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弩分多种,汉朝时期常用的大黄弩是一种,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是一种,南北朝时期刘裕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独门武器,万钧强弩也是一种。经过历代改良,弩这种远程武器,威力越来越大,像刘裕所用的万钧强弩,甚至连铁甲船都能射个窟窿,但与之同时,威力越大,也意味着其体型越大,譬如万钧强弩,每射一箭都要合数人之力一起扭动绞盘,打防守战效果还行,并不符合唐朝时期以扩张为主的战争需要。萧嵩正因看中了大黄弩的灵活,机动,方便骑兵随身携带,特令人制作了数万张这种弩机,存放于武库之中。王忠嗣向萧嵩请战不成,申请一批大黄弩用于装备士兵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他人少,人手一张大黄弩也就七百张而已。成功为部下全部配备上大黄弩之后,王忠嗣于一日夜间,趁着其他将领不备,悄悄带着帐下七百士兵手牵战马,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唐军营地,向郁标川进发。

经过数日行军,途中非常注意隐藏行踪的王忠嗣所部于一日清晨,终于逼近了郁标川,该地是一处平原,地形开阔,十万吐蕃大军由吐蕃赞普及其帐下各将分率,浩浩荡荡地驻扎在这里多时了。王忠嗣远远观察过敌军营地,料定吐蕃人这时刚从睡梦之中醒来,吩咐帐下士兵道:“待会得我号令,所有士兵便一齐冲入吐蕃大营,趁他们尚未穿戴好盔甲,用弓弩远远射杀他们,箭矢全部射完之后,我们就立即骑马返回,切记,所有人不得恋战,敌军人数实在太多,若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会有被敌军包围之险。”

七百士兵畏惧敌军人多,也不敢奢求多大的战果,因此王忠嗣交待完毕,他们就纷纷点头道:“将军放心,我们把箭矢一射完就跑!”便在这时,忽闻远方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刚才还静悄悄一片的吐蕃军营突然人声鼎沸起来,只见大量的吐蕃士兵从帐篷内急吼吼地冲出,一边紧急装束,一边寻找自己的战马,纷纷骑上,十万大军只在一瞬间,就集体进入了交战状态。王忠嗣等人还在懵懵懂懂地继续看在敌军忙活,已有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部队像多长了个眼睛似的,准确地向他们潜伏的地点驶来。等到了他们近前,率领这支骑兵小分队的将领叽叽咕咕地对着王忠嗣等人大声喊话。王忠嗣听不懂吐蕃人的语言,见情况有变,忙问左右通晓对方语言的士兵道:“他在说什么?”

“将军,不好了,他说:我军刚接近郁标川,就已被他们的哨兵及时发现,现在我们已被十万吐蕃大军包围了!”

之前,吐蕃屡次大战被唐军偷袭得手,尤其是石堡城的沦陷,更让吐蕃上**会到切肤之痛。赤德祖赞意识到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此次一到郁标川,他就在营地附近布置了大量暗哨。王忠嗣只道自己的军队偃旗息鼓,行踪隐蔽,哪知道从他接近郁标川的那一刻起,许多双眼睛就已在丛林之中、岩石背后盯着他了。赤德祖赞得哨兵回报,说有唐军前来偷袭,将计就计,先派出部分兵力包抄至王忠嗣身后,截断了其退路;然后方才下令吹响号角,亲率主力出战。

见己方的意图被识破,七百唐军哪还敢跑去敌军大营放箭,当即抛下将军王忠嗣,策马向大唐边界狂奔。才行了数里地,赤德祖赞先前派出封锁唐军退路的那些吐蕃军队也一齐现出身来。七百唐军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顿时魂不附体,一片哀嚎,与之同时,老天似乎也被唐军的情绪感染,渐渐下起了小雨。关键时刻,被士兵们丢下的将军王忠嗣赶了上来,他情绪激昂地激励士兵们道:“怕什么,忘了你们人手一张大黄弩了吗?射死那些挡道的敌军,杀出一条血路来,我军就可以安全返回!”

