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幸存的唐军只剩数百骑,包括薛仁贵在内,都已作好赴死的准备,没想到论钦陵突然解除对他们的包围,主动提出议和,自是喜出望外,欣然接受。论钦陵确实是位气概非凡的人物,他信守承诺,真的把薛仁贵、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吐谷浑可汗等一行人全放走了。这些人还没到长安,大唐边关守将已将薛仁贵惨败之事上奏了朝廷,唐高宗没想到薛仁贵首次担任主帅,就把五万精兵几乎赔得干干净净,气愤之下,派特使带着枷锁前往审讯其战败的原因。薛仁贵没有向特使检举郭待封违抗军令、擅自行动的罪行,独自揽下了战败的全责,特使随后如是向皇帝汇报—薛仁贵犯的是死罪。幸好薛仁贵救过唐高宗的命,唐高宗终究不忍杀他,将他革职为平民,后又流放至象州(在今广西省境内);至于和薛仁贵争功的郭待封,下场同样好不到哪去,他与阿史那道真随后也被赶出了朝廷,从此下落不明。

经过大非川之战,吐蕃进一步稳固了其对吐谷浑领土的控制,吐谷浑可汗见复国无望,率族人改迁往灵州居住,唐朝在他们定居之地新设安乐州,任命吐谷浑可汗为州刺史,以示恩抚。吐谷浑是别人的领土,大唐可以不收回,但安西四镇大唐却必须收复,之后数年,唐朝与吐蕃在西域攻战不断,安西四镇的归属权也随之变幻不定,一会儿被大唐收复,一会儿又被吐蕃再度攻取。公元676年,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去世,新任赞普赤都松赞继位。论钦陵和其兄赞悉若为稳定国内政局,暂时停止与唐朝的战事,唐朝藉此收复安西四镇;但仅仅过了两年,论钦陵又带着吐蕃大军杀了回来,再次将四镇攻战。到这时,经过长达八年的休整,唐朝已具备重新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的能力,唐高宗遍观满朝大将,觉得有一人颇合自己心意—“抗日名将”刘仁轨。唐高宗遂派人将官居宰相,当时在鄯州(在今青海省海东市)担任检校都督(指临时代理都督一职)的刘仁轨召回朝中,询问他是否愿意主动出战吐蕃,一洗大非川惨败的耻辱。刘仁轨再三推辞,并为皇帝推荐了一人:“能胜任此事的,非李敬玄不可。”唐高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代替刘仁轨率军出战吐蕃。

至于刘仁轨为何不推荐别人,而力荐李敬玄,主因不是李敬玄有元帅之才,而是这二人都身居宰相的高位。其中,李敬玄是中书令,也就是首席宰相,而刘仁轨时任尚书左仆射,虽同样是宰相,级别要比中书令次一级。刘仁轨担任检校鄯州都督期间,因该地紧邻着吐谷浑故地,吐蕃大军整日在他眼皮子底下磨刀霍霍,刘仁轨出于加固边防的考虑,向朝廷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说要钱犒劳士兵,要加派人手帮忙筑城等等…结果,由于首席宰相李敬玄一心想着帮朝廷节约开支,官职又比他大一级,许多提议都被驳回。时间久了,刘仁轨心中自然压了一团无名火—你李敬玄一介文官,哪知吐蕃的可怕,行,我不干了,你行你上!就是这个缘故,他才向皇帝推荐了政治才能杰出,军事才能几乎为零的李敬玄—巴不得他出丑,最好丢掉官帽才好。唐高宗哪知这二人结怨的来龙去脉,竟然真的把李敬玄推上了战场。天地良心,李敬玄知道自己根本不会打仗,也想推辞不干,但唐高宗这次没有耐心再让他推荐其他人了,用威胁的口气说道:“刘仁轨不去,你也不去,难道是想让朕亲自挂帅吗?”李敬玄不敢再分辨,只好硬着头皮前往鄯州。

唐高宗并不糊涂,他知道连薛仁贵都打不赢的仗,让李敬玄打更有风险,所以,他给李敬玄整整配备了步骑大军十八万人,粮草辎重远远也多过薛仁贵出战的那一次,至于作战的目标却很简单,小胜就行,让吐蕃君臣明白大唐的厉害,今后不敢再染指安西四镇。可问题是,即使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又只求“小胜”,那也得看李敬玄的对手是谁—那可是论钦陵!双方主帅,一位连基本的兵法都不懂,另一位却是智谋超群的常胜将军,一旦相遇,结果哪有悬念?李敬玄与论钦陵首战,唐军大败,先锋部队全军覆没;再战,李敬玄又大败,这次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幸好危急时刻,百济亡国之后投降大唐的黑齿常之挺身而出,率数百敢死之士奋力掩护李敬玄撤退,李敬玄才捡了一命,带着伤亡近半的唐军灰头土脸地逃到了鄯州,闭门坚守。到这时,李敬玄才明白刘仁轨为何之前一会儿要钱,一会儿要人—论钦陵和吐蕃大军太可怕了,哪怕他有十八万大军也难求一胜!李敬玄在鄯州苦苦支撑了一年多,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好借口有病,哀求皇帝让他回朝。唐高宗派人到前线视察,发觉李敬玄生病是假,畏敌是真,生气之余,冷静想想这事还真不能完全怪他,是自己用人不当,只好把他召回来,贬为衡州刺史。至于刘仁轨,仅被唐高宗训斥了一通,仍然当他的宰相。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