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实在不好意思,最近思绪有点乱,更兼我凭印象写作,未详细对照史料,所以在写作中犯了很多错误。在此向大家致歉。

李勣、薛仁贵等人征讨高句丽是在苏烈平定西突厥的十年之后,而不是同一时期。

犯了如此弱智的原则性历史知识错误,我深感愧疚,今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上一章更新的内容作废,我接着上上章结尾—

笔者不知道为什么李白的父母身为汉人,会长期生活在今天已经属于外国的碎叶城,并在该地生下了李白;笔者只知道,这一次我们不用担心李白会像端午节一样被外国人“抢走”(据说韩国已经把端午节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因为苏定方曾经在碎叶城城头向四方宣布:“这里是我大唐的疆土,这里的子民皆是我大唐的子民!”

这里往下写。

脸红ing.

就在苏定方扬威中亚之际,唐高宗看好的另一位大将薛仁贵也迎来了又一次命运的转机。薛仁贵是唐高宗时期的第一猛将,这一点无人质疑,毕竟单枪匹马驱赶十五万大军这等壮举,连秦叔宝、尉迟敬德贵为“门神”也没做到。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明明是“牛刀”的薛仁贵,却一直被人当“菜刀”使,十年如一日地负责看守城门,为何?因为大部分人认为,薛仁贵之勇,是匹夫之勇,他连军纪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军纪都没整明白,怎么能够当军中大将呢?

毕竟打仗这事,主要还是得靠脑子,光有一身蛮力是不成的。要不然论马上功夫,十个李靖也不是一个秦叔宝的对手,可李靖能挂帅三军,助大唐在南、北、西三个方向立下不世之功;秦叔宝却只能一直当唐太宗的保镖,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座。

直到薛仁贵上奏皇帝,提出攻打西突厥,该用“正面讨伐和内部分化相结合”这一策略之后,唐高宗才赫然发觉:原来恩公不仅仅是有勇,看来智谋也不差嘛!事后证明,该策略在讨伐西突厥期间,屡试不爽,最终助苏定方生擒沙钵罗可汗。这一结果更让唐高宗对薛仁贵刮目相看。一直在寻找机会报答薛仁贵的唐高宗于是一道诏书下去:用其他官员接替玄武门守卫一职,薛仁贵听令,即日起你赶赴东北,与契必何力等名将并肩作战。

薛仁贵拜别皇帝,重新回到了他名将之路的起点—辽东。唐太宗生前,唐朝从高句丽手中夺取了半个辽东,此后两国在辽东地区打打和和了十几年,总体上处于均势,大唐虽然国力占优,期间胜多败少,但想要一举夺取另外半个辽东,把疆域推进至鸭绿江畔,甚至攻克平壤,却也是极难。这是由于渊盖苏文掌国期间,高句丽国内长期处于全民皆兵状态,动辄一战出动一二十万人,打没了再重新扩充兵力,从而用人数优势抵消了战力较弱的劣势;加上高句丽本土和辽东只有一江之隔,该国相比大唐,是在主场作战,没有粮道漫长、运输艰难、水土不服等问题,又进一步确保该国立于不败之地。唐高宗把薛仁贵派往辽东前线,就是希望他能再构思出一计,助大唐打破这一均势状态。在平定西突厥之后,外表看似懦弱,实则胸怀大志的唐高宗已将高句丽国定为了第二个攻灭的对象。

薛仁贵重返辽东后,积极秣马厉兵,寻找战机,才过一年,他便与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军队先后交手三次,三战全部获胜,累计斩首千余人,因功被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从这三战的过程来看,薛仁贵镇守玄武门期间,并未因这个工作是个“闲差”而虚度光阴,他除了一杆方天画戟无人可敌,又练出了一项新的技能—箭法。在他之前,隋唐时期已有两位名将以箭法精准而闻名天下,分别是长孙晟和唐太宗,相比他们二位,薛仁贵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所射出的箭不仅准得离奇,而且威力大得恐怖—每次他与敌军遭遇,不急着短兵相接,而是先开弓射击敌军将领,几乎每箭必中,中者必死。他所取得的三场胜利,前两战的交战过程实在无甚可说,因为薛仁贵刚射完一通箭对方将领就死了好几位,敌军也随之溃败。到了第三战,不幸又与薛仁贵率领的唐军狭路相逢的高句丽将领正好也是个神箭手,他用薛仁贵的方法,开战之前先用弓箭射击唐军,连续射死十余人。薛仁贵见状大怒,手持弓箭一人一骑冲入敌阵,直奔对方大将而去,挡道者无不应弦倒地。那位高句丽将军自度箭法不及对方厉害,弃了弓箭便要逃走,哪知薛仁贵骑的马是皇帝御赐的宝马,在战场上来去如飞,眨眼的工夫便冲到他的身边,轻松将其生擒而去。见主将都被对方活捉了,高句丽士兵一哄而散,薛仁贵的第三战又赢了。

唐高宗听说薛仁贵仅凭射了几支箭就连胜三仗,将信将疑—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儿戏嘛,像苏定方那样打仗,才是真正的为将之道。恰好薛仁贵回朝述职,唐高宗见恩公毫发无损地归来,下令在内殿赐宴为恩公接风洗尘。席间,皇帝问薛仁贵道:“朕有一事想不明白,辽东前线来报,说将军仅凭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法便能横行辽东,让敌军闻风丧胆。然而,敌军将领既知薛将军神射,岂有不穿铠甲上阵的道理,难道这样亦无法抵挡?”

薛仁贵微微一笑,答道:“微臣所用的弓是特制的,寻常人根本拉拽不动,因此射出的箭劲道也非同寻常。别说对方只是身穿一层铠甲,即便内外穿上两层,臣一箭过去,也能轻易将之射透。”

“朕听说,古时神射手养由基箭法卓然,能够一箭射穿七层铠甲。当然,那时的铠甲与今日相比,其坚固程度定差上许多,爱卿且试下能否一箭射穿五层铠甲吧?”见薛仁贵跃跃欲试,同意接受该挑战,唐高宗趁着酒兴,当即令左右取来五件铁制的重铠,紧密叠作一处,悬挂于殿外。薛仁贵取来弓箭,立于百步之外,只听弓弦响过,那五层盔甲皆已被他射出的箭贯穿,上面留下了一个显眼的窟窿。唐高宗大吃一惊,连声赞叹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自此,薛仁贵遂有了“白袍神箭”的美名。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