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能在芸芸众生之中一口气选出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李晟四大名将,又仅凭一面之缘就识破安禄山的狼子野心,王忠嗣洞察人心的能力已臻于化境。董延光的心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不是顾忌董延光身后的那个人—皇帝唐玄宗,他压根连表面文章都不屑去做。目送着增援董延光的数万士兵浩浩荡荡地离开军营,王忠嗣转身返回军帐。帐前侍卫见他归来,小声禀报道:“将军,李光弼刚从前线返回,说有重大军情要与您当面商议。”

“李光弼?”王忠嗣皱了皱眉头,沉声道:“你等先退下吧。”

军帐内,一年前因功升任为河西兵马使、云麾将军的李光弼见过王忠嗣,慌忙上前施行军礼。他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嫡系部将,王忠嗣也没把他当外人,待打过照面,王忠嗣直截了当地问李光弼道:“你所说的重大军情,莫非与石堡城有关?”

李光弼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将军,大祸临头了,您怎的还如此沉着冷静。属下正因担心您不会真心助战董延光,特意过来查看,发现果然如此。将军,请听属下一言,您明明可以自己攻下石堡城,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抗旨不尊,此事已让陛下十分不满。而如今,陛下改令董延光指挥这一战,更是对您明确的警告—若您王忠嗣不能完全服从他,他大可任用其他将领,取您而代之,哪怕是像董延光这样的无名之辈…”

“这些我都知道。”王忠嗣打断了李光弼,问他:“那在你看来,我该如何化解陛下的猜忌?”

“事已至此,您不如全力协助董延光,确保打赢这一仗。虽然,这一件大功本该为将军所有,让董延光窃取我军奋战一年的成果,属下们都很不甘心,但要让陛下相信您的忠诚,这却是仅剩的办法。董延光如期攻克石堡城还好,如果他事先夸下海口,却不能拿下此城,回朝之后他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一定会千方百计诽谤您,将战败的原因完全归咎到您身上。另外,将军您功高盖世,这些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连续击败契丹、突厥、吐蕃三大强国,朝中嫉妒您战功的官员多如牛毛—比如李林甫,他们若再与董延光勾结,在陛下耳边煽风点火,后果不堪设想啊。”

王忠嗣沉默良久,才悠悠地叹了口气,直视李光弼道:“李将军,我有一事相问—你为何选择从军?”

“这…”李光弼不知王忠嗣为何突然抛出这个问题,欠了欠身子,恭敬答道:“当然是想和将军您一样,建立不世的功业,留芳名于后世了。”

王忠嗣欣慰地笑了:“我没有看走眼,你志向远大,确实是可造之才。”说到这,他神情逐渐严肃起来:“但我从军之时,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今日的战绩和威望。我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我要以战止战,让天下黎民远离战争,让大唐的所有邻国皆不敢兴兵入寇。经过半生的努力,这一切我终于实现了,只需保持现状,大唐将会迎来漫长的和平时期。但如果我一味遵从陛下的命令,出兵攻打石堡城,这一局面又将被打破…李将军,你了解石堡城的防御状况,此城建造在高山之上,崖壁陡立,险绝天下,吐蕃人称之为‘铁刃之城’,更何况现在通往山上的唯一通道已被守军自行塞断。无论是谁担任主将,想要拿下这座守军仅剩千人的城池,我军至少要牺牲数万精兵,这绝非耸人听闻!然后呢,我军孤注一掷地拿下该城,得到的土地不过方圆十里,杀死的敌军不过一千,对我大唐有何益处?安禄山若知我军元气大伤,趁机发动叛乱,我又用什么去抵挡他?一旦中原告急,我河西、陇右之兵定会回师勤王,那时吐蕃大举反攻,我又用什么去守卫广袤的吐谷浑故地?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我每当想到此处,都惊惧不安。退一步说,即便以上这些推测不会发生,我也绝不会为了取悦陛下一人,而让数万士兵白白赴死,我若因此保住了官位,又有何颜面去面对他们的父母妻儿?实不相瞒,我已作好了被革职为民的准备,但哪怕只做一介布衣百姓,我也绝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

“将军!”李光弼听到此处,即便是七尺男儿,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对于王忠嗣死活不肯攻打石堡城的原因,他作了无数种设想,没想到最根本的原因竟是如此纯粹。

—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天下太平。

作为情报战、经济战(收购战马削弱敌国)、外交战、奔袭战的集大成者,王忠嗣不止是李光弼的上级,也是他一直以来最景仰的老师,直到这一刻,李光弼才明白:他与老师的境界实在相差太远了。他再次恭敬地向王忠嗣行礼,然后悄然退下。一个月后,李光弼即被人告知:董延光兵败石堡城,回朝之后果然联合宰相李林甫等人,弹劾王忠嗣不肯发兵助战,以致劳而无功。唐玄宗大怒,已派人前来将王忠嗣押解回长安问罪,王忠嗣之前所领导的河西、陇右两大军镇,暂由安思顺和哥舒翰分别接管。

两处军镇闻得此讯,乱成了一锅粥,深受王忠嗣知遇之恩的四员大将以哥舒翰为首,急忙商议营救主帅之策。最终,哥舒翰决定亲自入朝,当面向皇帝陈述冤情。唐玄宗之前听闻过哥舒翰“断矛退敌”的英勇事迹,对他颇有好感,君臣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唐玄宗还打算让哥舒翰取代王忠嗣担任西线战场主帅。但当哥舒翰恳求皇帝释放王忠嗣时,唐玄宗却闷哼一声道:“这事没得商量,王忠嗣这个反贼,朕非杀不可!”

哥舒翰懵了:就算王忠嗣不肯协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以他之前所立的这么多功劳,也罪不至死啊,更何况是以“反贼”的罪名被杀!他为人八面玲珑,善于交际,很快便查清了皇帝痛恨王忠嗣的真相—石堡城之战,其实只是王忠嗣被陷害的导火索,更致命的一条罪证是,宰相李林甫利用这事大做文章,说王忠嗣仗着自己功高,已目无君上。据李林甫调查,王忠嗣曾私下对他人说过:“我愿尊奉忠王。”

忠王,即王忠嗣少年时的玩伴李亨,这时已被册封为太子。李林甫与李亨长期不合,担心李亨一旦登基日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千方百计想要除掉他。偏偏唐玄宗对这位现任太子非常满意,李林甫之前已制造了多起针对太子的冤案,都没能伤及李亨分毫。李林甫于是使出绝招,诬陷太子和边疆大吏暗中勾结—以王忠嗣的威望和实力,如果他真的联合李亨发动政变,几乎没有人能阻止李亨提前登基。这一招实在太狠了,要知道,唐朝是政变频发的朝代,就连唐玄宗自己也是靠政变上位,这时年老体衰的他,不可能对此事毫无顾忌。于是王忠嗣就这样成为太子、宰相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不幸摊上了谋反的罪名,按律当斩。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