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见叛军拿出了搏命的气势,郭子仪、李光弼皆是深谙兵法之人,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立即下令解除对博陵的包围,重新率军退回常山。史思明连得多支强援,帐下兵力又超出了官兵,他唯恐郭、李二人逃回朔方,一声令下,反过来带着十万叛军又追击官兵至常山。郭子仪见状,暗暗好笑,对李光弼道:“史思明仗着增加了兵力,竟敢轻视你我二人,我只担心他不追来,他既然来了,我就要让他的十万大军有来无回!”他之后下令,无论叛军如何搦战,唐军上下,任何人严禁出城厮杀;叛军强攻城池,就用李光弼所创的弓弩阵射退叛军。

史思明围攻常山多日,碍于唐军坚守不出,弓弩又着实厉害,只得改进攻为围困,试图耗死郭、李二人。如此过了一段时日,郭子仪算算时机差不多了,暗中嘱咐士兵作好决战准备,与之同时,他于一日下午,先派出五百骑兵出城挑战敌军。史思明见唐军前来挑战,出动数万军队前往击之,五百唐军出战之前已得郭子仪密令:“只许败,不许胜,但必须尽力战斗,绝不允许一触即溃”他们遵从命令,与敌军尽力大战一场,直到快被叛军合围时,才不得不丢盔弃甲逃回城中。史思明在后方观战,见状大喜,对牛庭介等人道:“得诸位将军鼎立相助,之前战无不胜的唐军,如今战心已怯。”牛庭介等人听后,也皆以为然,便有人劝史思明设宴庆功。史思明并未丧失理智,他知道白天战败的唐军只是一支小小的偏师,其主力尚未出战。他抚慰众将道:“此事不急,待取了常山之后,定如各位所愿。”

之后两日,一到下午,郭子仪就会派人前来挑战,和第一次一样,唐军每次出战的都是五百骑兵,每次都尽力而战;史思明每次应对的方法也一样,把牛庭介、蔡希德等人都派上阵,用主力对唐军进行回击,连续三战,全部大胜而归。叛军众将频繁与唐军厮杀,一来是疲惫,二来是有功,又纷纷央求史思明提前摆庆功宴。史思明搞不清郭子仪到底在玩弄什么名堂—说他是故意战败吧,不像,哪有人会让部下出来白白送死;说他是认真打却打输的吧,也不像,要不然他为何不多派些士兵出战,而是每次不多不少,只派出五百骑兵。最终,捱不过前来助战的各位将军们,史思明勉强同意了提前设庆功宴的请求,不过,他还是多长了个心眼,在营外布置了多个暗哨。唐军那边一有风吹草动,他便能及时得知军情。

当夜,叛军营中欢声一片,牛庭介、蔡希德等人就着篝火,纷纷举爵为史思明歌功颂德。不远处的常山城内,则是一片肃静,郭子仪召集全军,当众解释了他为何要故意连输三阵的缘由:“史思明虽是庸才,但前来助战他的军队,却是与我朔方军齐名的河北劲旅,故不用此计,不能确保完胜。经过之前三战,我仅用不到一千偏师,便诱使叛军数万主力连续大战了三日,叛军上下不得休息,人人疲惫不堪,其士气也已急坠到底,原先的敌强我弱,就此易势!今夜,所有将士集体出战,随我前往劫营。”

郭子仪颁布过命令,与李光弼各率一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来到城外。城外,有史思明设置的暗哨,他们见唐军突然大举出城,慌忙回营禀报。史思明大惊,急令众将停止宴会,各率麾下士兵迎战。众将人人疲乏,更兼好几人已经酒醉,及至唐军杀入营中,叛军众将尚在忙着寻找自己的武器、战马。眼看一场大败已不可避免,史思明当机立断,让全军舍弃大营,分头向东北方向逃亡,待到第二日天明,再重新集合。

还别说,史思明难得聪明了一回,这道命令,让叛军得以免遭全军覆没。大伙帅不顾将,将不顾兵,各顾各的逃亡了一整夜,到了第二日清晨,被打散的叛军在常山东北又重新聚集了起来,经史思明点算,仍有五万余人,其中安禄山派来增援的三万五千精兵更几乎完好无损。之后,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追来,见叛军主力尚在,果然不敢过分进逼。史思明趁机带领叛军且战且退,计划先撤回博陵,再作下一步打算。

郭子仪用兵真有意思,他见天已大亮,叛军又重整旗鼓,本来说好要决战的,突然又宣布不打了。之后,他见叛军往博陵方向走,他也下令唐军跟着叛军往博陵方向走;叛军若走得快,他也令唐军走快些;叛军若走得慢,他也令唐军走慢些;叛军若扎营驻军,他也同样令唐军停止前进。总之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如影随形,互相之间又始终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都朝着东北方向去了。

