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也许唐军首战高句丽,带上李靖的话会是另一个结果。但历史没有假设,李靖再厉害也顶不住岁月的侵蚀,为大唐统一和强盛奋战半生的李老爷子,是该歇一歇了。

其实不止是李靖,唐太宗也已经老了,征战辽东的第二年,唐太宗四十九岁。李靖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刚被唐太宗从刑场上救下,还没正式出道,不过人与人不同,李靖打仗,指挥调度居多,亲自上阵的很少,能放权给部下的就尽量放权给部下,比如说远征吐谷浑之战,打得最出彩的是侯君集和契苾何力,李靖除了几次重要的决策,几乎啥也没干。唐太宗则几乎每一战都亲力亲为,经常与敌军正面搏斗,所以唐太宗对自己身体的保护远不如李靖。加上他又是出了名的勤政皇帝,一次长孙无忌蒙唐太宗传唤,首次进入皇帝的寝宫,一进去就惊呆了—整个寝宫的墙面上全贴满了奏章。唐太宗看出了长孙无忌的疑惑,笑而解释道:“这些奏章,多是大臣的忠直之言,朕怕看一遍会忘了,所以贴在墙上以供日日过目。”大唐的强盛与此大有关联,但繁重的政务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太宗的健康,所以四十九岁的太宗皇帝,和七十多岁的李老爷子,二人的健康指数竟然差别不大。

唐太宗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他早就把后事准备好了。人固有一死,如果自己的事业有了合格的接班人,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唐太宗最初物色的太子人选是嫡长子李承乾,早在李承乾八岁时,他便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从李承乾的名字上看,也能解读出唐太宗对这个大儿子所抱有的期望—承乾,即“继承天下”之意(乾,在八卦之中代表天)。唐太宗为了培养李承乾,可谓倾尽所有,早在李承乾十二岁时,便让他接管部分政务,还把房玄龄、魏征等贤臣都请来担任李承乾的太子太师。可是得到父亲百般宠爱的李承乾很不幸,他成年之后逐渐患了足疾,走路一瘸一拐,由于这个原因,李承乾一下子变得非常自卑,认为自己作为残疾人,根本没资格当大唐未来的皇帝。即使唐太宗竭力保住其太子之位,一再表示:身体残疾无伤大雅,只要德行兼备,仍足以胜任皇帝。但李承乾还是彻底选择了自暴自弃,他从此疏远那些良师,与一帮善于玩乐的小人为伍。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唐太宗自然无法容忍李承乾的胡作非为,更无法容忍他苦心培养了十几年的事业接班人被一帮小人毁掉,于是但凡教唆李承乾声色犬马之人,一律格杀勿论。李承乾对父皇怀恨在心,甚至受人唆使,与名将侯君集勾结,试图发动叛乱。事情败露之后,李承乾被废,侯君集被杀(李靖当初教导侯君集兵法时就预言他日后会叛变,果然一言成谶),唐太宗第一位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也彻底宣告失败。

长孙皇后共育有三位嫡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这其中,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而且尊师重道,贤名远扬。从能力上看,他是最像唐太宗的,随着李承乾被废,李泰认为储君之位舍我其谁,自然也有了想法。而嫡子中排行第三的李治,是公认的老实人,他自知论出身不及大哥,论才能和名望,更远远不及二哥,所以丝毫没有当太子的想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太宗在废黜李承乾之后,向百官宣布,改立李治为皇太子,此事获得了长孙无忌、李勣二位领袖级文武大臣的支持。这一结果让李泰非常愤怒,一些大臣也非常不解。对此,唐太宗无奈地向心腹大臣们表示:朕知道对李泰不公,然而,若李泰登基,他自恃文武全才,性格孤傲,李承乾、李治皆可能性命不保;唯有李治登基,他性格仁慈,又不好武力,朕的其他儿子们才能皆得善终。朕实在不忍心“玄武门之变”再次上演哪。

至于李治性格老实,威压不住群臣这个问题,以唐太宗的智慧,他既然坚定地把李治扶上太子之位,自然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进一步提高长孙无忌、李勣二位重臣在朝中的地位,日后由这二人担任辅政大臣。长孙无忌是国舅,也是凌烟阁第一功臣,他对大唐的忠诚唐太宗非常放心;李勣军事才能仅次于李靖,为人又与世无争,由他作长孙无忌的副手,可以应付长孙无忌不擅长的军事方面问题,进一步确保李治的皇位稳如泰山。

唐太宗没有看走眼,事后,李治的仁慈,长孙无忌的忠诚,李勣的才能都如他所预想的一样,可谓布局精妙,本该万无一失。只是他疏漏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丝毫不起眼的小事。

他最终的事业接班人李治,即将成为当时世上最有权势的男子。可以说,李治基本上能够得到他所要的一切,可是他偏偏爱上了一个不得唐太宗宠爱,身份仅仅是“才人”(唐朝女官称谓,级别低于皇后、夫人、嫔、婕妤、美人)的低级别女官。这位才人,姓武名曌,并州文水人氏(在今山西省文水县),不过后世史书在记载她事迹的时候,一律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尊称她为:大周则天大圣皇帝。

简称:武则天。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