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冀这个奸人,若他日让我擒住,一定将其碎尸万段!”李光弼闻讯,气得破口大骂。他早知道许叔冀靠不住,所以才亲自跑去安慰他,只需他坚守半个月。哪知这么个小目标许叔冀都不能完成,而且他自己投降也就罢了,竟然还唆使其部下带着城池、士兵一起投降叛军,如今本是唐军主场的汴州突然变成了燕军的主场,且史思明一下子得了数万生力军,他之前制定的决战策略再是精妙,也只好作废。
“元帅,这下怎么办,我军还去汴州与史思明决战吗?”仆固怀恩等人见李光弼听闻汴州沦陷后眉头紧锁,呆立在原地半天不动,一个个也是六神无主,等着他的指示。
许久之后,李光弼长叹一口气道:“汴州不能去了,与叛军交战之策得重新拟定,传我军令,全军立刻返回大营!”
数万唐军于是集体掉头,又随李光弼返回了洛阳军营。回营之后,李光弼派出数队哨探,让他们前往汴州一带打探燕军接下来的动向。经哨探回报,李光弼最担心的事儿发生了—燕军占领汴州后,见唐军未前来交战,史思明为逼李光弼动身,派出半数燕军在许叔冀等人的带领下,攻略江淮等地,杀戮甚重。
自从大唐光复河南以来,江淮各州郡因威胁解除,防备力量极为薄弱,当地守将苦盼李光弼前来营救,结果却见他走到半路又匆匆退回洛阳军营,气愤之下,纷纷上表弹劾李光弼。唐肃宗不知实情的原委,只是听说产粮重地江淮遭燕军袭击,李光弼又畏惧敌势,不敢与史思明决战,急得眼珠子都红了,他派人责问李光弼道:“将军不是号称史思明的克星吗,为何此次瞻前顾后,迟迟不与之交手。若你不敢出兵,就请将兵权立即交出,朕御驾亲征亦可!”
皇帝发怒了,后果非常严重,但李光弼明白:如果他真的为了避嫌让出兵权,不但辜负了郭子仪指定他接手朔方军的一片苦心,更会让叛军从此有恃无恐,破坏力更大—毕竟唐肃宗的军事水平有目共睹,真让他御驾亲征,朔方军很可能全得给他陪葬。
“唉,看来必须得尽快化解陛下的猜疑哪!”李光弼遥想到当初高仙芝、哥舒翰等人违抗君命的后果,肩上的压力愈发大了。可是…在汴州已失的情况下,仍主动前往该地与史思明决战,亦是白白送死,恰好中了对方的下怀。李光弼郁闷地发现:许叔冀这一降,几乎给他出了个无解的难题—打,是不能和史思明打的;可不打的话,皇帝苦苦相逼,甚至出言威胁,更不成。
“有没有办法,让史思明主动离开汴州,率军前来洛阳与我军交手,在洛阳附近开战,我才有必胜的把握!”好个李光弼,果然是军事天才,最终竟然真让他找到了那道无解的难题的答案—可以打,但不能在汴州打。不过李光弼的兴奋只维持了短短一瞬,因为他又想到了一个新问题:叛军眼看就要全面占领江淮,夺取大唐的产粮基地,凭什么放着唾手可得的好处不要,主动前来洛阳和他打一场结果难料的战争。
“嗯,是了…没有足够诱人的诱饵,史思明是个精明人,他是绝不会上当的。”李光弼想到这里,突然拍案而起。他行走如飞地走出大帐,下令仆固怀恩等众将立即前来见他。
等众将到齐后,李光弼问他们:“如今叛军横行关东,许叔冀等人已降。朝廷为收复失地,勒令我等与史思明尽快决战,可叛军的兵力是我军数倍之多,你等可有对策?”众将面面相觑之后,陆续提出他们想出的策略,有人主张按预定计划前往汴州与史思明交手,有人主张可舍弃汴州,力保江淮,还有人主张退守潼关,暂避燕军锋芒。前两种言论李光弼听后不置可否,直到他听了第三种观点,即放弃整个关东,重新退守潼关,不禁勃然大怒。他斥责陈述该建议的将领道:“我军历时数年,牺牲了无数将士,方才收复关东五百里失地;而如今,竟有人主张无故放弃这一切,说此话的人,可斩!”
提出该建议的将领,名叫韦陟,他畏惧李光弼治军严厉,法不容情,一向对这位新来的元帅又敬又怕。今日见他气势汹汹地说要斩了自己,吓得急忙匍匐在地,竭力分辨道:“元帅错怪属下了,属下之前跟随郭老将军从凤翔一直打到洛阳,亲眼目睹两军将士前赴后继,寸土必争,岂会不知关东之地光复不易?但元帅也应该知道,眼下叛军正在攻打江淮,若江淮失陷,其后果甚至比敌军重新夺取洛阳更加严重。洛阳失守后,我军可以凭借江淮运来的钱粮再一次将其收复,而江淮若失,我军用何物前往收复?所以,属下才主张放弃洛阳,退守潼关,史思明若知我军集体撤离洛阳,他朝思暮想的东京变成了一座空城,必会下令停止对江淮的攻击,转而率军进驻洛阳,因为只有在洛阳称帝,身为反贼的他才能摆脱伪帝的骂名。”
李光弼耐心地听完这一席话,脸色渐渐由阴转晴,最终,李光弼笑着说道:“看来韦将军的策略也并非一无是处,没错,要想让史思明停止攻打江淮,除非我军将东京拱手相让—也只有这个诱饵,才能引得起他的兴趣。不过,我军无须放弃整个关东,稍稍后撤一些,把洛阳城腾出来给他进驻也就是了…”分析到这里,李光弼环顾众将,大声说道:“各位将军,上前听令!”
“属下在!”仆固怀恩等人见李光弼紧锁了多日的眉头重新舒开,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奕奕,显然是他又有了击败燕军的妙策,无不大喜。李光弼随后令手下捧上地图,将地图摊开,手指上面的一个小点道:“若仅仅是放弃洛阳,我仍担心史思明垂涎繁华的江淮宝地,不肯前来与我军过招;但如果我军撤离洛阳之后,将下一站的军营设在这里,那史思明就一定会带齐所有士兵前来。诸位请看,此地名为河阳,境内有三座城池,一城位于黄河以北,一城位于黄河以南,还有一城位于黄河中央,凭借浮桥与其余两城相通。我军进驻该地之后,要北上随时可北上,要南下随时可南下,加上有浮桥的便利,我军士兵北上南下皆无须依赖渡船,十分方便快捷。等我军到河阳后,史思明胆敢不来的话,呵呵,那本元帅就把我军主力悉数派至河北,作势欲进攻范阳,史思明一来欲在洛阳称帝,二来担心其巢穴有失,至多几日,他就会乖乖在洛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