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但紧接着,城内又传来了此起彼落的敲打声,却是张巡吩咐他们去砍树的那一拨唐军或扛或推,带着数十株大树的树干及时返回。张巡令他们就地把树干截成数百片木板,哪里有窟窿,就用这些木板去修补,没等及叛军吹响总攻的号角,守军将士又逐一把那些窟窿都给补上了。

如是再三,每当叛军用投石车砸坏城墙,张巡就令守军用木板补好城墙,令狐潮等人把石块全投掷完了,发现还是进不了城。叛军们有备而来,见这招不管用,随即又取来了第二件攻城武器:云梯,想利用人数优势,强行攀登入城。张巡见状,再次见招拆招,令手下士兵取来干草,浇上灯油,然后点上火,专门向叛军的云梯上招呼。云梯是竹、木制成的,遇火就着,更何况那些干草上都事先被浇了灯油。大火之中,上百架云梯无一幸免,全被烧成灰烬,叛军们发现还是进不了城。令狐潮等人还不泄气,正准备再用其他攻城武器,这时,只见城门大开,张巡又带着一千士兵杀出城来了!

“快,撤退!”叛军们没想到张巡竟然还敢出城,再次主动攻击他们——也怪他们之前只顾着摆弄投石车,或者架云梯,丝毫没想过一旦两军在城外相遇,该如何短兵相接——本来,按说他们是不需要防这一手的,可偏偏张巡是个不按套路出牌,又不要命的主,他自己不要命也就罢了,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也不知怎么回事,竟跟他一样也个个不要命。对此,或许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叛军再次引兵后撤,连笨重的投石车都不敢要了,直到躲回营中,大伙儿才算松了口气。到了当日夜里,叛军们白天又是攻城,又是大逃亡,无不疲惫,正在酣睡,突然间,营地内燃起大火,紧接着刀光剑影,却是张巡又带着一千士兵趁夜前来劫营!被令狐潮请来的几位叛军大将快疯了,他们愤怒地质问令狐潮:“你不是说张巡不堪一击,绝不敢出战的吗?这才两日时间,他已经主动出城进攻我军三次,还有,你确定他手下真的只有两千军队?”

令狐潮也有点懵,一时竟无言以对。

两军混战半夜,到了天明,张巡才带着手下离开一片狼藉的叛军大营,又悉数退守城中。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训,叛军之后攻城时不得不多长个心眼,随时防备唐军出城突袭,因而,他们人数虽多,却只敢投入三分的兵力用于攻城,其他人或保护攻城的军队,或保护攻城武器。如此,张巡守城的压力骤减,更兼他以身作则,每一战都身处最前线,睡觉、吃饭从不解除盔甲,即便受了重伤,稍稍包扎勉强止住血就又重新投入战斗,雍丘守军感念于他的爱国大义,纷纷效仿,无不以一当百。

转眼间,又两个月过去了,令狐潮等人与张巡先后鏖战三百余回,依然拿下雍丘无望。而此时,在河北战场,九门之战已经打响,郭子仪、李光弼会师之后,开始对史思明发起反攻,逐渐逼近叛军的老巢。可以说,此时的唐军整体形势一片大好——哥舒翰的潼关兵多将广、固若金汤,郭子仪、李光弼神机妙算、完胜在即,张巡又只凭微末的兵力把数万叛军拖在了雍丘,间接稳住了整个河南地区的局势。

然而接下来,大唐君臣可能是被连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接二连三的犯错误,第一个犯错的是哥舒翰。

——他把安思顺给杀了。

上文说过,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曾试图拉拢他的族弟安思顺,一起发动叛乱,遭到了安思顺的果断拒绝,并将此事上奏于皇帝;此后,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安思顺被调到朝中担任户部尚书,早已经无兵无权。所以有两件事可以确定,一,安思顺绝不是叛军党羽,二,安思顺对哥舒翰绝无任何威胁。

那有朋友可能要问了:既然如此,为何哥舒翰要杀安思顺呢?

答案说起来有些荒诞:因为哥舒翰看安思顺不顺眼。

哥舒翰、安思顺曾是王忠嗣的左膀右臂,王忠嗣去世后,这二人接掌了王忠嗣的辖地和军队,都成了叱咤一方的节度使。但这二人当上节度使的方式不一样,安思顺是抗蕃老将,兢兢业业在西线镇守了数十年,虽然由他指挥的大战不多,但论资历没人比得上他,他是靠资历赢得了节度使之位;而哥舒翰则是新晋贵族,他参军不久就被王忠嗣破格提拔为将军,加上他能力出色,接连主持了好几场重要战役,全部获胜,他的官位以坐直升机的速度直往上升,从新兵蛋子到当上节度使,中间仅用了不到十年,他是以能力赢得了节度使之位。

于是,这二人一个嫌对方资历不够,一个笑对方能力不足,互相厌恶对方,长期不和。之前郭子仪、李光弼的关系也曾如此,但在国家面临危难时,郭子仪高风亮节,凡事以大局为重,主动与李光弼和解,成就了一段佳话。可惜的是,哥舒翰并没有郭子仪的胸襟,这时他还惦记着和安思顺之间的那点私人恩怨。一日,他与心腹部将王思礼商议道:“如今,天下的兵权几乎都握在本将军一人手里,我上奏的事,就算天子也不敢轻易违拗——我想趁机除掉安思顺,你觉得如何?”

王思礼想了想了,点头道:“将军说的不错,你的权力确实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为所欲为了。但是……”他紧接着又叹息摇头,沉默不语。

哥舒翰见状,奇道:“但是什么?你是本将军心腹,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王思礼环顾四周,见无人在侧,这才取来纸笔,写道:“安思顺已形同软禁,就算和将军有些过节,除掉他有何用处?倒是大奸臣杨国忠祸国殃民,蛊惑君上,这是您除掉他的最佳机会。众所周知,安禄山谋反,是以清除杨国忠为借口。如果将军留下三万军队镇守潼关,另率其余军队秘密杀向京师,除掉杨国忠简直易如反掌。那时,安禄山便没了起兵的理由,他即使想继续向关中进兵,天下人也都会抛弃他;而将军杀了杨国忠,不但可以藉此树立威信,赢得天下人的爱戴,还能让叛军师出无名,加速其崩溃的速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哥舒翰被王思礼说动,跃跃欲试。转念一想,又犹豫道:“陛下信任我,才让我一力节制潼关的二十万大军。我不用这支军队去对付敌人,却挥师入京,威逼天子杀掉宰相,那我的行径和安禄山有何区别?不妥,不妥。”王思礼还要再劝,哥舒翰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意已决,仅除掉安思顺一人足矣,至于杨国忠是忠是奸,该不该杀,也绝非我一介臣下所能左右的。此事到此为止,切勿再议。”

哥舒翰、王思礼商议此事时,已经够小心的了,但不料军中有杨国忠的眼线,不久,包括那张纸所写的内容,以及二人的对话,都传到了杨国忠的耳中。杨国忠虽然政治、军事才能几乎为零,但权术手段还是有一些的,他听后大急:“要命,怎么这么多人想要害我?安禄山还好办,他被潼关挡着,已经离败亡不远了;倒是哥舒翰若真的被属下说动,率十几万大军逼宫,我如何有能力招架?”他为求自保,急忙向唐玄宗汇报此事,唐玄宗不信:“哥舒翰是忠臣,他怎么会像反贼安禄山一样?”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