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好一个薛仁贵,他明知乌海城乃是绝地,吐蕃人巴不得他去主动送死—这里不仅有可怕的瘴毒,而且海拔高度又高出大非川一大截,有四千米左右,已与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基本持平,正如论钦陵所言,再健壮的人到了这里,也会头晕目眩,有气无力。然而,薛仁贵毕竟不是普通的壮士,他是大唐第一猛人,哪怕只有三成气力,当时的天下依然鲜有人可以与之匹敌。仅数日的工夫,薛仁贵带着一支因严重的高原反应,已几乎失去作战能力的唐军骑兵倍道疾驰,成功穿过了瘴毒地带,杀到了乌海城下。镇守乌海城的吐蕃将领乍一听闻唐军竟然安然无恙地过了“毒海”,颇有些着慌;待他登上城头细细朝城下打量,他亲眼目睹来犯的唐军旗号不整,三万将士,除了一个薛仁贵,其他的大多无力地瘫软在马背上,有的人甚至口吐白沫,紧张的情绪顿时一扫而空。他一声令下,率数千吐蕃守军倾城而出,与唐军在城外展开厮杀。混战之中,但见薛仁贵一骑当千,把横行漠北、高句丽的本事又一次施展得淋漓尽致。其仅凭弓箭,便轻松射死数十人,待箭矢射尽,他又手持长戟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血流成河,根本无人可以触及其锋芒。乌海城守将何曾见过这种三军主帅带头冲锋,让士兵们在旁边加油助威的打法,等到他后悔出战,想要召集败兵重新退回城中时已经来不及了。薛仁贵在乱军之中准确地认出了他,大喝一声,手持长戟骑着快马朝他飞驰而来,一眨眼的工夫,乌海城守将的首级已被薛仁贵提在手上。

见主将战死,其余的吐蕃士兵战意全无,急忙跪下请降,薛仁贵由此夺取了乌海城,并杀死、俘虏了全部的乌海城守军,大唐与吐蕃的第一场交锋,旗开得胜。阿史那道真之前未曾与薛仁贵并肩作战过,只是听人描述说薛仁贵臂力过人,箭法奇准,今日一见,对方的神勇更超乎自己的想象,佩服得五体投地,率部下为之称贺。薛仁贵也是颇为得意,下令唐军在乌海城内用缴获之物设宴庆功,同时派人立即返回大非川,告知郭待封自己已夺取乌海城的喜讯,并询问他建造营垒之事进行的如何。

当报讯的士兵满脸风尘地回到大非川时,他奇怪地发现:这里只有吐谷浑可汗带着少数吐谷浑官员在驻守,而唐军两万步兵,以及他们负责看守的钱粮、辎重,却都集体不见踪影,至于薛仁贵令他们修筑的营垒,连根木栅栏也没看见。报讯士兵问吐谷浑可汗,郭待封等人去哪了,吐谷浑可汗叹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唉,那位郭副总管实在心高气傲的紧—薛大总管不知道,他带着半数兵马前脚才离开大非川,郭副总管就在军中暴跳如雷,当众骂道:薛仁贵一介乡野村夫,竟然嫉贤妒能,自己去立大功,却让我郭待封堂堂将门之后为他看守辎重,还美其名曰:让我坚壁待援,与之夹击敌军。谁不知道,论钦陵的主力大军有四十万之多,万一果然来袭,靠我这点兵力,如何坚守得住;他却可趁我拖住敌军主力的契机,来个深入虎穴,直捣逻娑—我才不会上他的当!”

“然后呢?”报讯的士兵急忙接着往下问。

“然后…郭副总管就带着两万唐军和全部辎重也去乌海了,说不能让薛仁贵…哦不,薛大总管独取大功。怎么,你来时途中没撞见他的军队吗?”

薛仁贵部下暗叫不好,无暇再与吐谷浑可汗交谈,跨上战马又是一路飞奔。这一次他回去乌海城的多途中长了个心眼,一路仔细远眺,果然远远地发现了郭待封,对方正带着两万步兵,押着大量的辎重,像蜗牛一样在高原上慢吞吞地走着。薛仁贵部下又气又急,正要上前斥责他为何不听主帅命令,私自带着步兵与辎重离开大非川重地时,忽闻远处号角齐鸣,不知道多少吐蕃兵马,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卷席而来,一时间,诺大的高原,目光所及之处,竟全是吐蕃人的士兵和旗号。幸好那报讯的士兵与郭待封等人距离尚远,他人又机灵,见状急忙扯下盔甲快速逃离,吐蕃人忙着剿杀两万唐军,见他独自一人从旁路过,还以为是自己国人,也无意追赶,因此让他逃出生天,成功回到了乌海城。

