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史思明担心安禄山怪罪,之前一直试图隐瞒战报,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得不派人去见安禄山,告知他河北的真实战况。安禄山仍在潼关与官兵苦苦对峙,得讯后大吃一惊,他担心后方不稳,被迫从前线分出两万精兵,令他们立即返回河北助战史思明;另外,在叛军大本营范阳,也尚有一万五千训练多年,盔甲俱全的精锐步骑一直未曾出战——这支军队是安禄山最后的一支精兵,也是他“压箱底”的本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动用。事到如今,安禄山听说河北之地已被官兵收复近半,连史思明都快被郭子仪、李光弼活捉了,哪还顾得了那么许多,他下令:该军由大将牛庭介率领,也立即驰援博陵。

见叛军拿出了搏命的气势,郭子仪、李光弼皆是深谙兵法之人,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立即下令解除对博陵的包围,重新率军退回常山。史思明连得多支强援,帐下兵力又超出了官兵,他唯恐郭、李二人逃回朔方,一声令下,反过来带着十万叛军又追击官兵至常山。郭子仪见状,暗暗好笑,对李光弼道:“史思明仗着增加了兵力,竟敢轻视你我二人,我只担心他不追来,他既然来了,我就要让他的十万大军有来无回!”他之后下令,无论叛军如何搦战,唐军上下,任何人严禁出城厮杀;叛军强攻城池,就用李光弼所创的弓弩阵射退叛军。

史思明围攻常山多日,碍于唐军坚守不出,弓弩又着实厉害,只得改进攻为围困,试图耗死郭、李二人。如此过了一段时日,郭子仪算算时机差不多了,暗中嘱咐士兵作好决战准备,与之同时,他于一日下午,先派出五百骑兵出城挑战敌军。史思明见唐军前来挑战,出动数万军队前往击之,五百唐军出战之前已得郭子仪密令:“只许败,不许胜,但必须尽力战斗,绝不允许一触即溃”他们遵从命令,与敌军尽力大战一场,直到快被叛军合围时,才不得不丢盔弃甲逃回城中。史思明在后方观战,见状大喜,对牛庭介等人道:“得诸位将军鼎立相助,之前战无不胜的唐军,如今战心已怯。”牛庭介等人听后,也皆以为然,便有人劝史思明设宴庆功。史思明并未丧失理智,他知道白天战败的唐军只是一支小小的偏师,其主力尚未出战。他抚慰众将道:“此事不急,待取了常山之后,定如各位所愿。”

之后两日,一到下午,郭子仪就会派人前来挑战,和第一次一样,唐军每次出战的都是五百骑兵,每次都尽力而战;史思明每次应对的方法也一样,把牛庭介、蔡希德等人都派上阵,用主力对唐军进行回击,连续三战,全部大胜而归。叛军众将频繁与唐军厮杀,一来是疲惫,二来是有功,又纷纷央求史思明提前摆庆功宴。史思明搞不清郭子仪到底在玩弄什么名堂——说他是故意战败吧,不像,哪有人会让部下出来白白送死;说他是认真打却打输的吧,也不像,要不然他为何不多派些士兵出战,而是每次不多不少,只派出五百骑兵。最终,捱不过前来助战的各位将军们,史思明勉强同意了提前设庆功宴的请求,不过,他还是多长了个心眼,在营外布置了多个暗哨。唐军那边一有风吹草动,他便能及时得知军情。

当夜,叛军营中欢声一片,牛庭介、蔡希德等人就着篝火,纷纷举爵为史思明歌功颂德。不远处的常山城内,则是一片肃静,郭子仪召集全军,当众解释了他为何要故意连输三阵的缘由:“史思明虽是庸才,但前来助战他的军队,却是与我朔方军齐名的河北劲旅,故不用此计,不能确保完胜。经过之前三战,我仅用不到一千偏师,便诱使叛军数万主力连续大战了三日,叛军上下不得休息,人人疲惫不堪,其士气也已急坠到底,原先的敌强我弱,就此易势!今夜,所有将士集体出战,随我前往劫营。”

郭子仪颁布过命令,与李光弼各率一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来到城外。城外,有史思明设置的暗哨,他们见唐军突然大举出城,慌忙回营禀报。史思明大惊,急令众将停止宴会,各率麾下士兵迎战。众将人人疲乏,更兼好几人已经酒醉,及至唐军杀入营中,叛军众将尚在忙着寻找自己的武器、战马。眼看一场大败已不可避免,史思明当机立断,让全军舍弃大营,分头向东北方向逃亡,待到第二日天明,再重新集合。

还别说,史思明难得聪明了一回,这道命令,让叛军得以免遭全军覆没。大伙帅不顾将,将不顾兵,各顾各的逃亡了一整夜,到了第二日清晨,被打散的叛军在常山东北又重新聚集了起来,经史思明点算,仍有五万余人,其中安禄山派来增援的三万五千精兵更几乎完好无损。之后,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追来,见叛军主力尚在,果然不敢过分进逼。史思明趁机带领叛军且战且退,计划先撤回博陵,再作下一步打算。

郭子仪用兵真有意思,他见天已大亮,叛军又重整旗鼓,本来说好要决战的,突然又宣布不打了。之后,他见叛军往博陵方向走,他也下令唐军跟着叛军往博陵方向走;叛军若走得快,他也令唐军走快些;叛军若走得慢,他也令唐军走慢些;叛军若扎营驻军,他也同样令唐军停止前进。总之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如影随形,互相之间又始终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都朝着东北方向去了。

史思明发现身后跟着只“尾巴”,想了许多办法试图将官兵甩掉,总是不能如愿。史思明索性下令叛军集体转身,向唐军杀来;郭子仪不慌不忙地搬出李光弼,让他带几千人在前,用步兵阵加弓弩阵挡住敌军,自己则带着几万人在后就地挖掘壕沟,临时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阵地,然后唐军又深沟高垒,闭门不出。史思明拿郭子仪这一招毫无办法,只得垂头丧气地让叛军继续向博陵进发,才走了几里地,回头一看,得,郭子仪又带着大部队跟过来了……

两军这么走走停停,僵持了多日,眼看即将抵达博陵。在博陵以西有一座城池,名叫:恒阳(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恒阳东郊有一山,史称:嘉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东)。史思明见此地地势险峻,心道:与唐军之间既然免不得一战,与其把战场设在博陵,不如就在此地决战。

想到这,他派人下战书给郭子仪,兼而责问对方为何一直跟踪自己;郭子仪的回书过了很久才送达——他等士兵们把壕沟再次挖好了,把营寨再次建好了,才答复史思明:不战。

史思明肺都快气炸了:“无论如何,这次必须分出个胜负!”他将手下士兵分成两队,前队手持大盾在前掩护,后队手持长矛、弓箭,正面强攻唐军营地,结果因郭子仪、李光弼守御有方,叛军再次冲击失败。郭子仪等叛军撤退,派出一队骑兵前往追击,仍是只有五百人。临行前,郭子仪嘱咐他们道:“此战,老夫送你等一句口令,你等可得牢牢记住了,那就是:‘敌来我退,敌去则追。’你们的作用是像影子一样,不断地袭扰他们,让他们不胜其烦,忍无可忍,至于能杀伤多少敌军,这并不重要。”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