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且说唐高宗派裴行俭再战突厥,只道他去了之后会和上次一样,三下五除二就得胜凯旋,哪知等了快有半年,都没见他出关和敌军打一仗,好不容易听说唐军和叛军终于打起来了,结果还是个败仗!若非事后得曹怀舜解释,这一战的战败完全是因他而起,与主帅裴行俭无关(曹怀舜战败后据实向皇帝上书请罪,也被革职发配岭南),唐高宗真想把裴行俭召回来,狠狠训斥他一通:“难道是朕又看错人了吗,你所学的兵法呢,为何还不用?”

用就用!曹怀舜被革职后不久,裴行俭决定出手了,该年秋季,他召部将程务挺、刘敬同等人前来,与他们分析道:“本元帅按兵不动长达半年,朝廷猜疑,军心不安,都以为裴某畏惧突厥,不敢出战,其实不然—要打败突厥容易,难的是一战取得全胜,毕其功于一役。经过这几个月的打探,我听闻,阿史德温傅等人因阿史那伏念血统高贵,当初就想拥立他为可汗,但阿史那伏念胸无大志,对此犹豫不决,因此阿史德温傅等人才改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杀后,阿史那伏念虽被阿史德温傅以民族大义说服,勉强同意起兵,但我们既了解其性格上的弱点,便可用计取之。”说到这,裴行俭取来地图,手指一地说道:“该地名叫金牙山(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乃阿史那伏念的大营所在地,他为了伏击我军,千里迢迢带着十万大军来到我大唐的边关,既然获得大胜,一定会和阿史德温傅设宴庆功,不会急着返回。趁着他大营空虚,程务挺、刘敬同,你二人各率五千骑兵即刻启程,抄小道去一趟金牙山,去把阿史那伏念的妻子给我抓回来!”

“抓他的妻子?这…”二位将军愣住了。

“不止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女儿,你俩也得一起抓回来。他大营的位置我反复确认过了,不会有错的,你二人速去,这是军令!”裴行俭斩钉截铁地说道。

十几日后,阿史那伏念哼着突厥民歌,带着部下离开了阿史德温傅的营地,悠哉悠哉地朝着金牙山方向返回。好不容易走到自己大营,他意外发现:自己在外征战期间,自己的金牙山大营已遭唐军洗劫,留守的士兵全部被杀,妻子儿女则被裴行俭的部将全部掳走,这还不算,程务挺等人离开时,还缺德地在他大营里放了一把大火,烧毁了他的全部财产和辎重。

“天哪,唐军太狡猾了,有种和我堂堂正正厮杀一场,抢我老婆孩子,算什么英雄?”

阿史那伏念无家可归,只得一边咒骂唐军,一边下令士兵们回头,去找阿史德温傅商议复仇之事。结果在半路上,他又一次遭到了唐军的暗算—裴行俭见程务挺等人成功带着阿史那伏念的妻子儿女归来,又交给他们一项新的任务:伏击阿史那伏念,不能让他与阿史德温傅会合,把他往北方赶,赶得越远越好!

阿史那伏念哪料到唐军明目张胆地跑到他家抢劫,竟然还敢再来挑衅,由于大营被烧导致军心涣散,加上士兵们因粮草不济多有人患病,他的军队再也不复之前的威风,被提前占据险道,以逸待劳的唐军杀得大败,果然向漠北逃去。根据裴行俭的命令,此后,程务挺、刘敬同等人也率军前往漠北,一路对阿史那伏念展开追踪,只要确保他无法与阿史德温傅会合,便不再进攻他。阿史那伏念被这二人牢牢缠住,甩又甩不掉,打又打不过,最终,他只得勒住军队,有气无力地问他俩道:“说吧,你二人到底要追踪我到何时?”

“只要你率军投降,我们自然就能回去复命了,而且,还会将你的妻子儿女悉数归还—他们都完好无损,被我家元帅待为上宾。”

阿史那伏念眼前一亮:“真的?”

