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谈话结束后仅过数日,燕国升任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全权指挥接下来燕军攻打江淮的战事。之前承担这一任务的令狐潮由于久战无功,降为尹子奇的副手,同时充当尹子奇副将的,还有杨朝宗、李庭望、李怀忠等人。
尹子奇、令狐潮当初构画的“大封锁之计”,也随着这道任命终于得以施展。经安庆绪、严庄调度,在河南地区现有的兵力基础上,再加授尹子奇五万燕军,如此,尹子奇初当大任,帐下便拥有了整整十万军队。
尹子奇上任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大手笔:他把十万大军分成了三部,一部由令狐潮率领,进驻雍丘以北的杞州城,以防止张巡向北逃亡;一部由自己率领,攻打位于雍丘以东,当时仍在唐军控制之下的济阴、鲁郡、东平三地,从而切断张巡逃往东方之路;第三部兵马,由杨朝宗率领,让他前往攻打雍丘以南的宁陵—这也是“大封锁之计”最紧要的一步。因为张巡见敌军大肆封锁雍丘,最佳的应对方法就是逃亡睢阳与许远汇合,而从雍丘前往睢阳,间于两城之间的宁陵城是其必经之路。杨朝宗只要抢在张巡之前把宁陵攻占,基本上就能提前判定张巡和手下数千唐军的死刑。
尹子奇分工完毕,三部燕军随即按照以上部署分头展开行动。很快,令狐潮就以杞州为中心建成了上百里连营,完成了对雍丘城以北的全面封锁;尹子奇身为主帅,依仗优势兵力,也兵不血刃的降服了济阴、鲁郡、东平三郡,完成了对雍丘城以东的全面封锁;杨朝宗得知消息,生怕落于人后,立即带着尹子奇授予他的二十员战将、两万兵马,昼夜兼程向宁陵进发。
公元756年十二月下旬,杨朝宗所部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宁陵城西北,眼前的场景让他大吃一惊—之前一直坚守在雍丘寸步不离的张巡和他手下数千士兵,不知为何竟主动放弃了雍丘,突然在此地出现;而且不止是张巡,睢阳太守许远也来了,他带来的兵力与张巡相仿,也是三千人左右。杨朝宗目睹两部唐军在他面前会师,一时不知是该战,还是该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朝宗最终决定暂时停止前进,先在城外构筑大营,将该情况禀报于尹子奇再说。
结果就在杨朝宗因情况有变,犹豫不决的当口,张巡、许远二部唐军已在城外迅速布置好了大战阵形。许远欲亲自出战,张巡止住他道:“待燕军主力来到,许大人再上阵杀敌未迟;区区两万敌寇,雷万春、南霁云二将足以应付。”
说罢,张巡一声令下,雷万春、南霁云二将各率一千人出战,半个时辰之后,二将回报张巡道:“敌军战死者已达上千人,其军心已乱,而我军士兵虽伤亡寥寥,无奈他们手中的武器皆为镇守雍丘时仓促打造,现刀口都已卷刃,不堪使用,所以特地带他们回来更换兵器。”张巡微微颔首,将自己的佩剑赠予雷万春,在他身旁,许远也将自己的佩剑赠予南霁云,又下令从睢阳赶来助战的士兵将手中武器借给张巡部下使用—与张巡临时弃笔从戎,部下都是民兵出身不同,许远久守睢阳,部下清一色是大唐正规军,他们的武器也皆打造精良。雷万春、南霁云等人更换过武器,再次向燕军阵地发起了冲锋,战至当日黄昏时,两千唐军已经累计杀敌达数千人,而唐军己方的伤亡不足一百。杨朝宗没想到百闻不如一见,张巡一手训练出来的数千民兵战斗力竟然恐怖如斯,趁着天色已经暗淡,杨朝宗只求张巡督战了整整一日,能见好就收,下令收兵回营,他也好带着部下趁夜逃遁。哪知张巡丝毫不顾念交战的双方都疲困已极,紧接着又让人打起火把,下令雷万春、南霁云二将继续夜战。
这一命令,彻底击溃了杨朝宗和他手下燕军的心理防线,幸存的燕军士兵到这时才终于明白令狐潮为何碰上张巡,无一胜绩—对面的士兵哪是血肉之躯,他们的身体根本就是用铁铸就的,这样的军队能打败他们才怪了!于是,上万燕军抑制不住恐惧,纷纷抛下主将杨朝宗,朝着宁陵城东北方向逃去—因为他们在前来宁陵城的途中,已知该城的西北方向被睢水阻隔,此路不通,故选择朝相反的方向逃亡。哪知他们逃了好一阵,集体傻眼了,想不到宁陵城的东北方向同样也有一条大河,名叫汳水(古时也称汴水),此河连同睢水,恰似两条西北
—西南走向的平行线,将宁陵城置于其中。不多时,雷万春、南霁云二将带着追兵杀到,见敌军全部蜷缩在汳水河边,一时逃无可逃,他们没有丝毫心慈手软,利用火把的照耀,他俩厉声命令手下士兵:“把这些叛军全部杀光!”
宁陵之战结束,除了杨朝宗本人侥幸脱险,他所率的两万士兵一半被唐军斩首,另一半葬身于汳水河中,大量的燕� 尸体顺着汳水倾流而下,连绵上百里不绝,以至于惊动了驻守彭城的李巨。李巨得知张巡又一次立下了歼敌两万人的赫赫战功后,忙上奏朝廷,讲述了发生在他辖地境内的这一场惊天大战。唐肃宗也是大感振奋,之后不久,唐肃宗正式下诏:晋升张巡为大唐河南节度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