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眼见武则天似乎有提前交权的迹象,恶事做尽的张易之、张宗昌知道一旦让李显当上了皇帝,他俩必死无疑—李显再是“软蛋”,杀子之仇岂能不报!而长安是李唐的根基之地,他二人自知在这里与李氏斗法,毫无胜算。恰好武则天来到长安之后过了几年,也思念东都,张氏兄弟好说歹说,终于成功让武则天又把都城迁回了洛阳。公元704年,重新回到洛阳的武则天逐渐病入膏肓,张易之、张宗昌伙同其党羽,牢牢守住宫门,严禁太子李显和其他官员入内。宰相张柬之屡次求见武则天而不能,到了第二年正月,他与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几位朝廷重臣商议道:“狄国老将国家托付于我等,今陛下病危,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左右,万一让这二人窃夺社稷,后果不堪设想—不如我等先下手为强,拥护皇太子,发动政变。”那几人也有此意,只是犹豫道:“不知禁军众将是否会支持太子?”张柬之道:“这个不妨,陛下虽被二张蛊惑,但之前她将半数禁军交由相王(李旦)统领,显然她对二张也有所防备。至于另外半数禁军,暂由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统领,我这便前往其府上说服他。”

且说武则天在位时期,禁军制度与之前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时期的制度基本相仿,禁军仍主要是由府兵构成。其中,又分作内府和外府,内府的主要职责是戍卫皇帝的寝宫和太子府,外府的主要职责是戍卫皇城。因内府在南,该部禁军又称南衙宿卫,简称南军;外府在北,该部禁军又称北衙六军(包括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简称北军。当时,南军已被李旦掌控,而张柬之打算说服的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暂掌北军。张柬之到李多祚府上后,开门见山问对方道:“将军是外族人,却比汉人更得朝廷器重,常年执掌北军。不知你的富贵,是谁赐予的?”

原来,这李多祚就是上文曾提到过的靺鞨人。唐高宗在位时期,李多祚曾为靺鞨酋长,其所统领的靺鞨部落反叛,被大唐轻易平定。李多祚降唐之后,唐高宗因见他骁勇善战,气概过人,竟不以民族为见,破例擢升他为北军大将。截止到这时,李多祚已长期担任北军将领达三十年。李多祚闻言,想起唐高宗在世时对自己的恩惠,忍不住流泪答道:“当然是高宗皇帝所赐。”

张柬之大松一口气,接着问道:“可如今,众所周知,高宗皇帝的子孙们正遭受张易之、张宗昌两个小人的威胁,甚至会有杀身之祸。李将军难道不想报答高宗的恩惠,保护好他的子孙吗?”

“宰相大人放心,卑职早就有心舍身报国了,只要是对国家有利,一切都听从您的安排!”

于是二人当场立誓,只等时机成熟,便联合其余拥护李唐的官员一道带兵杀入皇宫,逼武则天将皇位禅让于皇太子李显。不久,有人前来密报张柬之,说张氏兄弟似乎听到风声,正商议要替换掉部分禁军将领,换成他俩的亲信。张柬之略一斟酌,回府之后,上疏提议让武攸宜与李多祚共掌北军。武攸宜是张氏兄弟阴谋集团的重要成员,诸如替他俩执鞭赶车的事儿也没少干。张氏兄弟见武攸宜入职北军,果然心中大定,之后半个月,不再过问张柬之等人的行踪。

时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见万事俱备,突然带人闯入北军,宣布接管北衙六军的所有军队,武攸宜不敢与之相争,只得乖乖将刚得手的将军印信献上。随后,张柬之与李多祚按事先约定分头行事:李多祚率北军主力前往太子府,迎接李显入宫;张柬之则带着五百羽林军,与崔玄暐、桓彦范等人径自前往玄武门。当时镇守玄武门的将领,乃是曾与阎知微一道出使后突厥的田归道,他所率领的军队比较特殊—既不属于北军,也不属于南军。该军队为唐太宗首创,大家应该还记得,其于贞观初年为打击颉利可汗,曾亲自招募、训练了一支精兵,因该军初建之时仅有百余人,故称之为百骑军。武则天称帝后,将该军的规模从百余人扩充到上千人,所以又改称:千骑军。

这支军队从建立以来,一直是皇帝的私人卫队,武则天当政,他们便只听命于武则天一人。所以张柬之才选择让李多祚带着数万人去迎接太子,自己仅带着五百人来与田归道和千骑军会面—对这支军队,不能来硬的,只能来软的,别看他们只有一千人,战斗力顶得上数千精兵。果然,田归道见张柬之有逼宫之意,与部下严守玄武门,禁止对方进入。张柬之不慌不忙辩解道:“陛下病危,急召太子入宫相见,我等此行正为此事而来。田将军不肯打开宫门,难道是想助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篡夺大位么?”

