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怪不得埋伏的契丹人着急,因为他们的首领孙万荣就裹挟在引诱周军的那支小部队之中。王孝杰所率的两万骑兵,前身是大唐铁骑,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之师,孙万荣想配合伏兵把他们堵在山谷之中围而歼之,可哪里拦截得住?王孝杰所部才发起一波冲锋,孙万荣所部溃败,许多契丹士兵被周军马蹄践踏致死。孙万荣见周军攻势凶猛,等不及伏兵前来会合,率先向东硖石谷以北的开阔地带逃亡,王孝杰率部下在后紧追不舍,不多时,二人皆率军出了山谷。

出谷之后,两军继续激烈混战,王孝杰越战越勇,成功将孙万荣等数千敌军驱赶至附近的一处悬崖边缘。孙万荣见已无路可退,这才被迫纠集败兵,下令他们转身“背崖一战”。没想到,这竟成了此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契丹败兵为求生存,本已溃不成军的他们又重新焕发了强大的战斗力,王孝杰督军冲锋数次,皆未能将孙万荣赶下悬崖,而随着战局陷入僵持,其余的契丹军队源源不断赶来,一前一后,反将两万周军合围。王孝杰对此毫无惧意—因为他也有援军,而且人数比契丹人更多。他随即下令:所有周军骑兵一律下马,从而结成紧密的步兵方阵,固守待援。士兵们依照他的指示,下马后手持长矛朝四面展开,其阵形宛如一只巨大的刺猬,契丹人四面攻之,果然奈何其不得,双方又厮杀了一日一夜,不分胜负。到了第二日天明,苏宏晖的援军仍未按事先约定前来支援,王孝杰这才觉得事情有点不大妙,急忙派数十名骑兵杀出重围,回山谷以南查看情况。那些骑兵遭契丹人沿途拦截,去而复返者不及十之一二,且带来了一个让王孝杰无比震惊的消息。

“之前我等驻守的营地内空无一人,苏宏晖和十几万大军都不见了!”

苏宏晖去哪了,没人说得清楚。有人说他畏惧契丹人,临战率军逃亡;有人说他嫉妒王孝杰的声望,故意置他于死地;还有人说他就是不想替武则天卖命…总之,“苏宏晖去哪了”,最终成了一个历史谜团,这也是此战的第二个转折点。可怜的王孝杰,他本已胜券在握,在决战的紧要关头,却意外得知他和两万周军被主力遗弃,一下子沦为了孤军。被围的周军得知该消息后,顿时大乱,王孝杰尽力抚慰他们,又与敌军大战了一日。到了第三日黄昏,两万周军尽数战死沙场,而此时,苏宏晖和十几万援军依然音讯全无。王孝杰为避免被契丹人俘虏,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逃至悬崖边上,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王孝杰和两万周军先锋全部壮烈牺牲!此事大大震惊了在渔阳观望战事进展的武攸宜—王孝杰怎么死的他不清楚,但武则天听闻败报,一定会追究他身为主帅的过失。于是,武攸宜立即令人回朝弹劾王孝杰,指责他“不听从主帅指挥,贪功冒进,以致战败身死,殃及无辜。”不清楚真相的武则天听信谣言,果然大怒,下令抄没王孝杰的家产,将其子女充军。诏令正要下达,一位随王孝杰出战,侥幸逃得性命的军官及时回到了洛阳,向武则天详细解释了此战的前因后果,并重点描述了王孝杰明知寡不敌众,必败无疑时的英勇表现。武则天生平再是铁石心肠,听后也不禁热泪盈眶,她急忙下令重新起草诏书,这次大力表彰王孝杰的战功,追赠了他许多官爵;然后,她咬牙切齿地取来一把剑交给朝廷特使,吩咐道:“你带着这把剑去前线,若见着苏宏晖,把他的人头斩了带回来!”