那人回到乌海城后,双腿打颤,急忙将他亲眼所见的一幕向薛仁贵禀报。薛仁贵听说郭待封正遭到大量吐蕃军队的围攻,大吃一惊,慌忙召集阿史那道真等人商议对策。一众将领方才陆续汇集,城外已有吐蕃使者前来,说奉大论之命,有一封书信要呈给唐军最高主帅过目。薛仁贵令手下取来书信,只见信上写道:“将军可谓是善于用兵之人,竟然靠奇袭之法,轻锐倍道一战攻克乌海,这实出本相的预料。确实如你所言,如果你用一军坚守在大非川,与乌海构成掎角之势,唐军便可反客为主,稳占先机。然而本相同样没想到,你贵为三军最高统帅,竟然连将无威不立的道理都不懂,让一与你长期不和之人统领半数的兵力以及全部的辎重,你即使箭术再强,武艺再高,唐军此战又岂能不彻底完败。呵呵,你那位副统帅,以及他帐下的两万士兵已被我军团团包围了,如果你想来救援他们,现在还来得及…”

薛仁贵看到此处,放下手中书信,命令与会的众将道:“准备出战,放弃乌海城,立即前往援救郭待封!”

阿史那道真满脸狐疑地接过那封书信,他看过之后,劝谏薛仁贵道:“总管大人,郭待封不听您的号令,自取其败,其所部兵马已被数十万吐蕃大军合围,且从这封书信上看,论钦陵通过盘问俘虏,显然已对我军的计划一览无余,焉能救得出来?形势已然如此,我军此战要取得胜利已无可能,唯一的希望,是尽可能多保全一些兵马,留作日后复仇之用,依属下之见,不如…”

“如果你不敢去,我可以自己去。”

“既然总管大人心意已决,好罢,属下随您一道赴死便是!”

短短不到十日的时间,薛仁贵和随他奇袭乌海的三万骑兵的心情就如从天堂掉落了地狱。曾经,最终的胜利似乎已触手可及,连薛仁贵也骄傲地认为他终于可以靠这一战彻底证明自己—他的军事才能丝毫不输于李勣、苏定方;然而,由于郭待封为争夺战功而擅自行动,并被极擅用兵的论钦陵准确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显而易见,唐军胜利的希望已经提前沦为了泡影。郭待封所葬送的,不仅仅是两万唐军士兵,更把深入敌境作战,对唐军而言弥足珍贵的大量粮食拱手让给了敌人。薛仁贵自知无颜回朝再拜见皇帝,他接下来最想做的,就是与论钦陵大战一场,至于最终结果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也许,是马革� 尸吧。

论钦陵,我和你拼了!

薛仁贵为救援郭待封,放弃了乌海城;郭待封也为了逃命,放弃了全部士兵和全部辎重,待薛仁贵带着三万援兵赶到时,他已经率少数部下杀出了重围,逃回了大非川。因无人指挥,他手下的两万唐军士兵在高原上被吐蕃大军如羊羔一样肆意杀戮,生还者寥寥无几。薛仁贵离开乌海城后,很快也遭到吐蕃军队的围攻,他冲杀多时,方得知郭待封已逃回大非川,遂亲自断后,率三万唐军且战且走,也前往大非川与郭待封会合。不久,四十万吐蕃大军在论钦陵的指挥下,将大非川包围得滴水不留,双方为了生存和荣誉,展开了惨绝人寰的殊死肉搏。经过连续多日日夜不停的持续战斗,薛仁贵所率的三万骑兵逐渐矢尽粮绝,继步兵之后也几乎全部阵亡,而由于薛仁贵的神勇和唐军奋战至死的决心,论钦陵损失的吐蕃军队亦不在唐军之下。到了最后,率先停止交战的反而是稳操胜券的吐蕃军队,论钦陵下令:只要唐军同意立即撤离吐谷浑境内,不再试图相助其可汗复国并收复西域四镇,我军可以派出使者与之讲和。

面对吐蕃将士们惊讶的眼神,论钦陵从容地解释道:“双方已鏖战多日,唐军主帅困兽犹斗,竟然气力不减,这样的万人敌,本相生平从未见过,绝不是可以轻易擒拿的,再战下去毫无益处。既然西域四镇和吐谷浑等地,皆已属我吐蕃所有,放他走吧,大唐皇帝会替本相杀了他的。”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