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随着唐太宗当上“天可汗”,漠南地区被唐朝划分为十个州,直接委派都督管辖,漠北地区则以薛延陀为首,各个大大小小的部落也皆向唐朝称臣,大唐北方无事。

而在唐朝的东方,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该半岛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三国时代”。在朝鲜半岛的北部,是实力相对强大,间接导致了大隋灭亡的高句丽,该国的疆域之前笔者已介绍过了,包含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吉林、辽宁两省的部分地区;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另有两个国家,东边的史称:新罗,毗邻今天的日本海,西边史称:百济,毗邻今天的中国黄海。

在此有一点要着重强调,高句丽、新罗、百济的“三国鼎立”,与之前的魏、蜀、吴的“三国鼎立”有一本质区别,那就是前者的三个国家并不属于同一民族,其中高句丽最初主要由濊貊和扶余人组成,之后又吸收了汉族人、靺鞨人,以及朝鲜人(韩人),是一个多民族的古国;而新罗和百济的子民多为朝鲜人,这两个国家的后人日后建立了朝鲜王国(领土包含今天的朝鲜和韩国)。今天中国、朝鲜、韩国三国都认为高句丽是该国的原始民族,由于涉及到领土纷争问题,为防止有人别有用心宣称古代高句丽的领土就是朝鲜、韩国以前的领土,笔者特进行专门的解释。

这时,原先与隋朝三次交手的高句丽婴阳王已经过世,在位的是其弟荣留王。荣留王对唐朝的武功强盛非常敬畏,曾专门下令,将隋朝时期俘虏的中原军民全部释放回国,前后近有一万人。唐朝因此册封荣留王为:唐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有了他这个榜样,新罗、百济两个实力较弱的国家也都争相遣使入朝,与唐朝交好,所以唐朝的东边也长期和平。

在唐朝的西方,另存在两个国家,一个是唐朝的老朋友,已经建国达三个多世纪的吐谷浑,该国统治今天的青海、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地区;另一个是唐朝的新朋友,几乎与唐朝同时建立的吐蕃(公元618年建立),史称:吐蕃王朝,该国统治了今天的青藏高原。据史料记载,吐蕃国之所以会于此时崛起,是由于原先居住在青海等地的羌人不断西迁,与青藏高原上的当地藏民融合的结果。公元629年,也就是唐朝灭东突厥之战的第一年,一位少年当上了吐蕃国的赞普(吐蕃国国君,意为雄壮的大丈夫),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就任赞普时,只有十三岁,但他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堪称是一位天才。松赞干布即位不久,即肃清了青藏高原上所有不肯臣服于他的敌人,实现了西藏的统一,然后又将吐蕃国都迁至拉萨(古名逻些),命人制定吐蕃文字、颁布吐蕃法令、统一度量衡、发展畜牧业和种植、灌溉技术。另外,松赞干布还效仿唐朝,在该国国内制定了严格的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换而言之,从松赞干布开始,吐蕃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变,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皆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所以松赞干布虽然不是第一位赞普,却被后人视为吐蕃王朝的开国之君。

唐太宗、松赞干布都是一代雄主,仅从个人能力而言,没法比较谁更厉害一些,但是大唐疆域辽阔,人口达数千万,这一点吐蕃可比不了。松赞干布对唐朝抱有很大的仰慕之意,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十八岁的松赞干布首次遣使前往长安提亲,结果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绝。唐太宗倒也不是轻视吐蕃国和松赞干布,只是他听闻那吐蕃国比吐谷浑还偏处西方,又建在天下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之上,宗室女儿哪怕不是他亲生的,哪里吃得了这个苦,心想还是免了吧。不过,鉴于吐蕃国兵力强盛,号称拥兵数十万,对方又是非常有诚意的带着财礼前来提亲,唐太宗还是给予松赞干布非常大的尊重。他专门遣使赶赴吐蕃国,与松赞干布相见,委婉地告诉对方:不是唐朝不想答应贵国赞普的求婚,怎奈两国中间被吐谷浑隔着,现今吐谷浑可汗反对这门亲事,我们就算想把公主嫁出去,也无法安全送达你们国家不是?

松赞干布信了,于是发兵把吐谷浑痛殴了一顿。时任吐谷浑可汗之人,仍是伏允。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初隋炀帝时期,伏允曾与隋军交过手,最终他用游击战的方式成功逼退了隋军,让隋朝为此战大伤元气。伏允也不是好惹的,他莫名其妙挨了一顿揍,当然要找机会宣泄,于是他随后发兵攻打唐朝的凉州,作为报复。

朋友们可能觉得奇怪:攻打吐谷浑的是吐蕃,伏允要报复,为何不出兵吐蕃,而是进攻唐朝的领土?这一点,只要去过青藏高原的朋友都知道,就像唐太宗不愿将宗室女嫁往吐蕃的原因一样,松赞干布统治的西藏地区位于天下之巅,号称“世界屋脊”,即使放眼全球,也找不到比它更高的地方了。该地空气稀薄,还有高原反应,只有长期生存在该地的军民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加上吐谷浑的国力也不及吐蕃强大,要是贸然和吐蕃开战,很可能陷入进攻,无法进攻,防御,无法防御的危险境地。所以这口气伏允只能出在唐朝身上,要知道,吐谷浑的领土也有一部分位于高原,即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高原,所以就像吐蕃对吐谷浑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一样,吐谷浑对唐朝也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这就有意思了,伏允惹谁不好,偏偏惹唐太宗,而且是刚灭了突厥,降服朝鲜半岛三国,万国来朝的唐太宗。唐太宗因为地势原因和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并不想与吐谷浑彻底撕破脸,仅派遣使者前往问罪。伏允为试探唐朝的态度,以替爱子求亲为条件,答应与唐朝何谈,此事得到了唐太宗的允准,但前提是伏允之子必须亲自前来长安迎亲。吐谷浑有一大臣,史称天柱王,不知天高地厚地进谏伏允可汗道:“昔日大隋强盛一时,其国君被誉为圣人可汗,他们出动倾国之兵前来进攻,都无法损害我国分毫;今日的大唐,其国君虽也被誉为天可汗,但就其国力来看,尚不及之前的大隋,所以可汗大可放心,那唐国皇帝不能拿您怎样。”伏允因唐朝拒绝松赞干布的提亲,却答应自己的提亲,心中也有轻视唐朝之意。于是他索性撤回了提亲的要求,继续发兵侵犯唐朝边境,大肆掠夺财物;同时还软禁唐朝使者,不让他们回国复命。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