特使收下剑正要离开,武攸宜的第二封书信又到了:“陛下,王孝杰死后,契丹大军趁胜袭扰幽州,一路又攻陷城池许多。幸得苏宏晖带着十几万生力军及时赶来助战,臣侄才打退了他们的进攻,勉强守住了渔阳重地。请陛下表彰此人,以激励仍在前线战斗的将士们。”

武则天阅后,叹了口气,对特使道:“把那把剑还给朕吧。”

因幽州告急,武则天知靠武攸宜的才能,根本无法扼制契丹兵锋,一时又无其他放心的将领可以任用,只得赦免苏宏晖的死罪,令他配合武攸宜谨守北部边境。苏宏晖对自己的忠诚远逊王孝杰,他的军事才能也远逊后者,上一战周军意外惨败他更是罪魁祸首,这些武则天都清楚,但是没法子,她已经无法承受更惨痛的打击了—只要他比武攸宜强,能让契丹大军南侵的速度缓一缓就行。至于打败契丹,反攻其大本营的重任,武则天是不敢再指望武攸宜、苏宏晖二人了,她取来默啜可汗上次送来的文书,重新斟酌对方所提出的三个条件,之前她觉得那些条件很苛刻,这次再看,觉得好像也不算苛刻…于是,大周、后突厥两国的谈判在停滞了半年之后,又重新开启。王孝杰牺牲的当月,阎知微、田归道两位周朝官员奉武则天之命,前往后突厥王庭,请求与默啜可汗结盟,希望对方能和去年一样,再次替大周出兵进攻契丹人的营地。默啜可汗已得知周军第二次讨伐契丹也遭受惨败的消息,窃喜之余,对待周朝使者的态度自然变得傲慢起来,他勒令二位使者必须向他下跪,否则就杀了他们。阎知微不但照办,还匍匐上前,主动亲吻了默啜可汗的靴子;田归道拒不从命,仅远远向可汗深作一揖。默啜可汗大怒,拔刀要杀田归道,其属下劝解道:“大唐被女皇篡位之后,虽连战连败,国势急坠,但对方终究是大国,仍拥有百万大军,不可轻视他们的使者。”可汗这才怒气少息,收刀回鞘,但他随即又提出:对方这时才想到与突厥结盟,想倚重他们来对抗契丹,晚了!除非在之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大周向突厥进献谷种四万斛,布帛五万段,农具三千件,以及铁四万斤,且以上所有罗列的物资,大周必须一次全部交付完毕。

田归道见这新加的第四个条件不止内容苛刻,更有损大周国威,一时迟疑,不敢应诺。他身旁的阎知微唯恐突厥可汗反悔,忙接过口道:“只要贵国答应出兵,以上诸事,都好说,好说。”可汗又道:“你们女皇不想收本可汗为义子,本可汗堂堂一国一君,也不会勉强她。但册封我爱女为王妃一事,你等回国之后,须禀报女皇,让她尽快操办。”阎知微对此同样答应不迭。默啜可汗这才转怒为喜,下令设宴款待二位周朝使者。二人回国之后,将后突厥新提出的条件如实上奏,武则天没想到默啜可汗仗势欺人,竟然又狮子大开口,询问大臣们对此该如何抉择。朝臣商议之后,分作两派。

一派认为:将如此多的中原人口,以及钱粮、布帛、铁器等物,赐予一个野心勃勃,且不讲信用的强邻,只会加剧北部边境日后的隐患—与其将这些人口、财物白白赠予他人,还不如以此为资招兵买马,加强大周自己的军备,刚出使突厥归来的田归道支持这派大臣的观点。

另一派认为:如果不倚重突厥,靠大周自己招兵买马有用的话,契丹早就被平定了—陛下还看不出来吗,大周眼下缺的不是人口、钱粮、铁器,而是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将,很显然,这样的人才大周并没有(不管王孝杰算不算,他都已经去世了),所以要想平定契丹之乱,唯有如数答应突厥人提出的全部条件,另一位使者阎知微赞同这派的观点。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