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唐军围攻平壤一个多月,未能攻克,战局又重新陷入停滞。不过李勣这次没有再感到为难,他拒绝了部下加强攻城力度的提议,派人把泉男生召来,问他怎么办。

泉男生纵便初衷并不是想灭亡自己的国家,但他的命是大唐救的,又被十几万唐军挟持,早已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向李勣献计道:“本国的大权虽然操纵在我弟泉男建手中,但他并非国王,真正的国王名叫高藏,总管大人不如先设法将他招降。“李勣听从该计,让泉男生与留在城内的亲信联络。不久后,高藏见形势危急,果然和一部分官员打算出城投降唐军,奈何泉男建对他监视得紧,最终只有九十多人奉高藏的命令混出了城,到李勣军中报到。李勣对他们以礼相待,又问他们城内形势如何。其中有一人道:“泉男建亲自在北门督战,而在平壤南门,镇守此处的是其部下,名叫信诚。我素知信诚为人怯弱,如果唐军猛攻南门,他支撑不了数日就一定会打开城门。”

李勣大喜,下令唐军在北门虚设旗号,暂缓进攻,改将主攻的地点放在南门。才过五日,信诚果然秘密派人与李勣联络,请求作为内应。得李勣承诺,保证饶他不死后,信诚随即下令打开了平壤城南门,十余万唐军大声呐喊,一鼓作气全部冲入城内,放火焚烧其他各处城门,随着烈焰冲天,高句丽国王被俘,国都沦陷。泉男建尚欲挣扎,然而寡不敌众,很快也被唐军俘虏,许多唐军将领都想杀了他领功,泉男生苦苦为其弟求情,这才作罢。

至此,困扰了隋唐两朝大半个世纪的高句丽被彻底平定,高句丽是个大国,经战后核计,降于大唐的城池共计一百七十六座,军民共计六十九万余户(约三百五十万人)。消息传至长安,唐高宗悲喜交集,下诏李勣:“把高藏、泉男建等高句丽王侯尽快带回国内,朕要率领他们,前往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向父皇祭拜!”李勣向皇帝请示留守辽东的人选,唐高宗批示道:“难道还有比薛仁贵更合适的吗,高句丽人都把他视作神灵啊!”

该年十二月,经过两三个月的水陆跋涉,李勣大军高奏凯歌,押着高藏、扶余丰等一群身份显赫的俘虏回到了长安。完成献俘仪式后,唐高宗因高藏不掌握国家实权,下诏赦免他的罪行,任命为工部尚书;泉男生、信诚二将因相助唐军征战有功,亦分别官授右卫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而泉男建则因驱逐其兄,自任莫离支,又在唐军兵临城下时负隅顽抗,论罪发配黔中(即今天的贵州省),另一位百济王室扶余丰情况与他类似,同样被流放至岭南。唐军方面,自主帅李勣以下,但凡参与此战的将领皆有各种级别的赏赐。唐高宗根据管理漠北、百济等地区的经验,之后将高句丽国拆分为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个余县,受以高句丽国都平壤为中心所设的安东都护府统一监管,安东都护以下,各地都督、刺史、县令,主要由高句丽国人担任,这也是大唐以夷制夷政策的延续。

唐朝首任安东都护,名叫魏哲,和之前的郑仁泰一样,这也是位名气不大,但资历很高的老将。魏哲就任安东都护不到半年便因病去世,境内的九府四十二州趁机效仿之前的百济将领,也发起了一场“复国运动”,大量州县都脱离了唐朝的控制。唐高宗无奈,只得让之前担任魏哲副手的薛仁贵接任安东都护一职,交给他两万军队平叛。薛仁贵上任后不久,高句丽人的“复国运动”即被轻易平定,唐高宗担心薛仁贵平叛过程中杀戮太多,派遣特使前往查看,特使回国后奏道:“陛下放心,薛将军治理高句丽期间,并未妄害一人。他采取的平叛方法,是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句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高句丽人都对他非常爱戴,以至于一时间忘记了亡国之痛。”

说来也是奇怪,在漠北和辽东,薛仁贵早已经被敬称为“战神”,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敬服,甚至见了他干脆直接投降;但在大唐国内,他的能力却依然被人质疑,就比如说以他在攻灭高句丽一役中立下的赫赫战功(除了主帅李勣,薛仁贵此役的功绩远远超越其他人),战后,首任安东都护竟不是他,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细细想来,实在是薛仁贵此人的用兵特点太过于剑走偏锋—说他不懂谋略吧,他不但懂,而且还是用计高手;说他懂谋略吧,他基本不看兵法,打仗的方式永远是亲自和敌军肉搏,总是不能向李勣、苏定方看齐,也学习一下运筹帷幕的指挥艺术,所谓“一力降十会”,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不知不觉,薛仁贵已经从军二十多年了,虽然他参军的初衷(衣锦还乡)已经实现,但年近六旬尚未以主帅的身份指挥一场大战役,对一位从无败绩的“战神”来说,确实是莫大的遗憾。公元670年,距离薛仁贵出任安东都护仅过一年,朝廷突然召他回朝。薛仁贵回国后,唐高宗当着群臣的面,非常严肃地问他:“恩公,朕打算打一场大仗,并由你担任主帅,不知你可敢当此任?”

