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史思明下令燕军将城外的壕沟填平,然后令高秀岩与所部士兵率先出战,从太原城东展开进攻。高秀岩去后,史思明密令其他两员副将蔡希德、牛庭介道:“趁着高秀岩将唐军主力绊在城东,你二人率军前往城南,由该方向攻城。”蔡希德、牛庭介得了命令,也带着手下士兵去了。这时,史思明才对自己帐下的士兵道:“其实前三路兵马,皆为虚招,本元帅此计,是为声东击西,待到城东、城南都发生交战之时,城西一定空虚,我军另由城西发起进攻。”
由于燕军人数足足有十万之众,高秀岩、蔡希德、牛庭介等人虽然所率的都是偏师,只负责牵制,城东、城南的战斗都进行得如火如荼。又过了一会儿,史思明算算时机差不多了,这才带着燕军之中最精锐的一队士兵秘密来到城西。未等他下令发起进攻,城头一员大将朗声笑道:“好一个声东击西之计,史思明,你用兵的水平比之先前确实长进不少,可惜的是,你的对手是我李光弼!此计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我。”史思明抬头一看,果然李光弼已在城西提前等着他前来,史思明惊愕之下,佯装撤退,然后带着士兵绕了一个大圈,又去了城北。等他赶到时,李光弼也几乎同时赶到—为了应付史思明的声东击西之计,李光弼此战提前把五千唐军拆分成五部,由四员副将各率一千人,分别镇守东、南、西、北各处,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一千兵马充当救火队员,史思明的主力到哪,他就跟着去哪。这一次交锋,两军整整鏖战了一个多月,因李光弼治军严格,即使叛军没有进攻的地方,他都不忘吩咐巡逻的士兵小心警惕,燕军始终未能找到太原城防守的漏洞,史思明的第二计也宣告失败。
更祸不单行的是,由于燕军昼夜交替,四面攻城达三十余日,各种攻城器械损耗严重,在交战期间,史思明派三千士兵返回河北,让他们负责将一批攻城器械运至前线,结果这事不知怎么也让李光弼察觉到了,他令部将慕容溢、张奉璋带着数百人在途中设伏,成功将三千叛军全部击杀,并焚毁了他们运来的全部器械。
这事很符合李光弼的作风,之前的九门之战李光弼也用过这一招。只是有件事史思明一直没想通:太原城被燕军围得水泄不通,各个方向都同时在激烈交战,慕容溢、张奉璋等人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他眼皮子底下溜出城的呢?
想不明白了吧,没关系,答案马上揭晓。
叛军困顿城下日久,逐渐失去耐心,一日,有一小队叛军见李光弼从他们面前巡视经过,忍不住破口大骂。李光弼大怒,咆哮道:“去把那些骂我的人抓来,全部杀掉!”
这话传到城外,叛军哈哈大笑:“李光弼,你有种的话就派人出城来抓我们!”
