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河北的盔甲事先都让安禄山带走了,但盾牌还是很多的,没几日,接到史思明命令,五千步兵从常山以东疾走赶来。常山是个大郡,辖下共有九县,其中在常山城以东有两座小县分别名为:藁城县(在今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县(在今石家庄市藁城区西北),距离常山城皆不到百里。史思明好不容易想到打败李光弼的办法,迫不及待想要复仇,前来助战的这五千步兵靠双腿赶路,还要扛着笨重的盾牌,日行一百多里已经很不容易,史思明却还是嫌他们走得太慢,一再派人前往催促。带领这队援军的将领来到九门县南郊之后,见手下士兵们连日赶路,个个都累得东倒西歪,也是心疼他们,遂下令:“今夜不走了,大伙儿休整一下。明日再加把劲,正午之前咱们就能与史大人的主力会合。”

士兵们听后,连声叫好,草草用过晚膳,各自睡去。待到第二日清晨,九门县南郊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千余骑兵来到这里。援军主将心想:根据之前的情报,李光弼手下都是步兵,所以这队骑兵定是史思明派来迎接他们的。于是他制止了正打算去盘问那些骑兵的手下,让他们继续埋锅造饭。叛军们刚把早餐煮熟,那队骑兵已冲到他们面前,手持长矛,见人便刺,五千步兵措不及防,更兼他们之前连续赶路,身心皆疲,不到半个时辰,竟然全军覆没。

连五千援军的面都没见着,就收到他们已被李光弼全歼的噩耗,史思明双目充血,咬碎钢牙,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同时他也在为一个问题纳闷:对啊,李光弼一匹马都没有,他哪来的骑兵?

想不明白是吧,这也不能全怪他,谁让人家李光弼是王忠嗣的学生,而他不是呢。说起来,王忠嗣确实是一代超级战神,他教授给部下的绝学实在太多了,就说这场突袭战,李光弼的用兵策略就又借鉴了王忠嗣生平的两大绝学:第一,严密监视敌军的一举一动,在情报上完胜对手;第二,用敌人的战马组建自己的骑兵,然后打败敌人。解释到这,相信朋友们已经知道李光弼的骑兵是怎么来的了,对了,他用上一战打败史思明俘获的战马临时组建了一支骑兵部队,然后实施迂回突袭,绕过史思明的阵地,全歼了史思明请来的援军。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之,光有伯乐没千里马也不行。很显然,王忠嗣是伯乐,他认定“唯有此人能继承他事业”的李光弼也确实是匹千里马。老师教的东西他不但全部学会了,还能次次举一反三,这才是水平!

另外,史思明拙劣的情报工作也帮了李光弼大忙,连他都知道盾牌阵能破解弓箭阵,李光弼会想不到?他竟然对此毫不设防,失策,失策。

眼看盾牌阵还没布起来就全没了,史思明被迫放弃短期内收复常山的想法,改为退守九门,重新征召援兵。他走之后,李光弼分兵攻略常山郡内其余各县,一月之内,含常山城在内,连下七座县城。但河北终究还是安禄山、史思明的地盘,才这么缓得一缓,史思明的第二波援军又到了,这次整整来了数万人,并成功地进驻九门、藁城二县。之后,两军各以常山、九门为基地,相持达四十余日,一方顾忌对方人多,一方顾忌对方计多,都不敢轻易出战。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史思明这次开始重视情报工作,经他重金悬赏,许多叛军自告奋勇前往常山充当细作,并很快送回了一个重要情报:因李光弼此次出战并未携战马前来,突然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常山城内马粮严重不足,城外又天寒地冻,无处可以放牧,所以,李光弼打算近期派一支部队返回朔方负责运送马粮。

好啊,终于找到李光弼的破绽了!史思明收到情报后,眼珠一转,已然有计。他派出数千轻骑兵,令他们埋伏在常山—井陉之间,若李光弼的运粮队经过,就对他们实施痛击;若李光弼率主力出战,则利用机动优势暂时撤回来,重新寻找设伏的机会。

这一招断绝粮道之计甚妙,饶是李光弼也吃了次小亏,他首批派往朔方运输马粮的数百士兵被史思明手下逮了个正着,杀得七零八落,由于运输马粮失败,唐军之前缴获的上千匹战马眼看就要饿死。李光弼心道:再派人回朔方运输马粮,就算运送成功也已来不及。只得改令手下就近打探,哪里有草地可以就近取草。几名骑兵走了一遭,回报他道:“常山和九门之间有一县,名叫石邑,该县境内仍有大片的枯草,可暂解战马缺食之急。”李光弼遂派出一千五百士兵,推着数百辆木车前往取草。唐军方才出城,便被叛军哨探发现,史思明一边暗喜自己的情报工作进步显著,一边急令在外设伏的那支骑兵前往追赶唐军。

