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默啜可汗迟迟等不来武则天的答复,又见周军跃跃欲试,打算自己搞定契丹叛军,当然不可能一直替他人白忙活。和孙万荣首次交锋之后,他就带着俘虏和缴获的战利品回国了。他一走,之前抱头鼠窜的孙万荣终于摆脱了与两大强国同时开战的不利局面—若只需单独对付周军,他自认有把握。孙万荣的军事造诣当然远不及李尽忠,但和武攸宜相比,又可算是此中高手了,经他一番整顿,刚惨败于后突厥的契丹大军很快又凝聚起来,声势重振。还没等到第二年春天,契丹人率先发难,孙万荣的部将骆务整、何阿小二人见周军主力都集结在渔阳,长期按兵不动,便带着半数契丹军队秘密绕过燕云防线,对中原腹地展开偷袭,首战,即攻陷冀州,斩杀该州刺史,屠杀城中军民达数千人之多;第二战,又进攻瀛州(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同样对该州军民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屠杀。一时间,契丹大军在河北各地频繁出没,连京城洛阳都仿佛能听见契丹人的马蹄声,河北各州的官员为了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屠杀的对象,大多选择坚壁清野,然后强征境内的百姓去加固城邑,这一举措,虽使得契丹骑兵无隙可乘,确实降低了他们取胜的频率,却也使得整个河北的生产、农务从此完全陷入停滞,要知道,老百姓们无法正常工作,来年该交的赋税却依然还得交,所以哪怕他们躲过了屠杀,早晚也得饿死。只有魏州一地,当地的百姓与往常一样,砍柴的照样出城砍柴,务农的照样在田里务农,丝毫没将随时可能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强大敌军放在心上。契丹人听说有这事,惊喜的同时,也深深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羞辱—魏州刺史这是看不起谁呢!他们气势汹汹地过来查看情况,一打听,魏州刺史竟然是狄仁杰。

“他不是在朝中当宰相吗,怎么被贬到河北当刺史了?”骆务整、何阿小二人商议了一会儿,悄无声息地带着部下离开了。其余契丹人不解,问二位将军道:“此人是绝世名将吗,难道比我们上一任可汗还厉害?”

“他不是绝世名将,但是个刚正不阿,爱民如子的好官。杀了他,我们都会遭受天谴的。”

加上孙万荣不久后派人送来书信,说大量周军在王孝杰、苏宏晖的率领下,近日已离开渔阳,两国的第二次大战即将打响。骆务整、何阿小担心大本营再次沦陷(之前已被后突厥攻破一次),于公元697年二月,带着兵马悉数撤出河北,回援塞外。三月,契丹各部将领在东硖石谷一带汇集,总兵力大约十万,经新任大首领孙万荣部署,十万契丹大军很快被拆分成一大一小两部。人数较少的一部,在东硖石谷以南列阵,引诱周军前来进攻;人数较多的一部,则在东硖石谷内提前占据险要,设下埋伏。

契丹人布阵方毕,王孝杰、苏宏晖便带着十几万周军抵达。二将观察过谷外契丹人阵势,下令周军在东硖石谷以南就地扎营,暂停向北征进。原因很简单,孙万荣所用的战法与上次李尽忠所用的战法如此一辙,王孝杰等人又是名将,哪能看不出谷外的敌军只是诱饵,谷内另有伏兵?这可把孙万荣急坏了,因为他妹夫李尽忠就只教了他这一招,如果周军不中计,接下来该怎么打,就非他所知了。

正当周军与契丹军队在东硖石谷一带展开相持,身在渔阳的武攸宜又派人送来书信,催王、苏二将急战—因为武则天的耐心已到了顶点。她顶住内外压力,坚持让武攸宜指挥第二场大战,满心以为这次一定能轻易取胜,一雪前耻。因为对方的首领兼名将李尽忠意外去世,去年又惨遭后突厥的血洗,正是其国内青黄不接之时,哪知即便这样,武攸宜出征已达半年,仍未有捷报传回,反倒是河北重地屡屡遭受敌军的袭扰,官兵伤亡惨重。面对各地都督、刺史的抱怨,武则天勃然大怒:“告诉武攸宜,他若能战,便当尽快全胜而归;若不能战,可立即上缴兵权,朕会派其他宗室前往替之。”

武攸宜不堪武则天的威胁,自己又不敢亲自上阵,只得把压力转移到两位副统帅身上,限二人十日之内必须带兵通过东硖石谷,进而攻占契丹人的大本营松漠都督府。王孝杰就此事与苏宏晖商议,苏宏晖分析道:“此战,敌军兵力、粮草皆远逊我军,他们唯一的优势,只是熟谙地形,所以比我们更急于求战。依我之见,不如置武将军的书信不顾,我二人继续按原定计划与敌军相持下去,至多一两个月,契丹人粮食便会耗尽,那时我军再发起进攻,定能万无一失,大获全胜。”

王孝杰知此言在理,然而,他昔年以俘虏之身,幸得武则天不拘一格加以提拔,方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战将(在此插一句,唐、宋两朝,官方都有评定古今名将的传统,能获得官方肯定的名将,其灵位将被收入武庙进行供奉。经唐朝评定,得六十四位名将,经宋朝评定,得七十二位名将,两次评定的结果,唐朝名将总数都不超过十个,王孝杰两次皆在列。)所以,为报武则天的知遇之恩,他决定赌一把,就按照武攸宜的要求,与敌军立即决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想到了另一个既冒险又不失稳妥的计策:“明日清晨,我率两万骑兵出战,敌军见我军杀到,定会佯装战败,诱使我进入谷内狭道。我假装中计,一旦进入山谷,就带着两万骑兵一鼓作气向前冲锋,待其伏兵反应过来,我军早已闯出狭道,突破至山谷的另一端。届时,契丹伏兵必然尽出,对我实施围攻,趁此良机,苏将军带着主力大军及时前来接应,我二人里应外合,南北夹击,何患不胜?”

苏宏晖听后,起初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主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与缺衣少粮的契丹人打持久战,才是上上之策。”二人议论多时,经不住一心报恩的王孝杰一再恳求,与他平级的苏宏晖才同意配合。翌日清晨,王孝杰依计率两万骑兵出战,和他预料的一样,守在谷外的契丹军队果然稍一交战很快败退,纷纷逃进山谷,王孝杰尾随其后,也来到山谷深处。埋伏在谷内的契丹伏兵见状大喜,刚想要出击,却见两万周军骑兵已在王孝杰的带领下,一阵风似的继续朝山谷以北疾驰而去,一时间,契丹人惊叫声不绝,近十万伏兵集体现出身来,纷纷也随王孝杰赶往东硖石谷北端出口。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