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王忠嗣了解过他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默默地将请求缓战的那封奏疏撤回,随后,他重新作书一封,宽慰唐玄宗道:“陛下放心,突厥背弃盟约,吐蕃夺回石堡城两件事,早就在臣在预料之中,他们既敢对陛下无礼,臣就一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经臣总结,与胡人交战,有十八条计策可用,分别是:一,修筑坚城,以防止其偷袭、二,重金买马,以削弱其战力,三,离间各胡族,使其自相残杀,四,声东击西,使其疲于奔命;五,控制西域,以防止其获得外援,六,于边境之上多设暗哨,注重搜集情报,同时严防敌国细作…以上十八条计策,臣统称之为《平戎十八策》,是克制胡人的法宝。陛下若担心河、陇有失,可委派其他上将,依照以上计策,暂时对吐蕃采取守势。待微臣平定突厥归来之日,便是唐军对吐蕃展开全面反攻之时。”

除了进献《平戎十八策》,王忠嗣还下令从河东、朔方两镇分出一些兵马,立即赶赴河西、陇右支援。唐玄宗由此忧心稍解,令曾出使过吐蕃,熟谙敌情的皇甫惟明暂掌河西、陇右防务。皇甫惟明到任后不久,吐蕃以石堡城为基地,大举进犯陇右地区,一来是皇甫惟明本身军事才能不俗,二来他有《平戎十八策》,以及河东、朔方的援军相助,唐军与吐蕃大军先后交锋两次,皆取得完胜。见西线战场的局势已得到有效控制,王忠嗣这才放心继续北上。公元742年秋季,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如期抵达突厥国腹地,在该国王庭附近,有两处高地,一处名叫木刺山,一处名叫兰山,皆倚靠水源,可驻扎大军。王忠嗣观察过这一地形,下令将十万大军拆分成两部,各据一座山头结营固守。

心存侥幸的乌苏米施可汗见王忠嗣真的来了,急忙与属下商议对策。有了解内情的突厥国官员进言道:“这支唐军数月前才刚与契丹、奚二十万大军恶战数场,之后不作休整,一路长途跋涉至此,他们再是精锐之师,也经不住如此折腾。可趁其立足未稳,立即下达战书,邀之决战。”乌苏米施可汗赞同这一见解,派兵前往唐军阵前搦战,王忠嗣不为所动,勒令所有士兵不得离开营地一步。乌苏米施可汗见己方意图被王忠嗣识破,唐军又据险而守,水源充足,愈发慌了。他手下那官员略加斟酌,再献一计:“既然唐军在养足气力之前暂时不会下山应战,那也等于给了我军寻求援兵的机会。在我国附近,长期以来,驻扎着三部势力,分别是拔悉密部、回纥部、以及葛逻禄部。这三部势力,虽然一直亲近大唐,尤其是拔悉密部,毗伽可汗在位时他们曾相助唐军大将王晙,攻入我国境内。但眼下我突厥亡国在即,可汗可花费重金,派人用唇亡齿寒的大义前往游说他们,只要能请得这三部首领率军前来助拳,自然能让唐军知难而退。”

乌苏米施可汗再次听从其建议,遣使携带重金面见三部首领。拔悉密部、回纥部、葛逻禄部首领虽不想与王忠嗣为敌,但也确实担心大唐灭掉突厥之后一家独大,果然纷纷出兵,前来与乌苏米施可汗会师;另有乌苏米施可汗之子名叫葛腊哆,之前拥兵数万负责镇守王庭以西,地位相当于该国的右贤王,他见父王有难,也带着手下兵马前往王庭与乌苏米施可汗相见。一时间,五支胡人大军,数十万兵马,齐聚于木刺山、兰山脚下,反倒将主动来战的唐军包围了起来。

唐军上下没想到乌苏米施可汗一下子拉来这么多盟友,终于有了惧意,唯有主将王忠嗣看着山下旗号各异的数十万胡人大军,面露喜色,呵呵笑道:“我原本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打赢此战,哪知突厥可汗昏庸无知,竟然自取灭亡。”副将们不解,忙问王忠嗣的自信是从何而来,王忠嗣不耐烦地挥手道:“我之前所著的《平戎十八策》,其中有一条计策,便是专门为此准备的。你等看过之后,便知究竟。”