率领这一千五百唐军的是李光弼副将,名叫张奉璋,他带着部队刚进入石邑境内,数千叛军骑兵从四面杀来。张奉璋临行前得李光弼授以密计,见状临危不乱,他令手下将木车连成一片,结成一个简易的圆形阵地。阵地布好之后,五百步兵手持长矛在前,其他人手持弓弩在后,在数百辆木车的保护下,再次祭出“步兵方阵”加“四线轮射阵法”。要说朔方军果然是一等一的精锐之师,若是让之前封常清手下的那些士兵来应对此战,只怕叛军把他们杀光了阵法还没布好;但张奉璋下达了布阵的命令之后,须臾之间,一千五百唐军把木车阵、长矛阵、弓弩阵,全部一一布就。叛军强攻了一阵,对李光弼设计的这套远近结合的阵法仍是无计可施,只得又丢下数百具尸首和数百匹战马泱泱退去。等他们走后,张奉璋令士兵们割取了枯草,分头装上木车,连带这次新缴获的几百匹战马一并运回了常山。

李光弼帐下的骑兵越来越多,对草料的需要也越来越大,仅过去一个多月,就将上次割回的枯草吃完了,李光弼再次令张奉璋率一千五百人去石邑取草。史思明得知此事,又急又怒,心想自己拥兵七八万人,若连这区区一千多官兵都奈何不得,还谈何打败李光弼。他将麾下精锐尽数交予河北猛将蔡希德,令他务必攻占石邑县,以断绝李光弼取草的源头。蔡希德到石邑县后,与张奉璋发生激战,张奉璋虽然凭借屡试不爽的阵法再次以弱胜强击败了叛军,守住石邑县并运回了草料,但其所率的一千五百人这次也损伤惨重,短期内无法再度出战。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四月,史思明得蔡希德回报,称常山守军为争夺草料元气大伤,仗着主场作战和人数优势,再次发兵五万余人进攻常山;得知李光弼身处险境,已收复云中、马邑二城的郭子仪急忙带着朔方军主力,于同一时期紧急驰援常山。郭子仪来得非常及时,叛军方才攻城数日,朔方军主力六万人已经赶到战场,成功与李光弼会师,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粮食和草料,唐军士气大振。史思明不防郭子仪突然从天而降,且官兵的总人数一下子反超了自己,慌忙撤下攻城的军队,重新退守九门。郭子仪、李光弼商议过后,追击叛军直抵九门,反倒将史思明包围起来,日夜攻打。史思明仅对付一个李光弼都够呛,哪顶得住郭子仪、李光弼两大名将联手。其副将蔡希德见势不妙,勉强守了几日,当先弃城而逃,剩下史思明一人独木难支,只得下令放弃九门,率残部逃亡赵郡。郭子仪、李光弼陈胜追击,一路追赶史思明至赵郡,唐军费时七日,轻松攻拔此城,史思明趁乱逃脱,又辗转逃往博陵(在今河北定州市)。

见官兵势如破竹,把叛军首领之一史思明打得抱头鼠窜,原先迫于形势,屈服于叛军淫威的河北军民大受鼓舞,纷纷携牛酒前往郭子仪、李光弼营中劳军。郭子仪、李光弼不约而同颁布军令道:“唐军上下,擅取百姓一物者,斩!”九门、赵郡二战,唐军斩获甚众,郭子仪、李光弼派人记点战利品,把原属于河北百姓的钱财、物品还是发还给百姓;又核实俘虏身份,释放了四千名被史思明强征,刚加入叛军不久的士兵。河北子民不想郭、李二将军纪严明、爱民如子到这等地步,无不欢天喜地,争先恐后要加入唐军。郭子仪、李光弼以六万朔方军足以平定叛乱为由,婉拒了百姓们的好意,百姓们仍不放弃,索性自发武装起来,或替官兵通风报信,或协助官兵追剿敌人的漏网之鱼,类似的“百姓游击队”不计其数。在他们的相助下,郭子仪、李光弼毫无后顾之忧的继续向叛军腹心进发,再次于博陵将史思明围困。

史思明担心安禄山怪罪,之前一直试图隐瞒战报,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得不派人去见安禄山,告知他河北的真实战况。安禄山仍在潼关与官兵苦苦对峙,得讯后大吃一惊,他担心后方不稳,被迫从前线分出两万精兵,令他们立即返回河北助战史思明;另外,在叛军大本营范阳,也尚有一万五千训练多年,盔甲俱全的精锐步骑一直未曾出战—这支军队是安禄山最后的一支精兵,也是他“压箱底”的本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动用。事到如今,安禄山听说河北之地已被官兵收复近半,连史思明都快被郭子仪、李光弼活捉了,哪还顾得了那么许多,他下令:该军由大将牛庭介率领,也立即驰援博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