史思明发现身后跟着只“尾巴”,想了许多办法试图将官兵甩掉,总是不能如愿。史思明索性下令叛军集体转身,向唐军杀来;郭子仪不慌不忙地搬出李光弼,让他带几千人在前,用步兵阵加弓弩阵挡住敌军,自己则带着几万人在后就地挖掘壕沟,临时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阵地,然后唐军又深沟高垒,闭门不出。史思明拿郭子仪这一招毫无办法,只得垂头丧气地让叛军继续向博陵进发,才走了几里地,回头一看,得,郭子仪又带着大部队跟过来了…

两军这么走走停停,僵持了多日,眼看即将抵达博陵。在博陵以西有一座城池,名叫:恒阳(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恒阳城外有一山,史称:嘉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东)。史思明见此地地势险峻,心道:与唐军之间既然免不得一战,与其把战场设在博陵,不如就在此地决战。

想到这,他派人下战书给郭子仪,兼而责问对方为何一直跟踪自己;郭子仪的回书过了很久才送达—他等士兵们把壕沟再次挖好了,把营寨再次建好了,才答复史思明:不战。

史思明肺都快气炸了:“无论如何,这次必须分出个胜负!”他将手下士兵分成两队,前队手持大盾在前掩护,后队手持长矛、弓箭,正面强攻唐军营地,结果因郭子仪、李光弼守御有方,叛军再次冲击失败。郭子仪等叛军撤退,派出一队骑兵前往追击,仍是只有五百人。临行前,郭子仪嘱咐他们道:“此战,老夫送你等一句口令,你等可得牢牢记住了,那就是:‘敌来我退,敌去则追。’你们的作用是像影子一样,不断地袭扰他们,让他们不胜其烦,忍无可忍,至于能杀伤多少敌军,这并不重要。”

五百骑兵记下八字口令,依照郭老将军指示,如附骨之疽一样缠着叛军—史思明若不防备他们,他们就冲上去胡乱砍杀一阵;等到史思明反应过来,准备与他们交战时,他们早跑远了。之后史思明学乖了,跟郭子仪一样闭门不出,打算与官兵在城外相持,这五百骑兵见状也没闲着,他们每日清晨跑到叛军营前耀武扬威,傍晚跑到叛军营前吹奏军号,晚上还缺德地往叛军营地内丢火把…叛军众将逮他们又逮不着,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一个个吃不香,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常常被五百骑兵在睡梦中惊醒。长此以往,史思明等人逐渐面黄肌瘦、形如枯槁;别说人了,连战马都因频繁被惊动,累死了许多匹。

史思明这才发现,郭子仪似乎是比李光弼更可怕的对手,李光弼的阵法虽然厉害,但至少他会和你正面过招,就算败,也败得服气;这郭子仪最可恨之处在于,他总是偷偷摸摸地给你下黑手,你想和他光明磊落地打一仗都找不着机会。忍无可忍之下,该年五月末,史思明秘密照会手下众将:“所有人听着,营地不要了,粮食不要了,辎重也不要了,我们得把我军仅存的五万精锐安全带回博陵。若继续守在此地,无异于等死。”叛军众将早就受够了,对此毫无异议,又分头通知手下士兵:“今夜就逃,记得把无关紧要的东西都留下。”五百骑兵于一日夜间前来放火时,察觉情况有异:“今夜怎么没人出来救火?”他们返回唐军大营之后,忙将这一情况告知郭老将军,并问他:“追,还是不追?”

郭子仪手抚白须,笑道:“史思明不是要与我大战一场吗,老夫给他这个机会!传令三军,全线出击!”

第二日清晨,经过一夜急追,数万唐军在郭子仪、李光弼的率领下,成功在嘉山东麓堵住了正狼狈溃逃的叛军主力。叛军人困马乏,战意全无,之前的精锐之师,早已沦为嬴兵,故才与官兵乍一交手,就立刻溃不成军。唐军则大杀四方,如屠宰羔羊一般毫不费力地逐个砍下叛军的头颅,叛军总计才五万多人,此次嘉山之战,仅被斩首的就达四万级,另有一千余人被俘,若干人失踪,他们所乘的战马因四腿发软,也悉数被唐军缴获。史思明在混乱之中跌下马来,他马也不敢要了,独自一人披头散发,手持断枪,魂不守舍地终于徒步逃回了博陵。还没等他喘口气,只听城外鼓声大振,却是李光弼带着半数唐军紧随其后,也已兵临城下,即将发动攻城战。史思明扫视了一周城外的唐军,见郭子仪不在军中,如释重负之余,不免心中好奇,他忍不住对城下发问道:“李光弼,郭子仪人呢,那狡猾的老贼现在何处?”

“哦,他因范阳守军大多死于嘉山,现带着另外半数唐军,去攻打范阳去了。”

“…”史思明听后,颓然晕倒。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