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泌二人的这番对话,史称“彭原论策”(唐肃宗当时正在灵武附近的彭原县巡视),是李泌在唐军形势最艰难的时候,为唐肃宗制定的反败为胜之法。此时,唐军除了郭子仪、李光弼二将所率的军队,其余将士几乎全部丧身于陈涛斜之战;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王师大败,仍受朝廷掌控的地区也变得支离破碎,有一突厥人名叫阿史那从礼,趁乱唆使塞外的胡人大举入关,欲劫持唐天子,重建突厥帝国。在这样混乱的形势下,李泌告诉皇帝:我们只要控制住三地,就能打败叛军,尽快平定安史之乱。
这三地,即是:凤翔、河东、太原。
唐肃宗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决定暂停收复两京的计划,先将以上三处根据地牢牢占住再说。同样是根据李泌的分工,由唐肃宗亲自坐镇凤翔,郭子仪进据河东,李光弼则负责镇守太原。
君臣三人,很快带着三支军队向三地进发,其中唐肃宗和李光弼都很顺利,唯有郭子仪在前往河东途中,与阿史那从礼所率的数万胡人军队展开了激战,因朔方军大多未参与陈涛斜之战,主力尚存,郭子仪最终成功地击败了阿史那从礼,肃清了突厥人在中原的势力。
三处根据地建设好后,李泌三策之中的第二策逐渐发挥效用,三支军队在唐肃宗、郭子仪、李光弼的指挥下,频繁出动唐军袭扰河北和关中地区,让史思明、安守忠等人苦不堪言;待叛军集合大军,欲反击之时,袭扰的唐军便迅速撤走,从不恋战。安禄山虽然眼盲了,心却没瞎,他听得各地战报,知道定是有高人给唐肃宗出了主意,想先用游击战术拖垮叛军,然而再发动致命一击。破解这一战术的方法自然有,安禄山下令史思明、安守忠:采用釜底抽薪之策,直接攻入唐军的辖地,尽快从他们手中夺取凤翔、河东、太原三处军镇,只要唐军失去了根据地,他们的袭扰之策自然便无法施展。
这事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身为帝师,也是唐肃宗第一智囊的李泌显然在选择根据地时,就提前想好了保住根据地的对策。唐肃宗自己手中的军队虽然不多,但他所在的凤翔郡,背靠河西、陇右、安西等军镇,安守忠一旦围攻该地,河陇、安西,甚至驻守西域的唐军很快就会赶来勤王,而且安守忠最主要的职责是镇守长安,在唐军隔三差五前来袭扰的情况下,他也不敢置西京于不顾,长期在外征战;河东的郭子仪老成持重,又手握朔方军主力,在三部唐军之中实力最强大,叛军上下皆不敢惹;相比之下,也只有镇守太原的李光弼兵力不足一万,又无强援,算是个软柿子,勉强可以捏一捏。
—那就以太原为突破口吧!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为了破解李泌的“彭原论策”,从而中止唐军的袭扰,太原之战爆发。因此战发生在春季,史称“春太原之战”。
“老朋友”李光弼和史思明又见面了,在二人之前的交锋中,李光弼至今保持着骄人的记录—全胜。但这并不能说明史思明完全不会打仗,恰恰相反,连李泌都承认史思明是安禄山帐下的第一号猛人。因为史思明至今也同样保持着一个记录—只要对手不是李光弼,他的战绩也是全胜。
话说半年前,随着哥舒翰惨败被俘,长安沦陷,郭子仪、李光弼被迫从河北撤军,前往灵武护驾。但二人撤军之时,并未打算就此放弃既得的战果,经郭子仪、李光弼磋商,最终由刘正臣率军一万镇守平卢,王俌率军一万镇守常山,颜真卿率军一万二千镇守平原,乌承恩率军五万镇守信都,李系率军一万镇守饶阳…总之,最能征善战的朔方军虽然撤出了河北,但以上将领凭借就地招募的义军,以及从叛军手中解救下来的官兵,仍对史思明布下了天罗地网。
结果,史思明只用了三个多月,就一一击败了以上五位将领,又连下河间、景城、清河、乐安、博平等地,轻松收复了被郭子仪、李光弼二将攻占的全部失地。这还不算,史思明接着又令部将高秀岩攻占了大同,蔡希德攻占了上党,成功将叛军势力渗透入山西境内。太原之战爆发之前,史思明已对太原城形成东、南、北三面包围之势,且兵力十倍于李光弼。
饶是如此,有了之前的教训,史思明仍然非常惧怕李光弼,因为李光弼之前与之作战,有一套战法几乎无解,即“步兵方阵”加“弓弩阵”,这套中远结合、威力奇大的阵法让史思明吃尽了苦头。然而这一次,据可靠消息来报,李光弼前往太原上任时,仅带了数千骑兵,那些擅长“四线轮射”的弓弩兵并未随他一道前来。
“那我还怕李光弼作甚,太原城唾手可得。待拿下此城之后,我挥师向西,朔方、河陇,也将一鼓而下!”
史思明并没有说大话,李光弼虽然一直是史思明的克星,但这次,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过于悬殊—叛军的情报很准确:李光弼帐下的兵力不但不足一万人,其中还只有数千人可算是真正的士兵;其余的人,他们虽然穿着戎装,但他们真正的身份是:钱工。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李光弼其他的军队呢,为何没有随他一道前往太原?
答案是:留在唐肃宗身边,充当护驾之用了。
没办法,房琯把唐肃宗的老本都赔光了,郭子仪、李光弼不慷慨解囊的话,唐肃宗又成了光杆司令。谁让皇帝最大呢,李将军,委屈您了!
而那些钱工,说白了,就是矿工。太原以北有铜矿,这些人常年在山中作业,开采铜矿用以铸造铜钱。李光弼到太原之后,一纸令下,把这些钱工全召入军中,这才凑齐了近一万人。这些钱工生平从未打过仗,听说李将军要让他们相助对战强大的史思明,人人魂飞魄散—封常清的悲惨经历已证明,用未经操练的人与叛军交战,无异于送死。李光弼安抚他们道:“放心,我仅凭数千精兵就足以应敌,并未打算把你们派上战场。本将军问你们一件事,烧砖会不会?”
钱工们一听不要他们上阵打仗,这才暗松一口气,忙一个个点头道:“烧砖小的们都会。”
“那好,先给本将军烧一百万块砖,立即行动!”
一百万块砖不是小数目,好在这些钱工们常年采矿铸钱,手脚非常麻利,加上烧砖和冶矿的原理有许多相近之处(都需要取土和高温),只用了一个月,钱工们日夜劳作,利用从城外掘来的土,便已烧制出数十万块砖头。正当他们准备再接再厉烧制剩下的一半砖头时,只听城外金戈铁马,军号齐鸣,十万燕军黑压压地从四面八方围拢而来。
史思明的大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