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别看李亨当了皇帝,但初登大位的他,心情只能用“惊弓之鸟”来形容。原因很简单:他不是唯一的皇帝,却是眼下唯一的“光杆司令”皇帝。

另外两位皇帝,已经逃入蜀地的唐玄宗仍是名义上天下的主宰,他在哪,勤王的军队就去哪。虽然唐玄宗和李亨是亲生父子,成都和灵武之间又相隔数千里,不会来讨伐他,但万一他还惦记着李亨主谋了“马嵬兵变”,杀死了他的爱妃,颁布檄文,号令天下人讨伐这个擅自称帝的“不孝子”,李亨就完了;另一位伪皇帝、真胖子安禄山则是眼下最强大的诸侯,拿下长安之后,他掌握了大唐国库、武库,招兵买马更是轻而易举。他若这时派兵前来攻打灵武,李亨根本无力招架。

于是,唐肃宗李亨称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赶赴成都,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以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第二件事是急召郭子仪、李光弼前来护驾;第三件事是嘱咐手下:咱们称帝的事儿得偷偷摸摸的来,至少在能够和安禄山正面抗衡之前,得先设法瞒着他。

接下来的事儿,让李亨喜出望外。唐玄宗得知他称帝的消息后,只说了一句话。

“太子做得对啊,朕的确早就该退位让贤了,但他身为天子,岂能无传国玉玺呢?”

说罢,唐玄宗让两位官员韦见素、房琯立即带着传国玉玺前往灵武,拜见新任大唐皇帝,自己则在成都宣布退位。

唐玄宗当然没有遗忘他和唐肃宗之间的过节,但眼下最最要紧的事,是打败叛军,收复两京,让天下百姓重迎和平盛世。这几件事年迈的他做不到,李亨却可以!

与传国玉玺一并交到李亨手中的,还有一封册书(册封的诏书),总之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李亨这个皇帝是合法的。

这两件东西对唐肃宗而言无异于及时雨,首先,各地勤王的军队就不会去成都了,从此灵武的朝廷才是真正的大唐朝廷;其次,接下来的收复两京之战,战端未开,他在道义上已稳占上风。于是,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了解过来龙去脉,纷纷赶来灵武拜见新任皇帝;另有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太师李弼的后人,名叫李泌,此人早年曾担任过李亨的老师,被世人誉为神童,有经天纬地之才,因厌恶杨国忠,李泌之前遁入山林数年,如今得知唐玄宗禅位,亦前来灵武与唐肃宗相会。再加上侥幸从潼关逃回的王思礼,河西猛将李嗣业,郭子仪属下、铁勒人仆固怀恩…一时间,小小的灵武城风云际会,天下豪杰蜂拥赶来。

灵武城如此热闹,就算唐肃宗想暂时瞒着安禄山,也根本瞒不住,不过令他意外的是,眼看着灵武的兵力从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再到十几万,安禄山自拿下长安之后,几个月过去了,却始终未有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似乎他造反造到这个程度,已然心满意足。

真相是如此吗?其实不然,安禄山很早就知道灵武冒出来一个新朝廷,他也知道这个新朝廷对他而言是个巨大的威胁,越早除掉越好,可是他想出兵,却力不从心。

也许是他恶事做得太多,受到天谴,打下长安不久,安禄山就双目失明,竟然瞎了。瞎了还不算,他之后又渐渐浑身长满了毒疮,跟怪物似的,被人轻轻一碰就疼得撕心裂肺。就这样,几个月前还全歼二十万唐军,呼风唤雨的安禄山一下子彻底成了废人,比浑身瘫痪的哥舒翰还惨。为了发泄目不能视,浑身毒疮的痛苦,脾气暴躁的安禄山唯一能做的只有打人—他出不了远门,打不了唐玄宗父子,就打自己的手下,其中,他的谋主(首席军师)、伪燕宰相严庄和贴身宦官李猪儿最惨,这二人因身份特殊,不得不每日与安禄山同处一室,安禄山失明之后性情大变,不管是谁,打骂由心,把严庄、李猪儿折磨得苦不堪言。严庄、李猪儿最后忍无可忍,干脆找到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商议:“陛下已经无法承担治国的重任了,我等何不联手把他杀了,由你来继任帝位。”

安庆绪性格懦弱,连说话都颠三倒四,未敢当即表态。但伪燕政权的内乱,已一触即发。

到该年十月,距离唐肃宗初登帝位已过去将近百日。他在李泌、郭子仪等人的协助下,于灵武境内打造旌旗,秣马厉兵,渐渐得二十万之众,唐军声势重振。这时,安禄山失明的消息传来,唐肃宗大喜,便准备下令立即反攻叛军,以收复两京。出兵之前,他询问李泌、郭子仪对此有何看法。

