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又一夜过去,翌日清晨,令狐潮带齐所有部下,前来接收城池。

来之前他就想好了:昨日是他留给张巡的最后一次逃生机会,如果对方还不识趣,还想负隅顽抗的话,他这次一定要让张巡明白自己的厉害。

令狐潮的确已找到了战胜张巡的办法—是的,雍丘守军已被张巡训练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靠正面强攻燕军难以取胜,但是,如果换个思路,燕军从此改进攻为围困,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别忘了,张巡作战的武器、物资、粮食,全都靠“借”,只要他围而不攻,谨守防守,同时拒绝听信张巡的任何花言巧语,那张巡就是再有通天的本事也使不出来了。

抱着这一想法,当令狐潮看到他的“老朋友”果然又欺骗了他,依然坚守在雍丘城楼上时,令狐潮这次没有再气急败坏。他冷笑一声,吩咐手下一众副将道:“按照昨夜商定的计划,你等各率千余士兵分头占据城池的各个方向,然后在城外深掘壕沟,设置木栅,断绝城内通往城外的一切途径。我要让张巡这次想逃都逃不了!”

副将们都觉得令狐将军这次总算聪明了一回,早就该用这个方法对付张巡了嘛,咱们的士兵战斗力虽然不如他们,但咱们有的是武器和粮草,只要把他成功困在城内,至多一两个月,几千唐军就得全部饿死。

说干就干,副将们各自带兵选好位置,便开始在城外奋力挖土。就在这时,只见正对着令狐潮所在位置的这一侧城门突然打开了,紧接着城门冲出来一小队骑兵—总计只有三十骑。列阵于令狐潮身边的上千名燕军不知道这一小队唐军骑兵出城想干什么,一个个看得愣神,直到他们发现这些人手持武器,直奔令狐潮而来,方才齐声惊呼道:“不好,他们要偷袭令狐将军,快拦住他们!”上千名燕军遂纷纷手持武器上前,与三十骑唐军战作一处,令狐潮知道张巡手下士兵个个勇悍无比,对此也不敢怠慢,慌忙策马逃往后军。三十骑唐军见令狐潮不见了踪影,也不恋战,他们出战之前是发过誓的,如果不能带回一员燕军将领的首级,不但战马要上缴,还要让其他没有获得战马的唐军耻笑—既然杀不了令狐潮,那就去杀其他燕军将领好了,副将也是将,将他们的首级交给张巡也算作数。

其他燕军将领正督促士兵们在挖壕沟呢,冷不防一队唐军骑兵如旋风般杀来,而且对方只杀将领,不杀士兵,片刻之间,就有十四员燕军将领人头落地。成功完成“杀将一人”任务的骑兵如释重负,其他没完成该任务的骑兵仍在四处寻找盔甲显眼的燕军将领,期间有上百名燕军士兵只因打扮得精致了些,长得威猛了些而被唐军误杀。幸存的燕军将领得知此事,哪还敢继续遵照令狐潮的命令实施围城战术,纷纷四散而逃,其中逃得最快的是最高将领令狐潮本人,他一口气向北逃了五六十里地,直到进入陈留,才敢回头看一眼…

燕军又一次被张巡打得大败,虽然此战阵亡的人数不多,但多是令狐潮军中的重要人物,而且令狐潮好不容易才重新修建起来的几座营地,又被张巡全部占领,其中遗留的兵器、木料和粮食,又够唐军支撑好几个月。而张巡此战动用的全部资源,则仅仅是三十名士兵和三十匹马—马还是借了令狐潮的。

如果说之前几战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那么这一战,已证明张巡的用兵才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夸张的说,他就是唐军之中的“在世诸葛”。一时间,河南各地军民都在称颂张巡,之前已投降叛军的他们,如今又看到希望,纷纷涌向雍丘与张巡会合。雍丘守军士气大振,觉得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帮助,雍丘城更加稳如泰山,坚不可摧。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其后不久,张巡就与帐下众将商议,打算放弃雍丘。

原因很简单,燕军确实已找到了对付他们的办法,这次成功打退燕军的封锁,其实有侥幸成分;下一次他们卷土重来,准备工作一定会做得更严密,那时想要全身而退就没这么容易了。

