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五月份开始,不知天涯搞什么整改,居然莫名其妙地以我文章发布时间太早为由,把我连载多年,既无任何不良言论,也无任何扭曲、篡改历史真相的一篇长文给屏蔽了。多次交涉,结果都是答复我说近期就会恢复,转眼间三个月已过,依然没有恢复正常的迹象。本来一怒之下想转战其他文学平台,但想想这部作品都在天涯上连载2/3了,留言板中不断有读者问我何时回归。经深思熟虑,决定以续集的形式,依然在天涯继续完成之前未完成的部分。
虽说是续写,凡事也得有头有尾,之前是写到唐朝《李晟传》泾原兵变前夕,为方便新来的读者阅读,此次连载就从安史之乱开始吧。老朋友们也放心,接下来我会尽快把之前发布过的内容一口气发完的。今天标题通过审核已经不早了,明天见。
作者自2013年起撰写的《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系列,至今已完成四部,合计两百多万字,分别是已经出版上市的《先秦名将传奇》《秦汉名将传奇》;以及即将出版上市的《魏晋名将传奇》《南北朝名将传奇》。这些老读者们都知道,不必繁述。接下来的故事连载,就从该系列第五部分,《隋唐名将传奇》的中篇,安史之乱爆发开始吧。
先接上文。
话说唐玄宗执政中期,由于唐朝国力鼎盛,疆域极大且强敌环伺,不便管理,所以“节度使制度”应运而生。天宝后期,诸多节度使之中,实力最强者非二人莫属。一人是王忠嗣,另一人便是安禄山。
由于安禄山实在太有名了,所以王忠嗣的知名程度反而显得很低,但事实上,此人堪称唐玄宗手下的第一号猛人,猛到什么程度?——就看他的四位手下就可以了。
王忠嗣鼎盛时期,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一人佩戴四镇帅印,他在任期间,接连启用了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四位战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四人皆是超一流名将,其中有三人更是跻身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将之列。
王忠嗣不仅有这四大战将辅佐,身边其他的人才也是多如牛毛,由于他百战百胜,威望极高,又擅长经营,从吐蕃、西域、塞外购买了大量的上等良马,麾下堪称兵强马壮,名将云集,其个人的实力已超越了唐朝的中央。所以,唐玄宗最终选择弃用王忠嗣,改为重用实力远不及王忠嗣的安禄山,又为防止安禄山有变,让王忠嗣手下的头号大将哥舒翰继承了王忠嗣留下的部分兵权,以期让这二人形成制衡,保证唐朝的长期稳定。
王忠嗣的父亲早年为国捐躯,是唐玄宗亲自收养、赐名的义子,自他踏入戎伍以来,一生对唐朝忠贞不二,见被皇帝猜疑,不久后他郁郁而终。王忠嗣临终之前,曾预言他死之后,对他非常忌惮的安禄山一定会发动叛乱。六年之后,该预言果然一语成谶。公元755年,华夏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安禄山、史思明领导的“安史之乱”爆发。
中国历史素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但像安史之乱这样一下子让天下人口减员近七成(安史之乱前,大唐总人口五千多万,安史之乱后,大唐总人口仅剩一千六百万),整个社会倒退数百年的大动乱也是屈指可数,上次类似的大动乱,还得追溯到五胡乱华。作为安史之乱的主要发起者,曾经的“偷羊小胡”安禄山从此名扬中外,成功跻身超级大恶人之列。
但安禄山也有克星,如果有这三个人在,纵便借他十个胆子,也绝不敢反。
第一人,是他的义父张守珪,这一点不需要过多解释,张守珪不死,安禄山连节度使都当不上;第二人,是预言安禄山日后必反的王忠嗣,这一点也不需要过多解释,王忠嗣在安禄山的心中几近于神;只有第三人需要解释一下,说起来有些讽刺,此人正是大奸臣李林甫。
李林甫是历史上公认的大奸臣,作为成语“口蜜腹剑”的代言人,就知此人的内心有多险恶。然而,与安禄山通体上下找不到一个优点相比,李林甫虽然也是坏透了,身上还是有极少数闪光点的,其中之一,就是他的能力。
在李林甫之前,唐玄宗已前前后后任命了十九位宰相,其中担任宰相时间最长的是六年,其他的有人干了三年,有人干了一年,甚至还有好几位只在相位上呆了几个月。那李林甫干了多久?——十八年七个月,而且其中有十七年是首席宰相。
能一口气当这么长时间的首席宰相,李林甫显然是获得了皇帝十分的信任。偏偏李林甫又是个把“奸臣”二字写在脸上的人,他贪污受贿,嫉贤妒能,擅权宫廷都明着来,这些劣迹几乎人尽皆知,唐玄宗也知道,之所以仍坚持把他放在相位上近二十年。原因无他:省心。
唐玄宗最欣赏李林甫三点,一是他对皇帝绝对忠诚,二是他政治才能不错,三是他军事才能也算得上及格——虽然他不会打仗,但他懂得如何制衡安禄山。李林甫首次与安禄山会面,便赠给安禄山一句话:“将军好自为之,务必效忠朝廷。皇帝虽年事已高,但宰相我暂时未老。”安禄山见对方一眼看破自己的野心,深感恐惧,之后每次见了李林甫就如同耗子见了猫一样,即便是盛寒季节,他和李林甫谈话时都汗流浃背,因为李林甫总能准确猜出安禄山的心意。到李林甫执政后期,安禄山在兼任平卢、范阳二镇节度使的基础上,又被唐玄宗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手握三大军镇,正式取代病逝的王忠嗣跻身大唐第一实权武将,他仍对亲信叹道:“我安禄山天不怕地不怕,即便皇帝来了也不怕,只是害怕李林甫啊。”
安禄山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李林甫也盼死了,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重去世,接任其首席宰相之位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杨国忠和李林甫一样,也是遗臭万年的大奸臣,但二人最大的区别是:李林甫是个有能力的奸臣,执政期间他除了干坏事,也做实事,尤其是他在处理安禄山的问题时,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明明暗中给对方使绊子,表面上还客客气气,相当之高明;杨国忠则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他政治才能为零,军事才能为零,一当上宰相,就把对安禄山的敌意完全挑明了,整日在皇帝耳边叨叨说安禄山必反,偏偏又拿不出任何制裁安禄山的手段。安禄山起初对杨国忠不太了解,只知此人是杨贵妃的族兄,还托杨贵妃从中斡旋,试图减轻杨国忠对自己的敌意。杨贵妃建议唐玄宗加授安禄山为副宰相,并召他入宫与杨国忠相见,当面澄清误会。杨国忠听后一仰脖子,愤然骂道:“安禄山目不识丁,岂能当宰相,我羞于与此人为伍!”
安禄山其实也羞于与他为伍,据安禄山私下调查,杨国忠当上宰相后,专权误国,好大喜功,一口气提拔了许多将领。这些将领有个共同的特点——他的亲信,这些亲信又有个共同的特点——特别无能,杨国忠当上宰相后短短数年,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这些战争又有个共同的特点——大败特败,且唐军的对手既不是吐蕃,也不是契丹,而是南方的一个小国:南诏(辖有今天的云南省)。这一败不打紧,直接把杨国忠的真实才能,以及大唐中央的真实实力都给暴露了,安禄山怀篡位之心已久,暗中筹备了这许多年,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加上他和杨国忠互相极度仇视,已无任何和谈的可能。于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共召集得步兵、骑兵十五万人,亲率他们南下,向大唐的统治中心发起进攻。叛军出兵之前,安禄山传檄天下——本将军此次入京,乃奉陛下之命,前往铲除逆臣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