这些人一边大笑,一边对着城墙上的守军指手画脚。过了好一会儿,城门依然牢牢紧闭着,但同时,一件惊悚的事儿发生了。
那些骂李光弼的叛军士兵突然全部失踪,而且是在一瞬间凭空消失。
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不但他们人不见了,就连他们的武器、盔甲也没有留下。
此事实在太过诡异,终于惊动了史思明,待史思明急匆匆赶到时,更加离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刚才失踪的那些人全部到了城墙上,正哭爹叫娘地哀求李光弼饶他们一命。李光弼不为所动,当着城外正在围观的叛军的面,示意刀斧手行刑。
片刻之后,十几个叛军的人头从城墙上扔了下来,无一幸免。
随着这起“恐怖绑架事件”的发生,之前慕容溢、张奉璋等人在城门始终紧闭的情况下,却能在数百里外伏击燕军的答案终于揭晓—巍峨的太原城,看起来与过去一个世纪一样,依旧矗立在坚实的大地之上;然而,直到这时史思明才明白:在太原城的下方,其实还有一座“城池”。
—地下城。
这座“地下城”,是李光弼利用之前一个多月的时间,刚派人挖掘出来的,施工者,依旧是那些擅长在黑暗中劳作的钱工。他们凭借常年在地下采矿的经验,已在太原城的下方打造了一条庞大的、四通八达的地道系统,更夸张的是,每一条地道之上,钱工们还都做了标记“地道一”“地道二”“地道三”…从而一一对应地表以上的地理位置。
譬如说,刚才辱骂李光弼的十几名叛军恰好站在“地道十一”的中央位置,他们只要从该地道的中央位置继续往上挖,就能准确地破土而出,把那些叛军拉入地道。又譬如说,慕容溢、张奉璋等人奉命出城伏击敌军,他们只需要途径“地道十六”,就能从地下远远绕开燕军的阵地,直接在太原城的郊外出现。
这才是真正的“地道战”—无论挖掘的规模、还是标记的准确度,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过李光弼在令人挖掘地道时,确实引鉴了许多地道战高手留下的宝贵经验,尤其是高欢发明的用木柱撑起地道的妙法,这也是太原城地下几乎被挖空,各处城墙却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根据手中现有的资源,采取最合理的战法,能真正实现这一点的名将实在太少了,李光弼不愧是大唐最璀璨的将星之一。给他数千弓弩手,他设计出了“四线轮射阵法”;给他数千矿工,他随即就发明了“地道战”。遇上这样的神仙级对手,同为名将的史思明是何其不幸。
于是,自从第一次“绑架事件”发生,十万燕军的噩梦降临了。各位将领每晚都要派人反复清点自己的士兵们人数,不但要计算战死的人数,还要计算出失踪的人数。两军交战时,有的叛军士兵正对着城头放箭,突然脚下一沉,人没了…有的小军官正在对手下士兵训话,突然脚下一沉,人没了…更夸张的是,有时一排士兵正爬着云梯准备登城进攻,突然云梯下面一沉,整根云梯包括云梯上的一排士兵,全都没了…
这些失踪的人,最后速途同归,都会出现在太原城墙上,然后当着其他叛军的面,被唐军逐个砍下首级。
如此恐怖的地道战法,严重挫伤了燕军的士气,以至于叛军们放箭之时,他们的目光都不是对准城墙上的唐军,而是全神贯注地看着脚下;爬云梯时,哪怕唐军的刀剑已砍到了面前,叛军们不闻不顾,仍在提心吊胆地看着地面。如此一来,被史思明派去攻城的士兵,无异于去送死,唐军杀掉他们,就和杀鸡、杀鱼一样的简单!
不行,不能这样打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别说十万人,就算来一百万人也拿不下太原城。史思明为了克制唐军的地道战法,冥思苦想了许多日,最后他下令:全军暂停进攻,先在城外堆建数座土山再说。
用土山对付地道,确实是个好主意,燕军居高临下站在山上放箭,唐军的地道总不能一直挖到山顶。听到这个命令,燕军上下如释重负,随即收起云梯,全力堆建土山,经过多日的辛勤劳作,在太原城外,陆续出现了几座高度超越城墙的小型土山。然而,没等这些土山派上用场,只听“轰”“轰”的几声巨响,几座土山和土山上的士兵又全没了…
别忘了,唐军这次挖掘的地道不是普通的地道,其规模类似“地下城”。叛军在地面上堆土山的同时,唐军算准位置,也在地下继续深挖地道,土山高一丈,他们就把地道挖深两丈,一边挖掘,一边不断用越来越长的木柱把地表强行撑起,等到完工之后,钱工们把那些木柱全部点上火,然后从地道中悉数撤出;等一会儿,整座土山和土山上的士兵就会全部坠落至地下,摔得七荤八素,唐军士兵只要带上绳子过来捆人就行。
史思明没想到唐军的地道挖的如此之深,竟然能把整座小山都吞没进去!他一再受挫,精神已经趋于崩溃:“这…”这时,他突然见太原城头赫然挂起了白旗,紧接着,有一名唐军士兵来到城外,说有李将军的亲笔书信在此。
史思明颤颤巍巍地接过书信一看,信上只有寥寥几个大字。
“城中没粮了,我决定开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