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伏允、天柱王的计策得逞了,不止高甑生、李道宗对此感到震惊,急忙停止追击他们的步伐;李靖和其他几位大将陆续率军抵达之后,看着大火刚刚熄灭的广袤草原,也是人人瞠目结舌。经过集体商议,几乎所有的将领都主张撤军回国,理由很简单:没有草地,马就没有了粮食,没有粮食的马,如何驮负着士兵进行战斗,而且是在高原地区进行的长途追击战?

只有一个人反对撤军,兵部尚书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的老将,早在李世民刚当上秦王之时,此人就秦琼、程咬金等人一样加入“秦王党”,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随其南征北战。不过和秦琼、程咬金等“万人敌”不同,侯君集的武艺并不出彩,据说他既不擅使矛槊,箭法也稀疏平常,所以李世民每次出征虽然都带着他,但相比尉迟敬德、秦琼战功无数,侯君集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露面的机会。玄武门之变事件,侯君集也有参与,不过那次政变,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他又是“打酱油”的配角。事后,唐太宗登基称帝,分封所有参加政变的功臣,侯君集被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获食邑千户。

客观的说,以侯君集的功劳,这样的封赏略有些高了,因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两位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事后才获封食邑一千三百户。唐太宗之所以对侯君集这么好,不仅仅是因为他和自己过往的交情,更关键的是他在侯君集身上看到了其他人所没有的潜质—他不喜欢学武功,却喜欢学兵法。于是唐太宗专门给侯君集找了个师傅,李靖。说你要学兵法,没有人比李靖更合适了,你只要从他身上学到些皮毛,就足以终生受用无穷。

侯君集也是正史记载中李靖唯一的入门弟子(据传李靖的弟子还包括李勣、苏定方等人,但史书中并无相关的佐证),侯君集没有辜负唐太宗的期望,自打拜李靖为师,常年努力学习,勤学好问。但很奇怪的是,侯君集有拜师的诚意,李靖却无收徒的诚意,他还真和唐太宗说的一样,但凡指导侯君集兵法,只教一半。侯君集不甘心真的只学到些皮毛,接着往下问,李靖也不作回答。侯君集觉得很委屈,悄悄向唐太宗告状,说李靖根本不把自己当弟子看待,哪有人教本事只教一半的?唐太宗为此责备李靖,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李靖答道:“陛下明鉴,微臣不是不愿将胸中韬略尽授他人,但是,我所教给他的兵法,已经足以相助他安制四夷,确保中原稳定;侯君集这人,内心非常的骄傲,如果我教会他更多,他就会自以为天下无敌,从而助长他叛乱的志向。”唐太宗认为侯君集一向忠心耿耿,对此表示不信,李靖也不再多言,但之后无论唐太宗、侯君集二人好说歹说,他教兵法依然只肯教一半。

这次,学了李靖一半本事的侯君集力排众议站了出来,慷慨发言,阐述了他反对撤军的理由:“诸位将军皆认为敌军焚烧草原,千里逃遁,我军无法追捕,因此及早撤军是上策;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一举措,我军趁势追击才是上策。为何?只因李老将军说过,对敌作战,贵在于势,因势利导,无往不利。诸位试想,如果伏允等人没有把草地焚毁,那么他们即便逃遁至天涯海角,依然会时刻提防我军从后追击;可是他们既已经成功把草地全部焚毁了,连诸位都认为我军不宜继续进军,伏允等人又怎会想到我军竟然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依然选择追击他们?而且,吐谷浑军民仗着该国国土辽阔,又有高原之险,估计连哨兵都懒得设置,我军只要追上他们,打败他们就如同拾取草芥一样!”

李靖听后面露微笑,赞许地点头道:“侯将军不愧是我的弟子,你的观点与老夫不谋而合。”他顿了一顿,用苍老地声音下令道:“诸位将军听令!”

包括侯君集在内,李靖麾下所有将领急忙上前听令。

“本帅心意已决,就依侯将军之言,全军继续向前进发,务必深入虎穴,擒拿伏允。据本帅事先了解,如同西域各国被沙漠隔开,分成南北两道一样,吐谷浑国也被西海(青海湖)隔成南北两道,我军要追击伏允,必须兵分两路,同时出击。侯君集,你担任南路军统帅,率李道宗、高甑生二人走南道,我自任北路军统帅,与其他诸将走北道。这两条通道沿途多有山川,气候恶劣,我军又缺乏给养,本来危机重重。但同样,我军面临的不利处境,也是吐谷浑军民所面临的,我军两路兵马所过之处,定会遭遇一些不愿随伏允迁徙的吐谷浑军队和牧民—击败他们,夺取他们的战马和粮草,作为我军长途跋涉之资!”

李靖的作战计划详细、明确,而且用“取食于敌”的设想,轻易解决了唐军此战的最大难题:粮草问题。唐军所有将领终于不再有为难之情,皆高声应诺道:“一切唯李将军是从!”

“出发!”

两支唐军史诗般的远征开始了,李靖所率的北路军运气不错,他们在寸草不生的草原上刚行走了十余日,就在一处史称曼头山的地方撞见了一支由吐谷浑人率领的军队,这支吐谷浑军队的首领完全没想到唐军会跨过空旷的草原,忍饥挨饿追击他们来到这里,因此如侯君集、李靖想的一样,连个哨兵都没布置。李靖大军轻易击败了他们,并斩杀了该军的首领,获得了大批牲畜,以充作食物。经投降的吐谷浑人指引,李靖等人在五日之后又在一处史称牛心堆的地方找到了另一支吐谷浑的军队,大唐北路军再次得胜,又缴获了许多牲畜,俘虏了许多敌人,很顺利地就抵达了青海湖的西方尽头。李靖遂下令北路军在此等待南路军前来会师。

南路军的运气比北路军差远了,侯君集带领他们在沓无人烟的南道整整行走了两千余里,都没遇到敌人,没有敌人,便意味着南路军没有缴获,没有缴获,则意味南路军没有食物补给。更让南路军众将绝望的是,他们快走出南道的时候,明明已是夏季,竟莫名其妙地下起了大雪,唐军将士缺乏冬衣,粮草早已断绝,沿途冻伤、饿死的士兵、战马不计其数,整个南路军几乎濒临绝境。紧要关头,侯君集下令:让士兵以冰为食,让战马以雪为食,以略解饥饿之苦,同时鼓舞将士们道:“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坚持下去吧!只有坚持下去,各位与我才有生还回国的可能,否则大伙就要将尸骨埋在这异国他乡了。”

南路军将士们内心怨恨侯君集,恨他不与其他将领一样赞同撤军,而主张追击伏允,不过想想他的话也对,继续向前走,或许还有希望遇着敌人,还有生还的可能,这时再回头的话,那就死定了。于是他们迈开早已失去知觉的双腿,牵着精疲力尽的战马,又接着前进。

该年五月,侯君集等人来到了乌海(在今青海省玛多县),眼前的一幕让他们眼前一亮:敌人的旗号,是敌人的旗号,我们有粮食啦!

就这样,他们意外地与伏允的主力在乌海狭路相逢。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