再说令狐潮虽然屡战屡败,燕国朝廷却始终对他信任无比,兵打光了派援军,粮用完了送粮草,就是要把背叛大唐的令狐潮塑造成为一个“弃暗投明”的典型。令狐潮逃至陈留后不久,燕国朝廷又再次派将领李庭望等人带着两万援军前来助战。令狐潮感激之余,倾尽毕生才学,上疏献策道:“在末将看来,张巡虽然只是一介书生,但他的智谋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实为千古以来少有的名将,足以和郭子仪、李光弼媲美。更可怕的是,张巡之前与我军对战时,每次使用的计策都是他个人独创,兵书上从无相关记载,所以我军也根本无从设防,以致一败再败。经末将痛定思痛,认为要打败张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动用举国之力,将他四面封锁,围困于牢笼之中,迫使他因饥渴而死—如今他所镇守的雍丘城,西为睢水,北为杞州(在今河南省杞县北),东为济阴(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南为宁陵(在今河南省宁陵县)。朝廷若能派出三路大军,同时占据杞州、济阴、宁陵,则雍丘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便被悉数隔断;等合围之势已成,我军各路兵马互为犄角,长期围而不攻,张巡求战而不能,自然得不到任何缴获,他又没有外援,届时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往睢阳与许远会合。我军等他南逃之时,只需再陈设一支伏兵于宁陵、睢阳之间,定能一战生擒此人!”

上次的“小封锁之计”失败后,令狐潮根据自己长期与张巡战斗的经验,又拟定了一套“大封锁之计”。上次他计划封锁的只是雍丘一座城池,而这次,他打算把整个雍丘方圆一百里之内的土地全部封锁。这么大手笔,饶是戎马一生,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安禄山听后,也是悚然动容(此时安禄山已经患病,距离被杀还有数月,所以安庆绪尚未称帝。上文对这一错误已备注修正。)经和严庄等人讨论,安禄山并没有急着作决定—他们不否认这一策略威力极大,确实能置张巡于死地;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和区区几千民兵,燕国如此兴师动众,真的值得吗?

要知道,令狐潮提出该策略时,他只是纸上谈兵。一会儿这里安排一路兵马,一会儿那里安排一路兵马,过会儿还要燕国再派一支伏兵…可这些兵马,以及这些兵马出动所需的钱粮都不用令狐潮承担,真正为此买单的,是大燕国。安禄山等人大致算了一笔账:如果真的按令狐潮的提议,打造一套以雍丘为中心,方圆百里的巨大口袋阵来绞杀张巡,之前已派出的燕军不算,还要至少再出动十万大军,如此一来,本来只是次要战场的河南战场,燕国最终投入的兵力甚至比关中、河北两大主要战场还多,这岂非是本末倒置?

再说了,即便如令狐潮所愿,生擒张巡,或者杀了张巡又能如何,大唐少了他,难道天就塌了?毕竟张巡至今还只是一个七品县令,这样的芝麻官,大唐多如牛毛;比起他,燕国更想要生擒的是唐肃宗、郭子仪、李光弼这三个人。

于是这事就被长期搁置了下来,直到这一年年末,安禄山已病得下不了床榻之际,有一员大将入朝,向燕国太子安庆绪和宰相严庄描述了他在南方征战时亲眼目睹的场景:

“大量的货船,满载粮食和布帛,正通过长江、淮水,以及联通南北的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而去。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凤翔以此为资,又能组建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了。”

“如今北方穷苦荒僻,骸骨遍野,但江淮以南却市井如常,殷富如初。我军要彻底打败唐军,唯有先下江淮,此举不但能斩断南方通往北方的漕运,让唐朝君臣无重组军队之资,亦能方便我河南大军就地取食,免去千里运粮之苦。”

这位燕军将领,名叫尹子奇,是安庆绪的亲信,时任燕国陈留节度使。之前令狐潮战败逃至陈留,尹子奇曾与他相处多日,期间二人仔细研究了该如何打败张巡。令狐潮之前上奏的那套“大封锁之计”,尹子奇也有一份功劳。

安庆绪、严庄听后,问尹子奇道:“可是令狐潮等人已在河南大战了一年,至今尚未拿下雍丘。连一座淮北小城都攻克不了,又谈何拿下整个江淮呢?”

“那是因为朝廷一直没有果断使用令狐潮之前提出的策略,只要如他所言,大燕动用举国之力征战雍丘,拔掉这根心头刺,那时,整个江淮地区便能轻易一举荡平。”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