薛仁贵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场战争的难度绝对低不了—皇帝为了保持威仪,从未当众称呼他为“恩公”。薛仁贵反应过来后,急忙跪拜道:“能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

“很好,在你归国之前,朕与众爱卿商议已久,皆认为除了你,无人堪当此重任…”待唐高宗细述过来龙去脉,薛仁贵才明白,他接手的是一项何等艰巨的任务—用“难如登天”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论及该任务细节,当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一事说起。早前说过,唐太宗时期,吐蕃国赞普松赞干布曾多次遣使入长安求亲,而求亲成功的那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吐蕃国派出的使者名叫噶尔东赞,史书中称之为:禄东赞。禄东赞之所以能成功说服唐太宗,除了吐蕃国当时开出了三个非常优厚的条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禄东赞本人非常机智—有一个传说,说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被迫解答唐太宗出的几道难题,比如用线穿九曲孔眼的明玉,辨认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的母子关系,辨认真假公主等等…(很多故事书上都有,具体的就不详述了),松赞干布全部成功过关,所以唐太宗在三个条件的基础上,顺水推舟答应了亲事。其实这个传说是真的,不过解答这些难题的人不是松赞干布本人,而是他派出的使者禄东赞。唐太宗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聪明的人,甚至想用高官厚禄和美色诱惑禄东赞,把他留在唐朝为官。最终,禄东赞婉拒了唐太宗的美意,与李道宗一道护送公主回国。十年之后,在位时期基本奉行亲唐政策的松赞干布去世,其孙芒松芒赞继任赞普之位。因芒松芒赞年幼即位,实际掌握吐蕃实权的正是之前屡立大功,已经晋升为大论(吐蕃国对丞相的称谓)的禄东赞。

禄东赞成为吐蕃国的摄政王后,和之前的渊盖苏文一样,也以挑战唐朝的霸主地位为己任。而且,禄东赞聪明绝伦,治国能力比渊盖苏文杰出的多,吐蕃国在他的经营下,很快就和大唐有并驾齐驱之势。禄东赞明白挑战大唐是一项长期工作,于是摄政初期,他对内勤治军队,详细构划对唐作战的策略,对外,却三番五次向大唐示好,并且给予唐朝的公主(文成公主)非常好的礼遇和名誉。又经过十年的经营,禄东赞见自己已兵强马壮,趁唐朝与百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经营得如火如荼之际,突然发动数十万大军入侵吐谷浑,吐谷浑军队一触即溃,该国可汗慕容诺曷钵逃奔凉州向唐朝求援,等到苏定方临危受命,被调往西部前线时,吐谷浑事实上已经灭亡,该国的土地全部被吐蕃兼并,仅是因为禄东赞顾忌苏定方的威名,不敢对唐朝正式宣战而已。公元667年,禄东赞去世,其子论钦陵(全名噶尔钦陵赞卓)按照禄东赞的遗嘱,依旧牢牢把吐蕃国大权继续操纵在手中,从而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打败大唐。禄东赞病故的同年,苏定方老将军也在唐朝西北边陲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苏定方的智谋足以和禄东赞媲美,临终之前,他也留了道遗嘱:论钦陵的谋略不在其父禄东赞之下,一旦得知我的死讯,一定会入侵大唐,所以将士们必须隐瞒我的死讯,以防被吐蕃发觉。由于其帐下士兵忠实恪守了该命令,不但吐蕃军队被蒙在鼓里,连唐高宗也是在苏定方去世很久之后,才意外得知了此事。唐高宗不胜悲痛,追赐了苏定方许多官爵和封号,子孙后代亦有恩宠;同时,忌惮苏定方威名,论钦陵也渐渐得知了此事,如苏定方生前所担心的一样,吐蕃终于正式向大唐宣战。在新任吐蕃大论论钦陵的率领下,吐蕃大军走出了已被他们降服数年的吐谷浑领土,向吐谷浑以北的安西四镇又发起了攻势。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