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经过洛阳之战,李光弼对仆固怀恩的背叛深恶痛绝,只是碍于仆固怀恩之前一直表现良好,论战功仅次于他和郭子仪,李光弼不能杀他,又不想再与此人合作,于是在回到朝中之后主动请求辞去朔方节度使之职。唐肃宗自知有愧于李光弼,恰好东南八道的义军与叛军勾结,一直无人平定,唐肃宗遂改任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河南尹,让他总领东南八道节度使,共同平定东南之乱。

李光弼到河南后,仅凭借数千太原旧部,先击败浙东义军首领袁晁,接着又攻占许州(在今河南省许昌市),生擒了驻军此地的燕军将领李春,然后又在宋州、衢州等地连续打败燕军和义军,短短数月之内,四战四捷,东南八道旋即平定。八道境内的节度使们畏惧李光弼威名,之前屡屡拒绝朝廷征召的他们急忙亲自入朝请罪。唐肃宗大喜,下诏进封李光弼为临淮郡王,令其出镇临淮。

有李光弼出马,大唐东南暂时稳住了,但这时北方又出了乱子。朔方、河东两大军事重地原先分别为郭子仪、王思礼掌管,一向太平无事。但随着郭子仪被朝廷免职,王思礼又在不久前去世,这两地的士兵无大将统辖,日渐骄纵,竟然闹起了兵变,接替郭子仪、王思礼的前往朔方、河东担任守将的李国贞、邓景山等人相继被杀。唐肃宗担心这两地的军队被燕军收为己用,不得不再次启用郭子仪,封之为汾阳王,总领朔方、河东等四镇节度使,令他立即前往朔方、河东,平息当地的兵变。

郭子仪到朔方后,其昔日下属王元振率守军庄重出迎,跪拜郭子仪道:“恭喜元帅,您终于官复原职了。”郭子仪责问他兵变之事,王元振邀功道:“若非我等杀了李国贞,陛下岂会让元帅重新出山?属下们这么做,实为替元帅着想!”郭子仪没想到这些属下闹兵变,原因竟是为了逼朝廷归还自己兵权,怒不可遏道:“糊涂,我年近七旬,贵为宰相,本就该在家颐养天年。你等为了一己之私,擅自杀害朝廷命官,倘若叛军趁机来攻,那可如何是好!”他当场下令,将王元振等参与兵变的四十余人全部斩首。王元振临行前苦苦哀求元帅饶命,郭子仪不为所动。不久,参与谋杀邓景山的河东军将领数十人也因私自杀害上级之罪一律问斩,朔方、河东等地也旋即平定。

唐肃宗希望能亲眼看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夙愿终究未能实现,公元762年五月,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父子二人于同月内先后驾崩,唐肃宗长子,之前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主持收复两京之战的李豫随后登基继位,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登上皇位后,继承先帝遗志,将短期内平定安史之乱作为首要工作。就整体形势来看,有李光弼坐镇东南,郭子仪坐镇朔方、河东,大唐已对以洛阳为中心的史朝义形成了战略包围,但要将燕国的势力一举剪除,却仍显实力不够,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大唐没有足够的兵力。洛阳之战后,长期与叛军战斗在第一线的朔方军遭到重创,至今尚未恢复元气,李光弼更因此负气去了东南,无意再接手朔方军主帅之职。唐代宗与百官商议,觉得唯有把郭子仪从朔方召回,让他重整朔方军,方有击败史朝义的可能。

这一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官员的支持,确实,李光弼不在的情况下,让郭子仪重新执掌朔方军帅印毫无疑问是最稳妥的。然而,鱼朝恩又一次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在他看来,朝廷非但不能归还郭子仪兵权,还得立即将他重新罢免,施以软禁,因为此人在朔方军中的威望实在太高了—高到他的部下为了逼迫朝廷让他出山,竟敢私自杀害地方节度使的地步。所以一旦重新启用他,朔方军今后只会唯郭子仪之令是从,更加不会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还别说,鱼朝恩这次的见解倒是有一点道理,虽然郭子仪对大唐的忠诚可鉴日月,但他那些昔日下属的忠诚谁敢保证,万一他们之中再出个王元振怎么办?加上唐代宗毕竟才刚刚登基,羽翼未丰,也不敢一上台就得罪这位掌握着上万禁军的大太监,唐肃宗只得问他道:“莫非你有更好的策略?”

鱼朝恩显然有备而来,不假思索地答道:“陛下忘了您是怎么收复两京的了吗,没有兵马,我军可以向回纥人借兵。只要得回纥人相助,打败正陷入内乱的叛军易如反掌。”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