“当然,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不止你得投降,阿史德温傅也必须向我军投降。我家元帅说了,你一定会有办法。”

阿史那伏念欣喜的神色褪去,他犹豫良久,方才吞吞吐吐地说道:“那我试一下吧。”

裴行俭派出二将追踪阿史那伏念的同时,自己一直带着大军驻扎于雁门关外等候消息。一日清晨,在雁门以北值哨的骑兵送来急讯:“不好,北方尘埃冲天,有数十万大军正向我军袭来!”将士们无不震惊。裴行俭笑道:“看来阿史那伏念已经得手了—大家莫慌,这些军队是来投降的。但是为防不测,我军也不得不有所防备。”于是他将十余万唐军原地布成军阵。少时,大队兵马抵达唐军阵前,尘埃渐渐落定,果然见阿史那伏念当先滚鞍下马,独自一人向唐军徒步走来,裴行俭稳坐中军不动,令部下上前责问他道:“阿史德温傅呢,为何他没有前来投降?”阿史那伏念解释道:“此次叛乱皆因阿史德温傅而起,他岂会答应投降唐军?不过总管大人放心,我于数日前夜袭其营地,已将他俘虏一并带来,等候大人发落。”说罢,阿史那伏念身后果然有人押着被捆得结结实实的阿史德温傅,也前来请罪。裴行俭这才策马上前,与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相见,当着全体突厥将士的面,裴行俭为阿史德温傅松绑,归还了阿史那伏念的家小,并大声立誓道:“既然二位首领迷途知返,主动率军来降,裴某回朝之后一定会替二位首领说情—所有参与叛乱的突厥人,皆赦免死罪。”数十万突厥大军齐声欢呼,悉数放下手中的武器,于是不费恶战,东突厥之乱彻底平定。裴行俭将突厥士兵解散,令他们自行返回原籍,自己带着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回朝述职。

唐军回长安之后,裴行俭履行了誓言,他替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人上书求情,希望皇帝能赦免他们的谋反之罪。确实,若非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二人对裴行俭的誓言深信不疑,他俩即便降了,手下的数十万大军绝不会轻易就范。奏疏送上去后,没过多久,裴行俭却听知一个惊人的消息: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以及其他数十位一道被押送至京城的突厥大小首领,已经尽皆被押往刑场,等候斩首。裴行俭急忙入宫向皇帝询问此事,唐高宗正风疾发作,对此不耐烦地答道:“将军的同乡裴炎已详查过了,此战,你畏敌观望,一直作壁上观;幸好程务挺、刘敬同二人不顾你的军令,执意孤军深入,一直追击这些叛贼直达漠北,两军大战数场,突厥人伤亡殆尽,唐军亦是伤亡惨重。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因走投无路而投降,并非出自真心,朕下令将其斩首难道有错?”

裴行俭本想为突厥人讨个公道,但见皇帝病情沉重,所了解的军情又是假的,一时无法解释清楚,只得诺诺退下。很显然,那位名叫裴炎的官员因嫉妒裴行俭的战功,篡改了此战的真相,按照他的描述,裴行俭降服数十万叛军,擒得两位叛贼首领回朝,非但一点功劳都没有,甚至还犯了畏敌观望之罪。很少会动怒的裴行俭出宫之后,气得大骂:“争功之事,自古以来都被视作无耻。冤枉我没关系,朝廷这么做,今后哪个反贼还敢投降?”

从此,裴行俭得了一场怪病,再也无法上朝。唐高宗风疾有所好转后,听说裴行俭病了,还道他是因为封赏太少气病的。唐高宗也很无奈:“算了,此战他虽无功劳,看在他也算奔波了一场的份上,再补赐一个县给他作为封邑吧。”于是朝廷册封裴行俭为闻喜县公—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前程务挺已被封为平原郡公,封地是裴行俭的十几倍。

一年之后,公元682年,裴行俭郁郁而终。

不久,北方再次大乱。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9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