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曲环等人追着吐蕃、南诏大军穷追猛打的同时,四千神策军正在李晟的带领下于大渡河一线紧急修筑防御工事—他此来黎州,之所以行踪隐蔽,十几万敌军竟无一人察觉,只因他在出兵之前,就通过朝中熟悉西川地形的官员之口获知了一条特殊的密道—“漏天道”。何为漏天?顾名思义,在西川西部边缘,有一地气候迥异,常年下雨,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觉得这里的天仿佛被鬼神凿了个大窟窿似的,故将此地命名为漏天(在今四川省雅安市,也称“雨城”)。也正是因为雨水多的缘故,漏天方圆数百里之内到处是森林,野兽频繁出没。在唐朝时期,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没有大熊猫多,所以当李晟带着神策军冒险进入这条险道之后,他和部下就从此失踪了,等到他再度出现时,他已来到了黎州境内的三座城堡之下(漏天、黎州二地仅相距两百多里)。事实证明,李晟的冒险是值得的,这是一次可媲美“邓艾偷渡阴平”的伟大奇袭行动,驻守在三座城堡之内的南诏士兵还没反应得过来发生了什么,他们看守的粮仓已被精锐的神策军逐一攻占。夺取敌军的粮草之后,李晟没时间庆祝,因为他明白:吐蕃、南诏联军一旦得知三座城堡沦陷,定会第一时间回师争夺,能否抢在他们抵达之前修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将直接决定此战的最终胜败。
在李晟的监督下,数日之内,不止三座城堡皆被唐军重新加固,另有一条漫长的木栅防线也沿着大渡河北岸打造得成,藉此,唐军斩断了敌军通往南诏国的唯一途径。吐蕃、南诏大军好不容易甩开曲环等人的追兵逃至黎州后,立即被眼前的场景吓得目瞪口呆—唐军夺取我们的粮仓也就罢了,他们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封锁大渡河,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李晟在战前说过:他要全歼此次入侵西川的十几万敌军,否则他不能放心回朝。
从性格上看,李晟和大唐的缔造者唐太宗极为相似,这二人平日里都是谦谦君子,但一到战场上,他俩就会化身为敌人的噩梦。由于李晟一向装束另类,吐蕃、南诏两军主将一眼就认出了他,知道此人不仅是“万人敌”,还有过“杀降”的前科(定秦堡之战)。这时眼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这二人和部下又筋疲力尽,饥寒交加,于是战也不是,降也不是,只得带着部下逃往附近的一处山谷暂作休整。李晟要的就是这个,他等十几万敌军悉数进入山谷之后,随即又派兵将该山谷的所有出口牢牢堵死。吐蕃、南诏将士见状后悔不迭,之后几日,他们十几万人一直努力向外突围,唐军则在李晟的监督下,占据山谷四周高地,用弓弩一刻不停地射杀他们…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结果也自然没有悬念,十日之内,因攀岩摔死、中箭而死的吐蕃、南诏士兵便达八九万人,剩下的无力再战,只得留在谷中苟延残喘。十日之后,正当幸存的士兵也以为他们必死无疑时,李晟突然大发慈悲,下令唐军解除对他们的封锁,并派兵越过大渡河,护送包括两军主将在内的数百人前往南诏国都。神策军众将不解,问李晟道:“将军先前说要将他们全部歼灭,这时眼看大功告成,为何又改变主意?”
李晟冷笑一声,说道:“你等道我是仁慈么,非也—不放一些人回去,谁替我宣扬十几万敌军横尸谷中、一朝覆没的惨状。我倒要看看,今后哪个不长眼的还敢觊觎我大唐的领土!”
如李晟所料,此战之后,吐蕃、南诏两国“闻李色变”,哪怕是襁褓中的婴儿,一听说“李晟来了”,都被吓得不敢啼哭。尤其可笑的是,吐蕃国一战损失了十万大军,这些人明明是死于唐军之手,其赞普却畏惧李晟心狠手辣,竟不敢找唐军复仇,而是迁怒于当初怂恿他一道发兵攻打西川的南贑hong王,但凡南诏国滞留在吐蕃国的使者都被他下令斩首。南贑hong王异牟寻因为此事,日夜担心吐蕃会发兵来攻,鉴于太和城城墙已旧,不利坚守,他被迫发动国人在太和城以北重新修筑了一座更大、更坚固的都城,史称:羊苴咩城。
这座名字怪异的城池,便是大理古城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