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再说洛阳方面,安庆绪听闻安守忠大败,西京失守,急忙与严庄商议对策。严庄分析道:“郭子仪、李嗣业皆绝世名将,朔方军、陌刀军皆天下劲旅,加上他们又请得回纥精兵相助,依臣之见,陛下如果执意坚守洛阳,结局定然和安守忠一样,不如尽早率军退往河北,从而保全实力。”

安庆绪之前一向对严庄言听计从,但这次他舍不得放弃富庶的东京,遂授予严庄十余万大军,令他主动出击,拦截唐军西进。严庄率军离开洛阳后,与从长安逃归的叛军将领张通儒在陕州(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相遇,二人兵马相加起来,恰好有十五万人。严庄观察过陕州地势,见该州境内有两座高山,一南一北,南边的当地人称之为南山,北边的当地人称之为北山,两山之中有一条山谷,唐军要想前往洛阳,必须打该山谷经过。

“嗯,这块战场的地形,倒与当初先帝用伏兵之计打败哥舒翰的那块战场颇有些相似。那我军就在这里扎营吧。”严庄与张通儒商议之后,定下计策:严庄率燕军主力驻守南山,张通儒另率一万余人驻守北山,如果郭子仪等人到后,贸然地闯入那条山谷,燕军就封锁山谷出口,然后居高临下发起攻击,让哥舒翰的悲剧再次上演。

严庄等人在山上设伏后没过几日,同样人数多达十五万的大唐联军终于浩浩荡荡地来了。让严庄失望的是,郭子仪吸取了之前哥舒翰的教训,他在率军通过山谷之前,分别派李嗣业和叶护世子带兵侦查南山和北山。这么一来,燕军的伏兵很快暴露,郭子仪得二将回报:“叛军的主力大多集中于南山,北山之上,只有张通儒带着万余士兵在镇守。”郭子仪待查清燕军的兵力分布,随即下令唐军攻打张通儒,顺利将之击败,占领了北山。

严庄见伏兵之计失败,又使一计,他分出数万士兵,让他们在南山北麓背山结阵,向唐军发起挑战。唐军哨兵将这一情况报告于李豫、郭子仪,郭子仪对李豫道:“此乃步步为营之计,如果我军不下山迎战,敌军便会步步紧逼,若让他们封锁了我军下山的所有途径,控制了山下的所有水源,则我军危矣。”

“老元帅既能看穿敌军的计策,想必也定有办法破解了?”

“破解的办法是有,但又得有劳叶护世子了。”郭子仪一想到唐肃宗和叶护世子签订的那个秘密协议就头大,可偏偏要收复洛阳,还真少不得回纥人的相助。他想了好一会儿,才召叶护世子近前,嘱咐他道:“待会我军下山迎战,若旗开得胜,从南山前来挑战的敌军必会退回山上。倘若我军停止追击,他们不久后又会再次前来,所以要彻底打败他们,我军主力必须迎难而上,继续向山上仰攻,鉴于双方人数相当,叛军又提前占据地利,我军要想从正面打败他们几无可能。所以老夫想拜托世子殿下,你带着所部兵马,尽快绕至南山的背面,等到我军与敌军展开大战之时,你和部下就从敌军背后登上山顶,偷袭他们的营地。叛军一旦发现大营失守,又见我军有奇兵从他们背后从天而降,一定会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届时你我二人合力击之,定能再次大胜。”

叶护世子欣然领命,待他走后,郭子仪令李嗣业率陌刀军当先下山迎战敌军。经过香积寺之战,李嗣业的陌刀军这时已名震天下,尤其是张通儒等与陌刀军交过手的燕军将领,对其更是产生了心理阴影。和郭子仪预想的一样,李嗣业方一出战,在山麓下结阵的燕军就纷纷向山上溃逃。

随后,十余万唐军主力也陆续进抵南山北麓,并着手布置进攻的阵形。山上的严庄见了这一幕,忍不住瞪大了双眼:“怎么,难道唐军打算强行登上山来与我军交战不成?”