王忠嗣所说的计策,即第三计“离间各胡族,使其自相残杀”,若突厥未请救兵,这一计压根没有使用的机会。数日之后,乌苏米施可汗仗着有其他四支军队撑腰,派使者前往唐军营地,勒令对方速速退兵;同时暗中调兵遣将,只等唐军撤离两座险固的大营,就对其进行伏击。王忠嗣对这一切洞若观火,他下令:把突厥使者留下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好吃好喝地供着,却绝口不谈退兵之事;与之同时,他又对外散布消息:“大唐已经同意与突厥议和,不日将帮助突厥部,兼并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此次派来的军队。”

三部胡人主将闻讯,将信将疑,急忙派人调查此事。一查下来,突厥可汗近日果然在王庭外围秘密陈设了大量的伏兵,也不知是用来对付谁的;而突厥使者那边,这时仍在唐军营内与王忠嗣举爵对饮,谈笑风生。本来这也无法证明唐军放出的消息一定是真的,众所周知,中原人擅长诡计嘛,但要知道,后突厥在乌苏米施可汗继位之前,刚经历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动乱,简单来说,就是毗伽可汗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和他的兄弟们谁也不服谁,几方为了可汗之位大打出手,短短数年之内,后突厥竟一口气先后换了六任可汗。由于内乱频发,到乌苏米施可汗上位,好不容易稳定住国内局势,后突厥的北方霸主地位早已不保—拔悉密部、回纥部、葛逻禄部,都有成为新一代北方霸主的机会。所以,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主将根据他们所调查的情报,很快作出了判断:突厥实力早已远不及大唐,之所以主动挑衅对方并引得王忠嗣率军远道来战,很可能是乌苏米施可汗刻意为之,目的就是瞒天过海,利用他表面制造的与大唐之间的矛盾,一举兼并其余北方胡人部落,从而维持其北方霸主地位。

也怪不得他们高看乌苏米施可汗,要怪只能怪王忠嗣太狡猾,他见戏演得差不多了,终于同意退兵,但要附加一个条件:他此行长途跋涉,军粮消耗巨大,就这么回去无法向朝廷交代,突厥需要向他赠送牛、羊各一百头,以稍稍弥补唐军的损失。乌苏米施可汗在下一盘大棋,心想这个条件并不苛刻,为催唐军动身,他立即又派使者将一百头牛羊如数交付。这下好了,人赃俱获,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主将眼见突厥可汗首鼠两端,一边向他们求助,一边又公然用牲畜贿赂唐军,无不大怒,于是三部胡人大军联手向突厥王庭发起进攻,乌苏米施可汗哪会料到他请来的援军竟然集体反水,对此措不及防,只得带着部下狼狈北逃。

见王忠嗣的反间计大获成功,其部将备受鼓舞,纷纷劝他出战,追击逃亡的突厥主力。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的王忠嗣摇了摇头,拒绝了这一提议,他解释道:“我若追击乌苏米施,那我与之联手攻击其他胡人的谣言将不攻自破,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一旦了解真相,又将与突厥同仇敌忾,共同联手对付大唐。不如继续隔岸观火,任由他们各部胡人之间自相残杀。”部将们问他:“那依将军的意思,我军就此班师回国?—请恕属下们直言,陛下近年来好大喜功,即便此战已可算作得胜,若无大量缴获,只怕无法向他交代。”王忠嗣知道他们说的是实情,略加思索之后,分析道:“乌苏米施之子葛腊哆之前率军前来王庭,与其父合兵,既然他负责镇守的突厥右部眼下无大军镇守,可随我前往攻之。”于是王忠嗣下令唐军迂回西进,绕过正在混战的几部胡人军队,突袭突厥右部。如他所料,唐军抵达突厥右部时,该地只有一帮达官显贵和老弱妇孺在留守,对从天而降的十万唐军精骑完全无力招架,唐军兵不血刃就俘获了葛腊哆的妻子儿女,以及他的全部资产。正随乌苏米施可汗逃往漠北的葛腊哆听得此讯,急忙抛下父亲,前来向王忠嗣投降,哀求唐军交还其家小。见目的已然达成,不日,见好就收的王忠嗣带着后突厥右部首领葛腊哆、西叶护阿布思、默啜可汗之孙勃德支、毗伽可汗女儿大洛公主等一帮突厥王侯悄无声息地返回了关内,与他们一道入关的,还有追随葛腊哆南下的突厥部众一千余帐,牲畜数万头。唐玄宗在“天下五大名楼”(即长安花萼楼、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之一的花萼楼举行了隆重的宴会,以庆祝这次特殊的胜利,但凡参加此战的唐军将领,以及南下归附的后突厥贵族,皆受唐玄宗一一召见。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