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亲政之后主持的第一场战争,便是要拿上一战中被程咬金放跑的西突厥开刀。朋友们应该还记得,笔者在讲述唐朝灭东突厥之战时曾提到过,唐朝建国之初,西突厥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可汗,史称统叶护可汗。统叶护可汗是达头可汗的后裔,在他治下,西突厥的疆域和国力达到极盛,一度超过了东突厥。然而,公元627年,西突厥发生内乱,统叶护可汗被部下弑杀,随后,西突厥盛极而衰,该国几位首领为了西突厥的最高统治权长期争斗不休。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了解过西突厥的状况,告诉他们:“别争了,朕帮你们重新挑选一位大可汗,所有小可汗都必须尊他为主。”
唐太宗拥立的这位西突厥可汗,名叫阿史那泥孰,我们就简称之为泥孰可汗吧(全称为:吞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泥孰可汗仰慕“天可汗”威名,就任可汗后对大唐忠贞不二,唐朝通过控制他,进而控制了整个西突厥。公元634年,泥孰可汗去世,西突厥再次陷入分裂,之后同时出现了两位大可汗,一位简称沙钵罗叶护可汗,亲善唐朝;一位简称咄陆可汗,敌视唐朝。咄陆可汗的才干比沙钵罗叶护可汗要强,最终他打败了前者,重新统一了西突厥。这时候唐太宗又出手了,他重新拥立了一位亲善唐朝的可汗,简称射匮可汗,并派出唐军协助他与不肯臣服唐朝的咄陆可汗交战。咄陆可汗难敌射匮可汗和唐军联手,只身逃往国外,他的爱将阿史那贺鲁走投无路,被迫带着数千残部前往长安向唐太宗谢罪。唐太宗待阿史那贺鲁甚厚,不但放他回国,还让他与射匮可汗共掌西突厥军务。唐太宗生前,射匮可汗和阿史那贺鲁各统一部西突厥兵马,形成互相制衡,长期相安无事。
唐高宗登基后,狼子野心的阿史那贺鲁撕去温顺的伪装,很快打败了射匮可汗,重新统一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遂自封沙钵罗可汗,对唐朝正式宣战。上一战,程咬金年老昏庸,放着唾手可得的大胜不要,竟选择放虎归山,此事进一步助长了沙钵罗可汗与唐朝为敌的雄心,经他卖力操练,综合国力和统叶护可汗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的西突厥国内重新拥有了十万精锐骑兵。沙钵罗可汗深信,有这样的一支军队在手,他完全可以恢复突厥帝国昔日的荣光。
西突厥的国情介绍完了,下面再看唐朝的态度。程咬金被贬官不久,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突然上奏朝廷,称有击破西突厥之策要进献。唐高宗听说要献计的是”恩公“,欣然下令召见他。薛仁贵见过皇帝,奏道:”臣听说近年来大唐与西突厥的纷争,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苦思了一计,希望能替陛下分忧。—现今沙钵罗可汗所统属的军队之中,有许多人是当初泥孰可汗的后人,射匮可汗被赶走之后,这些人无所依附,只得归入沙钵罗可汗账下。对于这些亲善大唐的西突厥军民,与其开战时杀了他们,不如发放他们赏赐,让他们前往寻找之前被赶走的射匮可汗。如此一来,我军不但能分化沙钵罗可汗的势力,还能让西突厥国人明白陛下恩泽广布,是正义之师。然后,我大唐再辅之于军队从正面进攻,不用担心不能彻底降服该国。“
唐高宗听后大喜:“想不到恩公不仅有匹夫之勇,还懂得纵横之术。且看苏老将军怎么看待此事。”他随即宣召早已物色好的下一次讨伐西突厥的主帅人选苏定方入宫,问他怎么看待薛仁贵所献的计策。苏定方到后,对薛仁贵提出的“正面讨伐和内部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给予高度肯定,并且表示:若按照该策略行事,我大唐日后只需出动万余军队,就能一战彻底灭亡西突厥。
经君臣三人商议,这事就这么定了。公元657年春季,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授其精兵一万,全权主持唐朝接下来与西突厥的战事。另外,唐高宗按照薛仁贵的策略,让两位西突厥降将,分别名叫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率千余族人随同苏定方出征,担任安抚大使。经过半年的准备,该年秋季,两支唐军正式出征,目标直指西突厥王庭。
三十年多前,统叶护可汗执政西突厥时期,西突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中亚,因此当时该国王庭设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以北的千泉。沙钵罗可汗当上最高统治者后,在保留千泉这座旧王庭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袭扰唐朝,又在西域境内的双河地区(在今新疆博乐市境内)设了一座新王庭。听说唐朝此次挂帅的主将,年纪和之前的程咬金相仿,他的全部部下,仅一万余唐军,更不到上一战程咬金军队的半数,沙钵罗可汗放肆大笑。他一声令下,十万西突厥精骑集体随他驶离双河王庭,浩浩荡荡地迎着唐军而去。双方最终在曳咥河畔(即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的上游)发生了遭遇。
待沙钵罗可汗看清了唐军主帅的面容,这下他笑不出来了:“不好,这人不就是上一战时用五百骑兵力挽狂澜,把我数万大军打得七零八落的那人吗…这一次他怎么当上主帅了?”
对面的苏定方才顾不得揣摩沙钵罗可汗的心思,他既发觉敌军主力就在前方,旋即传令下去:“依照之前我等操练的阵形,立即布阵!快!”
经他督促,唐军转眼之间已布阵完毕,形状大致如下:所有步兵手持长矛,集体聚拢至一处,构成一个硕大的圆形,矛头一律朝外,宛如刺猬。另有一千骑兵,等步兵们把阵形布完之后,就追随主帅苏定方一溜烟撤离了战场,不知跑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