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郭子仪尚执掌朔方军帅印时,曾派使者前往河北三镇查勘该地军务。田承嗣等人得知该使者是郭子仪的人,皆庄重跪拜行礼,使者不解,问田承嗣等人道:“听说你们公然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修建祠堂,一向不服朝廷,为何今日却对在下行如此大礼?”田承嗣等人回道:“我们的膝盖的确不跪天子使者,但郭老令公深得我等钦佩,今日向你下拜,实为拜郭老令公。”使者回去之后,如是将河北藩王们的话对郭子仪说了。郭子仪叹道:“老夫死后,河北必生变故,不知何人能像关西的马璘、浑瑊一样,替朝廷在关东独当一面。”李抱玉得知老元帅的忧虑后,向他推荐两人,一人是他的堂弟,名叫李抱真,另一人名叫马燧,曾担任其部将。郭子仪考察过二人学识和品行,确有过人之处,遂上表朝廷,举荐李抱真为昭义节度使(辖有泽、潞等八州),举荐马遂为河阳节度使。二人上任之时,郭子仪密嘱他俩道:“你们到任之后,最紧要之事莫过于尽快操练两支新军,他日河北一旦发生叛乱,你们的军队便是平叛的主力。”
转眼间六七年过去了,郭子仪、李抱玉都已经不在人世,但庆幸的是,李抱真、马燧二人不负郭元帅、李抱玉的期望,这时他俩帐下各拥有了一支战力强劲的精锐部队。李抱真所组建的新军,简称“昭义军”,人数有两万余人。在他担任昭义节度使期间,泽、潞等八州之地的士兵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射箭比赛,如果某个士兵箭法精准,百发百中,那该士兵便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而如果这个士兵偏偏力气还很大,能够射铁而透之的话,那该士兵不但自己获奖,他一家老少还都能够享受免除租税、徭役的权利。这些奖励实在太诱人了,因此两万多昭义军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当时天下人公认,单比较步兵战斗力的话,昭义军的战斗力冠绝诸军。
跟昭义军相比,马遂所组建的新军,简称“河阳军”,战斗力也不遑多让,甚至更加恐怖。河阳军的总人数比昭义军略多一点,大约在三万人左右,光论单兵素质的话,既然昭义军都号称“冠绝诸军”了,那河阳军是肯定比不过的,不过河阳军强就强在其军事理念更加先进。和之前的刘晏一样,马燧也是个很有改革精神的人,他在组建新军时发现,唐军历来所穿的盔甲,都只有一种尺寸,这就引发了一个弊端—胖一点的士兵穿上盔甲嫌小,瘦一点的士兵穿上盔甲嫌大,和今天的体育比赛一样,运动员(战士)的衣服(盔甲)不合体,必然影响其在赛场(战场)上的发挥,于是马遂破天荒的开创了“盔甲分大、中、小三种尺码”制度,以保证每个士兵所穿的盔甲都刚好合身,以利于作战。另外,马遂还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战车,该车的外部很特别—统一被画上狻猊(外形与狮子相似的一种神兽)的图案,以惊吓敌军的战马;该车身的尾部也很特别—全部安装有一排锋利的长戟,作用与拒马枪类似。非战斗情况下,马遂将这些战车当运输车用,士兵们在行军时人人空着手,他们的武器、盔甲、粮食都被放在车里,从而节约士兵们的体力;一旦发现情况有异,河阳军会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届时,士兵们会首先将这些战车紧密拼接到一处,从而构成一座简易的营地—“车营”。车营的外侧,就是形似拒马枪的那一排密密麻麻的长戟,可以有效阻挡敌军骑兵的偷袭;车营的内部,士兵们则在战车的保护下有条不紊的从车内取出兵器、盔甲,从容穿戴完毕,然后投入作战。
马遂自从发明了这套步兵加战车的阵法之后,之前征战关东从无敌手,唐代宗执政后期,曾有一位名叫李灵耀的将领占据汴州发动叛乱,朝廷派了好几批官兵前往讨伐,结果全都败在了李灵耀手下,唐代宗无奈,只好息事宁人,主动授予李灵耀汴宋节度使一职。哪知这李灵耀得寸进尺,竟然嫌皇帝封给他的领地太小,拒绝接受任命,仍不断率军攻击汴州附近的州县。附近的军民深受李灵耀之苦,因此人军纪败坏,手下劫掠成性,官兵和百姓们只要一见他的旗号,无不逃之夭夭,都称之为“饿狼军”。唐代宗之后痛定思痛,终于想到了马遂,遂让他率河阳军前去会一会饿狼军,马遂才一出战,之前气焰极度嚣张的饿狼军就被打得找不着北,李灵耀这才感到后悔,急忙向当时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求助,田承嗣垂涎汴州之地,下令其侄田悦立即率精兵二万人增援李灵耀,双方合兵一处,重新与马遂交战。马遂以一敌二,全无惧意,他见敌军仗着人多势众有轻敌之心,接下来索性连战车都没带,仅凭麾下的四千骑兵,就出其不意的对两部立足未稳的敌军展开了偷袭。李灵耀哪想到之前一直靠战车阵取胜的马遂竟然改打骑兵战术了,他再次一败涂地不说,就连前来增援的田悦也被他拖累,险些全军覆没。经过此役,马遂威望剧增,一下子跻身为超一流名将之列,与禁军大将李晟、关西大将浑瑊,合称为唐德宗时期三大名将(也称唐朝中期三大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