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君臣对日本大举介入朝鲜半岛战事显然准备不足,否则不会仅出动战船一百多艘,军队一万多人,就贸然与日本、百济联军交战。相比之下,日本大将阿部比罗夫对此战却是作了充分的准备,当时,日本虽然政治、军事改制皆已基本完成,其军队战斗力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该国仍未学会使用马鞍,长矛、槊等骑兵装备也尚未普及,日军的武器多是短刀、弓箭,最擅长的战法是步战和水战。为此,阿部比罗夫明智地选择了水上决战,他下令四余万日本道:“绝不能让唐军登陆,只要在江面上缠住他们,他们很快就会撤退逃跑!”
日军得令,千余艘战船分成多支小分队,准备封锁白江港口。未等其布阵完成,只见数十艘唐军战船一溜烟地从他们附近冲过,其速度极快,日军战船追之不及。原来,唐朝时期,经该国能工巧匠改造,其水军之中已有一种特殊的战船,不用木浆划水作动力,而是用踏板驱动,该战船史称:车船。车船的行进速度极快,唐朝水战常用它作突击冲锋,打乱敌军阵形之用。刘仁轨察觉对方意图,抢在日本封锁渡口之前,派出了许多车船,先行贴近江岸,日军战船拦截不住,眼看对方半数水军要成功登陆,急得哇哇乱嚷,纷纷对其展开追逐,一时间,密密麻麻的日本战船全涌向白江渡口,宛如蚁聚一般—他们却忘了,唐军还有一大半战船尚未出动。日军追逐车船的举动正合刘仁轨之意,他随即下达了第二条命令,亲率水军主力尾随日军船队之后,也驶往白江口;而行在日军之前的那些车船也并未急着登陆,他们驶近江边后,迅速地沿着江岸一字铺开。如此,唐军战船虽少,却利用白江口一带水域狭窄的地形特点,对数量更多的日军战船成功实施了合围。待一内一外两支船队按预定计划布阵完成,刘仁轨派出了大唐水军的第二种超级武器:拍船。
和灵活的车船不同,拍船是一种非常笨重的大型战船,因其体型庞大,也称“拍舰”。 拍舰巨大、且行驶缓慢是有原因的,因为该船之上装载了一种本该仅限于攻城时使用的作战武器—投石车。唐朝初年,也不知是哪位将领奇思妙想,竟然建议朝廷建立一支用石头攻击敌船的舰队,经朝廷采纳后,拍舰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拍舰的攻击原理和投石车类似,在其宽阔的甲板上,安置有数个大型绞盘,水战爆发时,唐军士兵就通过合力绞动这些绞盘,将沉重的大石头远远地砸向敌军,其威力异常恐怖,再坚固的战船也无法抵挡。不过拍舰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因为其使用的武器太特殊(大石头),所以攻击频率较低,且准头略显不足,如果敌军阵形分散,砸中的概率其实不高。刘仁轨此时才派出该战舰,用意就在这里,在他面前的白江口战场上,日军的船队为追逐车船,早已一艘挨着一艘,之间几乎没有空隙,唐军只要把巨石拍出去,指东打西,无所不中,须臾之间,上百艘日军战船就被拍舰砸得粉碎。
阿部比罗夫这才发觉中计,急忙传令下去,让日军停止追逐江边的车船,转而攻击外围的拍舰。日军以作战勇猛、训练有素而闻名,在主将的指挥下,一个个被大石头砸得七荤八素的他们,竟然能做到败而不乱,他们顶着雨点般从天而降的大石头,连续向唐军的数十艘拍舰发起了三次冲锋,因其阵形密集,后军往往被前军阻挡,这三次冲锋皆被唐军成功击退。不过,日军并未就此退缩,很快,他们又发起了第四次冲锋。随着江面上的日军战船越来越少,唐军战船上的大石头也快“拍”完了,这一次,终于有部分日军战船成功挨近了唐军的拍舰,一场“接舷战”(即双方战船靠在一起进行近战格斗)看似不可避免,而这,正是日军所长。
阿部比罗夫至此松开了紧皱的眉头,他胸有成竹地告诉部下:“唐军的怪船虽然威力很大,但其进退不便,远远不及我们的小船灵活,何况我军的战船仍比他们多出数倍,只要接近他们,我军就胜利了!”在他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日军小船冲了上去,里三层外三层的将唐军的大船包围得水泄不通…突然,日军的惊呼声传遍了江面,因为他们发现,冲在最前面的那些日本战船已被火海包围。
拍舰的主要攻击方式是“拍石头”没错,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只能拍石头—唐军见敌军试图登船进行肉搏,迅速从绞盘处撤离,他们分布在甲板外围,改用弓弩射击日军,射出的箭矢全部是用棉布包裹,且事先蘸过灯油的“火箭”。由于唐军的战船又高又大,日军的战船又小又矮,唐军居高临下,射击敌军极为便利;而日军则仰攻不便,他们才刚将“接舷战”常用的钩索套中唐军大船,未暇攀登,其所乘的船只俱已被火箭点燃,坠入火海、大江的将士不计其数。除了遭日军围攻的拍舰,其他唐军战船见状也没有闲着,诸如车船、楼船、艨艟等各型唐军战船百余艘,陆续赶来助战。一时间,在距离周留城不远的白江港口西侧,烟火冲天,江水赤如朱丹。经过双方你死我活的激烈鏖战,日军最终被摧毁的战船多达四百余艘,战死的士兵也达数万之多;而唐军的伤亡不详,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参战此战的唐军各类战船,没有一艘沉没。
这就是白江口之战的结果,仓促接战的唐军,凭借更先进的造船工艺,更先进的水战武器,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四战四捷,以弱胜强,大败日本、百济联军五万余人。战后,阿部比罗夫逃回了日本,百济王扶余丰逃往了高句丽,滞留在周留城内来不及逃走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人没有再作无谓抵抗,率全城军民集体投降了唐军。就这样,日本称霸朝鲜半岛的志向,以及百济人复国的梦想都被唐军一一粉碎,大唐则藉助此战,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与高句丽进行最终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