没错,郭子仪就是这么想的。他之前攻克长安之后,虽有一些缴获,但后勤保障与背靠着洛阳的严庄还是不能比,所以他打算速战速决,继上一战几乎全歼长安守军之后,再发动一场大战,这次争取全歼燕国的洛阳守军—安庆绪手中的可用之兵基本都交到严庄手里了,只要啃下这支军队,洛阳便是一座空城。

有了李嗣业和叶护世子的加入,郭子仪手中多了两张王牌,这也是他敢于在地形对唐军严重不利的前提下发动这场大战的底气。根据其指示,回纥军已事先接到了绝密任务,离开了战场;此役承担攻坚任务的,依然是李嗣业的陌刀军。我们知道,陌刀军的名号,是根据他们手中的特殊武器“陌刀”命名的,其实说起来,这种武器虽然被称之为刀,其实更像是刀、剑、枪(或长矛)的综合体—刀、剑、枪,也是古代战争中士兵最常用的三种近战武器,且各有优点,刀适用于混战,剑适用于刺杀,枪适用于冲锋。至于其他诸如戟、槊、铁鞭等等,多是由这三种武器衍化而生。

自魏晋以来,由于马镫的普及,骑兵在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最适用于快速冲锋的枪和长矛也成了最炙手可热的武器,故常言道:“枪乃百兵之王,其他各器难敌”,唐军装备最多的武器也一直是枪和长矛。而 “陌刀军”之所以会在唐朝出现,是因为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参加的战争大多发生在境外,尤其是西域(这里指的是包括中亚在内的广义上的西域)。西域不同于中原,这里的环境非常复杂,地形忽高忽低,气候忽冷忽热,为了与吐蕃王朝、阿拉伯帝国两大西方强国争霸,镇守西域的唐军经常要在高山上作战,要在盆地中作战,要在树林中作战,要在沙漠中作战,所以,唐军大将以高仙芝、夫蒙灵察(羌族人,曾任唐安西四镇节度使)等人为代表,皆上奏朝廷,建议组建一支能在任何地形作战的特种步兵,他们所用的武器,当不拘泥于地形,不受制于环境,既可长,也可短,既可冲锋,亦可混战。正是这么苛刻的要求,催生出了陌刀这种“万金油”武器—细看该武器的前端,两侧皆有刃,像一把长剑;与普通长剑不同的是,该长剑并不以轻灵见长,而是比刀还笨重,其剑身极厚,长度达一米多,重量更达十五斤左右(唐朝的十五斤,约等于今天的二十斤),攻击敌人的方式也多是劈砍攻击,故称之为刀。陌刀军出征时,士兵们就将这把沉重的大刀悬在腰间,若在山林、峡谷等局促的地形作战,这就是他们的武器;另在他们背后,每人还背着一根长度接近两米的枣木棒。这根枣木棒做啥用的呢?对了,加长用的,若交战的地点是在平原、高原之上,适合发动大规模冲锋,陌刀军将士们就会把背后的枣木棒解下来,与大刀组装在一起,如此一来,他们手持的武器一下子长度增加了一倍不止,变成了长达三米的长矛。这种长矛组装、拆解方便,既锋利且坚固,冲锋时打乱敌阵是一把好手,混战时可以拆下木棒当刀挥砍,万一与大规模的敌军骑兵遭遇,还能临时结成长矛方阵,以步制骑。

除了手中的武器可长可短,陌刀军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他们的盔甲极厚,同样重达十几斤。也正为此,不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的壮士不能入选,毕竟陌刀军是步兵,普通人根本无法随身携带几十斤的装备长途跋涉。高仙芝的成名之战“小勃律之战”,李嗣业以其副将身份,带着数千陌刀军光来回步行就走了上万里,且期间顶霜带雪,走得大多是山路。

由于该军士兵战力非凡,加上武器的威力加持,与他们交手的敌军后果往往非常悲惨。用史书的原话形容:人马俱碎。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