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一出,即使其他大臣不相信史思明会真投降,也不得不三缄其口。唯有李光弼公然力挺张镐,他冒着被降职的风险,再谏唐肃宗道:“臣与史思明交锋多次,论对他的了解,相信无人可以胜过在下。张镐说的没错,史思明是不可能真心归降朝廷的,不久后必叛!”
张镐说史思明会反,唐肃宗可以无视,但李光弼说史思明会反,唐肃宗不敢不信。因为李光弼确实是最了解他夙敌史思明的人,他说史思明会反,那就一定会反。唐肃宗犹豫许久,单独召见李光弼,问道:“那依你之见,怎样行事,才能让除掉史思明,让河北彻底平定?”
“如果能陛下授予微臣十万大军,臣数月之内就能献其首级于朝堂之上。”
“有更好的计策吗,将军是知道的,之前为了光复两京,将士们大战多场,人人疲惫不堪;而且河南百姓久经战乱,朕已允许部分州县暂时免去赋税,以休养生息,一时也无法替将军筹备足够的远征物资哪。”
李光弼想了一会儿,说道:“臣还有一计,史思明共有七个儿子,陛下可将他们一并授予官职。史思明不敢亲自前来京城领赏,也担心他的儿子们一旦到了京城会成为人质,必会让乌承恩再次代替他前来,届时,陛下可策反乌承恩,让他见机行事,替朝廷刺杀史思明。众所周知,乌承恩不但是史思明部下,更是其心腹,史思明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死于此人之手。”
“如果乌承恩忠于史思明,拒绝与朝廷合作,那又该怎么办?
“很简单,只要陛下答应乌承恩,待他除掉史思明之后,就由他接任河北节度使一职。乌承恩一定会喜而领命。”
唐肃宗依计行事,乌承恩很快就来了,唐肃宗将李光弼的计谋透露给他,希望他能助朝廷刺杀史思明。不出李光弼所料,乌承恩开始还有些顾忌,但得皇帝随后告知,只要史思明一死,自己就能取代他担任河北节度使。乌承恩顿时欢喜得连连叩头,表示愿意替朝廷除去国贼。双方商议已定,李光弼又拟定了一份叛贼名单,该名单上的人物以史思明为首,都是朝廷迫切希望能除掉的叛军主要将领,一旦史思明死了,名单上的人乌承恩不用向朝廷汇报,可直接处死(有点类似于美军印刷的扑克牌)。
乌承恩小心地将这份名单收好,藏在行囊深处,然后手捧着朝廷授予史思明儿子官职的委任状返回河北,给史思明过目。史思明哪里会知道乌承恩已被朝廷策反,喜滋滋地将旨意收下,不疑有诈。但没几日,乌承恩便因行事不密,渐渐露出了马脚—有叛军将领暗禀史思明道:“乌承恩此次从长安归来后,突然变得神神秘秘,足不出户。我等从他府邸前经过时,还隐约能听见他的府中有打斗声,莫非他是在训练死士,欲行刺大王?”
“哦,有这等事?”史思明眼珠子转了几圈,笑道:“这不可能,本王与乌承恩情同兄弟,其他人或许会对我不利,只有他是绝不会背叛我的。”
“可是大王…”
“你退下吧。”
过了几日,那叛军将领又有了新发现,来向史思明密报:“属下昨夜巡视军营时,发现有一男子身穿妇人的衣服,鬼鬼祟祟地出没于各个军帐。我怕打草惊蛇,待那怪人走后,方去询问军帐中的士兵,那人是谁,与你等交谈了些什么。士兵们道:那人是乌承恩,他问我等愿不愿意去他府上效劳。大王,这下您相信了吧,乌承恩一定和朝廷达成了阴谋,否则他招募那么多士兵做什么?”
眼看乌承恩叛变的证据越来越多,孰料史思明与上次一样,只是淡淡一笑,说本王知道了,此事便没了下文。乌承恩那边也担心夜长梦多,既知有人已开始怀疑自己,便打算尽快动手。他有一爱子,生得体格健壮,颇为勇猛,恰好从外归来,当夜,乌承恩便心事重重的在床上将他与朝廷的密谋告诉了他的儿子。乌承恩之子听后大惊,提醒父亲道:“万一让史思明知悉,这可是杀头的大罪!而且是满门抄斩!”
“是啊,为父此刻心中也忐忑不安。不过,只要杀了史思明,我就是河北节度使了,富贵险中求嘛…”
父子二人说着说着,突然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住口不说了,刹那间,整间屋子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因为他俩清楚地看见:就在方才,从床底下蹑手蹑脚爬出来两个黑衣人,这两个黑衣人趁他父子俩一时反应不过来,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出了屋子,一眨眼就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