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战后,张巡向唐军将士们解释了他为何第一次与尹子奇交锋选择坚守,第二战却选择主动出击的原因:“叛军之前曾试图合围雍丘,幸得我军途径睢阳渠,成功绕过了他们的封锁线;此次他们进攻睢阳,我军若长期坚守不出,他们必效仿之前的策略,用大军将睢阳城四面封锁。所以,我军不但要做好防御,还要择机主动出击,如此,才能不让他们的封锁之计得逞。”说到这,张巡对南霁云道:“趁着敌军再次撤退,你立即代我出城,去求外援—哪怕请不来援军,能借来些粮食也是好的,我军要守住睢阳,最大的隐患就是粮食,其次才是兵力。”

此时,李巨已经回到关中,贺兰敬明成为了大唐河南战场的最高统帅。按照朝廷的指示,贺兰敬明将治所设在临淮(在今江苏省泗洪县);至于彭城重地,则由另外两位唐朝官员许叔冀、尚衡负责镇守。南霁云得令后,策马奔赴临淮,当面陈述了睢阳之战的惨烈状况,向贺兰敬明借兵、借粮。贺兰敬明当然知道睢阳城当着南北水路要冲,此地一旦失守,关中和江淮的联系便会被叛军截断。于是他爽快地向南霁云许诺:“本将军这便增派数千人带着粮草前往睢阳助战。“南霁云再三感谢,然后返回复命。

南霁云走后,贺兰敬明正要召集下属,令他们挑选精兵数千,尽快奔赴睢阳。念头一动,又突然想到:“张巡守城的能力,堪称冠绝天下,之前仅凭数千人,就足足与令狐潮大战了一年,期间未尝一败;此次他已有许远相助,我若再增援他兵马、粮草,他一定能打败尹子奇,这样一来,日后平叛成功,回朝述职时,他的功劳必位居第一,而我身为主帅,功劳反倒在其之下…而且,现任彭城守将许叔冀曾和我一样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我俩素来与我不和。前日有人向我密保,此人已暗中降了叛军,不知是真是假,万一这个消息无误,我派出增援睢阳的军队,北上时必须打彭城经过,许叔冀若趁机将我的军队吞并,那可如何是好?”

贺兰敬明犹豫了许久,最后长叹一口气,中止了增援睢阳的打算。

睢阳方面,张巡等人对贺兰敬明的毁约行为一无所知,既得他承诺出兵相助,以为他定会如期派援军前来。结果整整等了数月,临淮的唐军无一人北上,粮食也未送来一粒;尹子奇那边,却又得了数万胡人援兵和大量的粮草,再次将睢阳城包围。尹子奇经过三战三败,已完全信服令狐潮的观点—不管是攻城,还是野战,他都不是张巡的对手;要打败张巡,唯有一计可行,那就是围而不攻,将其困死城中。秉着这一战术思想,该年五月,叛军抵达睢阳后,分兵占据城外的各处险要,大肆修筑营地,张巡数次下书挑战,尹子奇皆不为所动。据尹子奇观察,在睢阳的城北,有一大片麦田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他不缺粮食,但唐军缺,为防这批粮食被唐军得到,他下令燕军尽早把这片麦田收割。

且说先前李巨还在彭城时,睢阳太守许远就作出了精准的判断:燕军为了夺取江淮,他日必会出动大军围攻睢阳,所以他提前派人到处收购粮食,城中囤积的粮食最多时达六万石,足够四千守军食用一年。哪知李巨得知此事后,勒令许远将睢阳的存粮分出一半,接济濮阳、济阴二郡,许远当时坚决反对,但无奈李巨以主帅的身份再三派人催促,他不得不含泪将辛苦囤积的粮食送出去一半。结果,濮阳、济阴二郡的守将笑纳了许远送来的粮食,不久后都投降了尹子奇;更兼张巡所部三千人来到睢阳相助守城,他们也要吃粮,城中的粮食一下子只够守军吃三四个月—到这时,睢阳保卫战打了已快有半年,城中早已粮尽,将士们每日只能喝一顿稀粥,其余两餐,都要靠啃树皮,吃草根充饥。他们把希望全寄托在城外的那片麦田上,故一听说尹子奇抢先动手,正带着士兵们在收割麦子,所有士兵都急得两眼通红,纷纷建议张巡出战,以争夺麦田。张巡与众将分析道:“即便夺回麦田,也只能缓解一时之困,要想一劳永逸地赢得此战,唯有杀了尹子奇。只要他一死,十几万叛军群龙无首,至少半年之内,他们不会再南下侵犯。雷万春、南霁云,上前听令!”

“末将在!“

“待会交战,我与许大人率半数士兵负责守城;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你二人,前往麦田进攻敌军,杀死尹子奇的重任,就交给你俩了!”

雷万春、南霁云对视了一眼,目光虽然坚毅,却略带犹豫地说道:“可是将军,我俩之前的确与尹子奇交战多次,却从未看清楚他到底长什么模样,麦田那儿足足有数万敌军,我俩根本不认识谁是尹子奇啊…“

“放心,不用你二人费劲寻找,叛军自然会主动告诉你俩谁是尹子奇,你二人听着,与敌军相遇之后,可如此行事…”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