李泌、郭子仪一文一武,是唐肃宗的左膀右臂,也是非常得到天下人爱戴的两位大贤。唐肃宗为示恩宠,尊李泌为帝师,凡事多有请教,出则同车,止则同舆。又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与其长子,同一时期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广平王李豫(初名李俶,日后的唐代宗)共掌兵权。李泌、郭子仪得知唐肃宗要派兵反攻长安、洛阳,不约而同劝阻他道:“为今之计,陛下与其先取两京,不如还是按照当初的作战计划,先攻克范阳。范阳是叛军的大本营,叛军闻知该地告急,必然派兵相救,等到十几万叛军长途跋涉数千里从长安回到河北时,我军恰好以逸待劳,将其精兵一举攻灭,如此,则长安、洛阳、范阳皆可不战而下。而如果叛军不救范阳,那我军就轻易地拿下它,进而夺取整个河北,陛下须知,安禄山在长安时,其虽坐拥宝库,却无人为他耕种,也无人敢与之通商,其军粮物质仍要不断地从河北征调,一旦他失去了河北,长安、洛阳便成了两座孤城,同样是坐以待毙。所以,只要陛下坚持该策略,至多两年,天下将再无贼寇。”

唐肃宗本来觉得这二人的话倒是有些道理,结果末了一听:“什么,还要两年?朕这两年之内,都要继续呆在灵武?不行不行,这灵武算什么都城,朕要回长安,越快越好,哪怕只要一年时间,朕也等不及了。”

在此之前,李泌、郭子仪的建议,唐肃宗基本言听计从,但这次二人无论怎么劝,唐肃宗也听不进去了,他心心念念,一定要先打两京。李泌、郭子仪知道唐肃宗嫌弃灵武荒僻,也能理解他思念繁华故都的迫切心情,但这二人都深谙兵事,认为接下来先打两京取胜的概率只有五成—因为安禄山虽然眼瞎了,但他手下的二十万将士眼睛可没瞎,他们打败一代名将哥舒翰后,士气仍处于高昂状态,与之硬碰硬的较量,哪怕郭子仪、李光弼联手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河北战场,史思明虽然趁着郭子仪、李光弼撤军,又重新招募了大批的军队,但这些临时招募的士兵战斗力与攻克长安的那些叛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官兵先攻打范阳的话,二人斩钉截铁地认定,取胜的概率是十成,绝对万无一失。

李泌、郭子仪无法说服唐肃宗,又不敢打包票一定能收复两京,只好无奈地退下。唐肃宗也很郁闷—朕将你二人一位尊为帝师,一位封作天下兵马副元帅,给你俩二十万军队,打败同样是二十万军队的安禄山都做不到,你俩不是被人誉为“济世之才““世之名将”的吗,竟会害怕一个瞎子?正当他心烦意乱,在先打两京,还是先打范阳之间犹豫难决时,一位大臣突然毫无征兆地上疏请战,言辞铿锵地称:只要朝廷授予他十万军队,他挥师南下,不日就能一举光复两京,生擒贼首安禄山。

请战之人,乃是之前奉唐玄宗之命,前来授予唐肃宗的玉玺、册书的房琯。唐肃宗当时接见房琯时,见此人风采出众,仪表不俗,隐隐有贞观名相房玄龄的遗风(房琯是房玄龄家族的后裔),对他极有好感,便将他留在灵武,与李泌、郭子仪等人一起辅佐自己。房琯生平也一直将房玄龄作为自己的榜样,希望有朝一日能凭借自己的才学,让大唐得以复兴,再造盛世。因此经常言辞慷慨地上疏或者口述,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治国、治军观念,其中一些意见被唐肃宗采纳后,也确实效果不俗。

所以,唐肃宗见了房琯的奏疏后,心中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大喜道:“社稷之臣,当是如此!”他随即召房琯前来觐见,问他自信从何而来—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久经沙场,都不敢确保能收复两京,你为何能确定此战必胜?房琯傲然回道:“郭元帅虽然战功显赫,其胸中韬略却未必比得了微臣。陛下有所不知,微臣生平好读书,尤其是兵法,古之名将,诸如白起、李牧、韩信、卫青,他们的遗世之作,臣都用重金设法获得,常年研读。故臣虽是书生,心中却隐藏了百万精兵,无数种妙计,只是一直没机会施展而已。只需略微施展其中的一两招,就能让叛军大惊失色、一败涂地!”

“那你这次打算用哪一计迎战安禄山?”

“此计告诉陛下无妨,但为防泄露出去,让叛军提前有备,还望陛下发誓,此计绝不能让第三个人知情。”

“好,朕答应你!”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