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刘仁轨一战成名,战后,其因军功晋升为带方州刺史,辖百济故地。唐高宗也因白江口之战的辉煌胜利,决定重启封禅计划。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唐朝百官上奏:“托二圣陛下洪福,近年来,我大唐各地连年丰收,一斗米才卖五个铜钱;百姓家家富足,集市上的麦子、豆类即便售价低廉,也鲜有人购买;东起高丽(指朝鲜半岛)、西至波斯,前来进贡的各国使者络绎不绝,由于他们带来的牛羊骆驼太多,以至于道路都被堵塞。”唐高宗大喜,遂下诏,于该年冬季前往泰山封禅,与他并称为“二圣”的武后亦率一众嫔妃随行。

何为二圣?—之前,唐高宗因武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动辄被其所制,甚至有些官员逐渐仅以武后的命令是从。唐高宗担心自己的权力动摇,曾私下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黜武后,改封其他妃嫔为皇后。武后得知消息,急忙向唐高宗赔罪,并且替自己辩护道:“若非陛下身体有恙,时常不能理事,臣妾何敢专权;而且宫廷内外,除了我,陛下难道还有更信任的人吗?”唐高宗被武后说动,心想这倒是真的—把她废了,自己万一哪天再发起病来,还得重新找个“代理皇帝”,让大臣替自己批奏章肯定不行,让其他嫔妃干这事吧,又怕她们不能胜任,把国家搞乱了套,毕竟能当皇后的人很多,能当好“代理皇帝”的人实在太少。唐高宗碍于计划已经泄露,只得把责任推给上官仪,说道:“朕本无此心,都是上官仪教朕这么做的。”不久,唐高宗又一次发病,和之前一样把朝政暂交于武后打理,趁此时机,便有大臣诬陷上官仪谋反,武后作出判决:将上官仪,与其子上官庭芝皆斩首示众,其家产全部抄没,家中女眷则收入宫中为奴。唐高宗病情好转后,知道此事,有苦难述,也不再细究。战战兢兢的大臣们此后愈发明白与武后为敌的严重后果,他们宁可得罪高宗,也不敢再丝毫得罪武后。所以,他们为取悦武后,将她和唐高宗并称为“二圣”。

“二圣”封禅泰山期间,刘仁轨率新罗、百济、儋罗(之前是百济辖下的属国,治所在今天的韩国济州岛)三国王侯齐赴泰山,向“二圣”称贺,被刘仁轨打服了的日本国国王也亲临此次祭典集会,当面向唐高宗赔罪。唐高宗见东方四国的首领齐聚一堂,皆以属臣的礼仪向他参拜,龙颜大悦,又下诏擢升刘仁轨为大司宪兼知政事(即宰相,职责相当于汉朝时期的御史大夫)。同时,他情不自禁地叹道:“如果泉盖苏文也在此地,那就妙极了!”

唐高宗说这话时,渊盖苏文正无力地躺在病榻上。这位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大权臣,是他,弑君乱政,掀起了唐朝与高句丽之间长达二十余年的持续战事;也是他,宁死不降,执政期间连续抵挡住了唐军的多次进攻。有人说他是高句丽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高句丽的罪人,但对渊盖苏文来说,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他统治高句丽的时代即将结束,他的儿子们即将接过他的权杖,代替他迎战大唐。高句丽接下来命运如何,才是他最担忧的事儿。

公元666年,渊盖苏文去世,死前留有遗言:“由我的长子渊男生继任莫离支。”莫离支,即“摄政王”之意。渊男生成为新一任高句丽实际统治者后,因担心大唐得知父亲死讯,会趁机发兵来袭,留其弟渊男建、渊男产于平壤,令二人暂掌国政,自己带着少数从人,前往各地巡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才刚离开都城没多久,其弟渊男建凭借兵符在手,竟自封莫离支,同时威逼戍卫平壤的大量军队听命于他的指挥。这一状况和之前的回纥部内乱颇有些相似,渊男生和比粟一样,也被自己的亲人赶下了台。由于担心渊男生召集齐地方守军后,会重新夺回权位,渊男建即位莫离支之日,即颁布了追杀令:

“所有将士听命,得到我大哥首级者,封为领兵酋长,且赐一县之地!”

