出动唐军袭扰河北和关中地区,让史思明、安守忠等人苦不堪言;待叛军集合大军,欲反击之时,袭扰的唐军便迅速撤走,从不恋战。安禄山虽然眼盲了,心却没瞎,他听得各地战报,知道定是有高人给唐肃宗出了主意,想先用游击战术拖垮叛军,然而再发动致命一击。破解这一战术的方法自然有,安禄山下令史思明、安守忠:采用釜底抽薪之策,直接攻入唐军的辖地,尽快从他们手中夺取凤翔、河东、太原三处军镇,只要唐军失去了根据地,他们的袭扰之策自然便无法施展。

这事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身为帝师,也是唐肃宗第一智囊的李泌显然在选择根据地时,就提前想好了保住根据地的对策。唐肃宗自己手中的军队虽然不多,但他所在的凤翔郡,背靠河西、陇右、安西等军镇,安守忠一旦围攻该地,河陇、安西,甚至驻守西域的唐军很快就会赶来勤王,而且安守忠最主要的职责是镇守长安,在唐军隔三差五前来袭扰的情况下,他也不敢置西京于不顾,长期在外征战;河东的郭子仪老成持重,又手握朔方军主力,在三部唐军之中实力最强大,叛军上下皆不敢惹;相比之下,也只有镇守太原的李光弼兵力不足一万,又无强援,算是个软柿子,勉强可以捏一捏。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