唐军将士得王忠嗣提醒,心道也只有如此了,于是纷纷取出弩机,搭上箭矢,对准敌军一通齐射。大黄弩虽然是各种弩机之中最方便携带的,但精准度极佳,杀伤力也不弱,若换作以往,这一通齐射下去,至少可以射死两三百个敌军。哪知道这一日,诡异的情况发生了,七百唐军明明把装在弩机之中的七百支箭全部射了出去,结果一箭也没有命中。有士兵稍稍一琢磨,很快反应过来:“是下雨的缘故—弩机一旦受潮,射出的箭便容易偏离方向,无法准确命中目标!”好不容易才看到希望的唐军将士听了这话,无不泄气,有的士兵更是直接跳下战马坐到了地上,茫然无助,失声恸哭…事已至此,七百唐军明白: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面对十万敌军的重重包围,哪怕想留个全尸也是奢望。只有王忠嗣仍未打算就此放弃,作为此战的策划者,他知道自己低估了敌人,在发现中伏的那一刻,他心中已咒骂了自己无数遍—他的盲目自信,不但害死了自己,还害得七百名无辜的部下陪他一起赴死。但后悔有什么用呢,当务之急,他必须想个办法把他们安全带回去,哪怕无法保全七百人,能多活一个也是好的。

两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渐渐旌旗相接,吐蕃大军或持长矛,或持马刀,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而唐军,一如待宰的羔羊。电光火石之间,王忠嗣大喝一声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跟他们拼了!”说完,他当先拔刀策马上前,砍翻了几名敌军,又夺过敌军手中的长矛,冲入敌阵,往来冲突。七百唐军本来还怨怪王忠嗣贪功冒进,待见他独自一人就敢冲入敌阵,杀得敌军血肉横飞,又不禁暗暗佩服,想道:总之是个死了,何不和他一样,在临死之前多杀几个敌军?于是他们也纷纷拔刀在手,跃上马背,勇敢地冲上去和敌军搅作一团,刀口砍钝了,他们就和王忠嗣一样,夺取敌军的武器继续战斗。双方大战了一两个时辰,在王忠嗣的鼓舞下,唐军以一当十,先后击杀了敌军数千人;但是架不住吐蕃大军人数实在太多,一批倒下又冲上来一批,七百士兵也越战越少,逐渐伤亡过半。赤德祖赞、王忠嗣对这一局面都甚感焦急,尤其是赤德祖赞,他本以为凭借一百多倍的兵力优势,可以兵不血刃地全歼这支唐军,没想到付出了数千部下的生命,对方竟然仍在负隅顽抗,这么打下去,此战即便最终是吐蕃一方得胜,但杀敌七百,自损一万,到底意义何在?

必须尽快结束战斗!赤德祖赞想到这里,对一旁随他观战的大论,也就是吐蕃国相道:“你立即赶赴战场最前线,指挥接下来的战斗!”

大论得令,在数百名护卫的簇拥上赶赴双方交战的垓心。吐蕃上下见大论竟然亲自披甲上阵,果然士气大振,疲意顿消,很快杀得唐军节节败退。王忠嗣对此稍一惊疑,很快反应过来:是了,刚加入战斗的这支吐蕃生力军,其中有一人盔甲鲜明,神情倨傲,所有吐蕃将士都对他马首是瞻,此人的身份定不寻常—他不是吐蕃国王,就是宰相!王忠嗣之所以在几乎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没有彻底放弃求生的希望,等的就是这一刻,他当即取下那张需要一百五十斤力气才能拉动的大弓,又摸了下箭囊,因战场颠簸,其中仅剩下数支箭矢,他取出一支,拉满弓弦,冷静地瞄准那位刚加入战斗的吐蕃权贵,一箭射去!

与弩机一旦受潮,无法发挥应有的威力不同,弓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受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弩机的准头和威力远胜于弓,弓却一直没有被淘汰的原因。大论对王忠嗣射出的冷箭毫无防备,惨叫一声,当场倒地身亡!一时间,“大论死了,大论死了”的惊呼声响彻了整个战场。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