田归道一向忠于李唐,当然不会希望皇位让张氏兄弟两个宵小之辈篡夺。他犹豫了一会儿,正打算开门放人,突然他警觉地发现:太子李显并不在前来的队伍之中。他就这事质问张柬之,张柬之只道李多祚带着大军前来迎接李显,太子很快就到,哪知左等太子不来,右等太子还不来,转眼间一两个时辰过去了,太子那边还是音讯全无。眼看五百羽林军和一千千骑军就要在玄武门一带发生火并,李多祚终于姗姗来迟,带着太子李显来到了玄武门;同时,相王李旦也带着南军前来与兄长、张柬之等人会合。原来,李显虽知张氏兄弟的阴谋,也有心重登皇位,但他畏惧武则天惯了,担心这次政变不能取得成功会有杀身之祸,所以李多祚等人到后,他下令将府门牢牢关紧,躲在府中不敢出声。李多祚等人呼唤太子多时,见太子始终不肯出面,众人在府外用大义说之。李显实在躲不过去,只得隔着府门说道:“宫中的奸邪小人确实应该及早剪除,但陛下圣体欠安,这件事能否延后几日再重新商议?”众将哭道:“我等决意发动政变,为的是国家社稷,早已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太子殿下若仍然犹豫,可立即下令杀了我们,否则消息传到张易之、张昌宗耳中,等不到明日,我等就要遭受鼎镬之酷刑(即被丢入油锅烹杀)。”李显抵不过众将,叹了口气,下令打开府门外出与他们相见。

李多祚等人欢呼雀跃,当即簇拥着李显也来到玄武门外。张柬之见李显到了,如释重负之余,下令左右道:“将宫门打开!”其部下得令,有一人当即手持佩刀上前,斩断了玄武门的门栓。田归道对此也不阻止,待拜见过太子殿下之后,下令千骑军齐刷刷退至玄武门两侧,迅速让开了一条通道。北、南两支禁军顺利通过玄武门之后,直奔武则天所在的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见张柬之带着数万大军杀气腾腾地闯入进来,急忙逃往武则天寝宫,呼喊救命。宰相张柬之这一年已八十一岁了,却是老当益壮,亲自提刀追赶二张,在其他官员的相助下,将张易之、张昌宗就地斩首。因病体沉重,已数月未出寝宫的武则天听见外面有打斗声,急忙挣扎起身,询问身边的侍从道:“是谁造反?”话音方落,张柬之已带着一众官员闯至武则天塌前,齐声奏道:“张易之、张昌宗趁着陛下患病,阴谋窃夺社稷,太子得知此讯,下令臣等将二人诛杀,现二人已经伏法。因担心事先通知陛下会走漏消息,因此这时才来向您禀报。”武则天见了张易之、张昌宗的首级,又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惊怒交加,召李显上前,斥责他道:“是你下的命令吗?既然你要杀的人都已经杀了,怎么还不速回东宫?”李显见母亲发怒,正要退下,最早参与此次政变行动的五位官员之一,桓彦范拉住他,对武则天说道:“事已至此,太子岂能再回东宫?先帝当初将皇位传给太子,由陛下代为照看,二十多年过去了,太子已经年过五旬,天下军民思念李唐,都迫不及待地希望他能早日重登皇位。今日,太子既有铲除逆臣的大功,希望陛下能尽快下诏把皇位禅让给他,以顺应天意和臣民们的心愿。”

其他大臣也纷纷劝说武则天,请她主动让出皇位,武则天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得不令太子监国,尔后,正式将皇位禅让于太子李显,同时昭告天下各州县。公元705正月二十五日,李显时隔二十二年之后,重新恢复了唐中宗的身份,改年号为神龙。该年为神龙元年,所以张柬之等人所发动的这次成功的政变,被称作“神龙政变”。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