由于渊男建逼迫太急,根本等不及渊男生召集平壤以外的各地军队,反攻京城;加上百济已被大唐征服,日本已被大唐打服,新罗又是大唐的盟友,渊男生纵便不想再争当“莫离支”,只想找个地方苟求活命也是极难。渊男生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只好一边出逃,一边让其子渊献诚前往大唐向唐高宗求援。

唐高宗没想到天上竟然真的掉馅饼了。他确认过此事,随即派出两支先锋部队克日赶赴辽东:一支军队由契必何力所率,唐高宗任命他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另一支部队由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所率,唐高宗任命二人皆为行军总管;又任命前来求援的泉献诚(同上,唐朝方面为避唐高祖李渊名讳,但凡“渊”姓,一律改称“泉”姓)为右武卫将军,兼任行军向导,协助唐军营救其父。该年九月,契必何力、庞同善等人成功与泉男生在辽东境内会师。鉴于唐军此时的兵力尚不足以攻打平壤,契必何力、庞同善、高侃、泉男生父子等人暂时驻军辽东,等候皇帝的后续诏令。

三个月后,唐高宗的诏令终于传到:“为毕其功于一役,朕深思熟虑后决定,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总督大军十五万,以攻打高句丽;契必何力、庞同善、赦处俊三人担任副大总管,协助李勣谋划战策;除此之外,水陆诸军总管,以及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人,也都受李勣指挥。在攻灭高句丽之前,河北各州县的赋税,无须送往京城,直接送往辽东作为军用。”

见是李勣老将军挂帅此战,先前抵达的唐军众将既觉得惊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唐高宗时期,不看资历,仅看战功,大唐第一名将早已不是李勣,而是另一位老帅苏定方。李勣自从协助唐高宗、武后扳倒长孙无忌以后,多来年一直身在政府,极少插手军务。但因在高句丽爆发内乱之前,吐蕃国大举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被吐蕃打败,其可汗亲自逃往凉州向大唐求援,唐高宗已令苏定方前往营救,总督西方。也正因苏定方不在中原,李勣才不得不时隔二十年之后,重新披挂上阵,被委任以总督东方之重任。

李勣毕竟是李勣,他哪怕二十年没上过战场,也没有人敢对他稍有不敬,唐军众将如此,高句丽众将亦是如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工作,公元667年九月,李勣方才面喻众将道:“如今,从河北各州县运来的钱粮、军器等物,已足够我军一年之用。此战与之前一战不同,我军仅得一路主力,没有其他军队策应,所以要么不战,要战就必须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据老夫连月观察,新城,是高句丽西部的要害之地,易守而难攻,不如先攻此城,用作屯粮之用。此城若下,我军前往鸭绿江就能畅通无阻。”

说罢,李勣即总督十五万大军,猛攻新城(在今辽宁省抚顺市北)。由于他之前长达半年多时间一直按兵不动,没有与高句丽军队作任何交手,高句丽上下丝毫无备。新城守军对唐军的攻势难以招架,竟捆绑新城守将,主动出降。李勣拿下新城之后,果然如他分析的一样,高句丽在鸭绿江北的防线洞开,一个月后,连新城在内,唐军已连续攻克了敌军城池达十六座之多。

李勣见唐军攻势喜人,为求兵贵神速,自率主力朝鸭绿江方向继续快速推进,留下契必何力看守新城;又令庞同善、高侃二将协助运粮使,负责押运大军的辎重,二将因大军所需的钱粮等物极多,遂暂时设营于新城城外慢慢拾掇。出乎李勣意料的是,高句丽虽连战连败,一月之内丢失十六座城池,但其主力并未重创,加上泉男生为求活命,与大唐联手讨伐其弟泉男建,有卖国求荣之嫌,高句丽上下一改之前的在两兄弟之间摇摆不定,变得同仇敌忾。与李勣一样,新任莫离支的泉男建也非常了解新城的重要战略地位,一得知唐军主力已离开此城,随即派出十万高句丽大军前来回夺。这次防备疏忽的一方成了唐军,庞同善、高侃在新城城外刚拾掇好钱粮,还没上路,赫然见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敌人,慌忙赶到城下呼救。说来也巧,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和他们一样轻敌,也没想到泉男建竟会大举发兵偷袭新城,一大早去附近的其他十几座城池巡视了,其人不在城内。城中唐军人少,又不敢自作主张,明知庞同善、高侃危在旦夕,竟无一人敢出城营救。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